青春心向党 圆梦新一代——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师生赴西藏大学医学院交流活动

  为了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医学教育,同时践行北京大学“圆梦先锋”鸿雁计划,鼓励在校学生党员关注基层实际,服务人民群众,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北京大学医学部部分师生于8月10日赴西藏大学医学院开展“青春心向党,圆梦新一代”的主题交流实践活动。此次实践团由医学部学工部部长、武装部部长丁磊担任领队,医学部宣传部部长焦岩、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红梅、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授张卫光、基础医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赵姗老师以及医学部各专业学生党员代表共14人组成,是北京大学唯一一支由医学生党员组成的实践团队。此次活动重在学习交流新时期下西藏大学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工作与管理、民族特色文化等方面的工作,进而促进双方交流,深入了解西藏的重要地位与发展规划,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奋斗报国志。

  8月10日上午,西藏大学医学院为我校师生来访举行了欢迎仪式。在欢迎会上,西藏大学校长纪建洲代表西藏大学向实践团表示热烈欢迎,为实践团师生敬献哈达。藏大医学院吴楠院长介绍藏大医学院概况及参会人员,丁磊部长介绍医学部概况及实践团成员,丁部长谈到“家国情怀”一直是北大医学强调的文化思想,爱国就要爱我们这片繁衍生息的土地、爱我们辛勤劳动的人民、爱我们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青年人要多观察社会,多了解社会,多接触社会,多思考社会。藏大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扎堆同志致欢迎词,藏大党委委员、副校长央珍同志介绍了西藏大学建设概况并提出希望藏大此次要与北大医学在学生工作、党团建设、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的愿望。会后,实践团参观了西藏大学纳金校区和西藏大学图书馆,对西藏大学概况和办学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随后的交流活动中,西藏大学学工部副部长达娃次仁、团委外联部部长索朗次仁、医学院学生科副科长卓玛次仁同志依次就藏大及医学院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双方还就学生管理、学风改善、宿舍管理、就业创业情况等进行提问和探讨。

 

  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对于藏大医学院以“民族团结”为核心,以“一系部一品牌、一社团一特色”为亮点的品牌活动进行了介绍,包括“九个一活动建设”以及“三联三进一交友”。双方还就藏汉学生比例、入学及出口标准、医学院社团及党支部组成情况、学生就业情况及西藏卫生健康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两校学生骨干共同就如何开展学生会工作、进行学生管理以及促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们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各抒己见。

  今年正值西藏百万农奴解放六十周年,实践团专程参观了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中新开设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展”,从农奴时期的西藏到和平解放后的西藏,一幅幅图片令人震撼,西藏人民生活的变迁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深刻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要内涵:正是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劳苦大众得到了解放,从此“换了人间”。

  为了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藏大医学院还精心举办了“欢迎北医师生赴藏大医学院工作交流暨文艺汇演活动”,藏大学生们精心编排,精彩演出,展示了当地的民族歌曲和藏族舞蹈。实践团师生们也献上了歌曲串烧节目,宣扬青春,提倡民族团结。

  实践团的专家,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张卫光教授为藏大医学院100余名师生开展了一次精品课示范,课程内容深入浅出,互动满满,受到了藏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至此,为期4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师生赴西藏大学医学院工作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西藏之行不仅让师生感受到了西藏的独特地理和人文特色,还深入了解西藏大学的独特氛围,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在与藏大师生的交流中,同学们感受到无论学校历史概况,还是学生特色社团活动,无一不体现出“民族团结互助”的理念。本次实践不仅加深了藏汉民族师生的深厚情谊,进一步促进了两校医学人才及学生干部的交流合作,更是推动两地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合作发展的尝试。从这次学习中,学生党员们更是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进步为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更加坚定了我们“青春心向党,圆梦新一代”的决心,我们青年党员定会围绕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的党中央周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从红楼飞雪到雪域佛音,

  民族的情怀从未消减,

  团结的使命从未结束。

  爱国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实践。

  我们爱这片繁衍生息的土地,

  爱我们辛勤劳动的中华儿女,

  爱我们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共同种一棵民族团结之树,

  希望它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每个人都是爱国的公民,

  每个人都能承袭自己华夏子孙的血脉,

  每个人都能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贡献努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赴西藏大学医学院交流实践团)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