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心衰合并肺栓塞高龄患者

“大夫,今天我能下地活动了!”

术后第6天早上,80多岁的俞大爷见到查房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陈生龙副主任医师,激动的说。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由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超声心动室、放射科、介入中心、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联合组成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团队,利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成功为一名80岁高龄的重度心衰+肺栓塞+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置入人工瓣膜,让老人重获新生。

屋漏偏又逢阴雨

俞大爷很早体检时就发现主动脉瓣存在轻中度的关闭不全,但没什么明显症状,老人一直没去医院。从去年秋季开始,老人逐渐感觉到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胸痛并伴有活动后胸闷憋气,只能长期卧床。尽管反复多次住院治疗心衰症状,但老人家的状态,让家人的心一直悬着。

两个月前,俞大爷在家中再次出现喘憋,症状加重,怎么也缓解不了。家人赶紧带着老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心内科主管医生发现老人化验结果中的D-二聚体(D-dimer)异常升高。职业的警觉让医生紧急为俞大爷查了肺动脉CT,显示:左肺下叶肺动脉多发栓塞。

山重水复疑无路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而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凶险指征重叠累加,让老人的病情雪上加霜,也让下一步治疗如履薄冰。

在入院后第7天的晚上,俞大爷心衰再次急性加重,同时伴发肺部感染,紧急抢救插管后转入心脏监护病房。经过精心的治疗,肺部感染得到了控制,氧合也改善了,但心衰症状还是持续得不到有效控制。

再次复查心脏超声发现,老人的主动脉瓣病变加重,已经进展成大量返流,心脏不堪重负。病因明确了,但下一个难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如何进一步治疗?

柳暗花明觅新径

俞大爷的瓣膜病变属于器质性病变,通过外科手术行瓣膜置换,无疑是唯一可以根治的手段。然而,老人已是八十高龄加之脑梗、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现在还存在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的危重情形,此时行外科手术风险极高(STS 评分高达8.866分)。

时间不等人,必须快速想办法。心外科主任陈彧一声令下“启动联合会诊”,心内科王伟民主任医师、心外科陈生龙副主任医师,联合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超声心动室、放射科、介入中心、手术室等多个部门,组成多学科专家团队,经团队评估讨论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通过微创介入方式治疗传统外科手术中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的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术,TAVI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枯木逢春焕新生

手术当日,医院介入中心手术室为俞大爷的手术忙碌准备着。

10:00手术正式开始,主刀医生陈生龙副主任医师在老人左侧第5肋间做了一个4cm切口后,在透视下经心尖穿刺,顺利将一个人工瓣膜植入到老人的主动脉瓣环,总手术仅用时2小时。

该手术为微创,俞大爷很快恢复。术后第2天便顺利脱离呼吸机辅助。第3天就从监护室转回了普通病房。第6天,长期卧床的老人第一次重新下地活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TAVI团队自2018年8月开展第1例TAVI手术至今,已顺利完成10例,最大患者年龄87岁,最高STS 风险评分28.75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学科砺剑三十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成立于1987年,现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心脏外科中心,开展了包括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疾病,心脏肿瘤,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治疗在内的各种心脏大血管手术。

其中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各种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局麻清醒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获取搭桥移植血管等多种术式,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面开展各种包括法洛氏四联征、完全房室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Ebstein畸形、肺动脉闭锁、体静脉异位引流及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疾病的解剖学矫治和功能学矫治,挽救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心病患儿。各种晚期重症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房颤的外科治疗及心脏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亦为心脏外科的特色项目。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已经成功存活10年以上。

(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 高卿 )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