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第四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论坛举办

2019年11月1日下午,北大医学第四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的主题论坛——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论坛在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中心隆重召开。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防治中心副主任兼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曾木圣教授、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Carol Bradford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立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系主任罗建沅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嘉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研究员、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黄灿华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所长张令强研究员、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卿国良教授、北京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张宏权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受邀做大会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兼药理学系主任杨宝学教授出席论坛。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杨宝学教授致开幕词,对各位专家和同学的到来表示感谢,对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表示了肯定和鼓励,并简单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现状以及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医学科研方面的发展。随后,各位特邀嘉宾分别就各自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分享。

图1杨宝学教授致开幕辞

曾木圣教授围绕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介绍了EB病毒感染机体之后,BZLF1通过结合INSL5启动子C-Jun位点来上调INSL5表达,进而调控STAT5来促进糖酵解相关酶的表达,最终影响鼻咽癌的疾病发展进程,与此同时INSL5可以用于辅助鼻咽癌的预后判断。

图2曾木圣教授讲解EBV感染与鼻咽癌

Carol Bradford教授作为科研学者和外科医生,通过结合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际,从临床试验和生物标志物、HPV相关的口咽癌、头颈部癌症中的免疫治疗、精准医疗等四方面系统而生动的介绍了相关临床病例和科研成果,聚焦于通过确定和评估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疾病发展。

图3Carol Bradford教授讲解口咽癌与头颈部癌

俞立教授在报告中围绕迁移体的最新研究展开了精彩生动的报告,俞立教授实验室首先发现了这种依赖于迁移形成的囊泡结构,并将其命名为“迁移体”。细胞间会通过分泌和释放蛋白质和囊泡相互交流,许多细胞能够发生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囊泡被释放到细胞外空间或被周围细胞直接吸收。与此同时,俞立教授介绍了Tspan4,Tspan7在迁移体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分享了迁移体在结构,机制,功能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图4俞立授讲解迁移体

罗建沅教授的报告主要聚焦PHF5A这一蛋白,在饥饿等外界刺激下PHF5A的K29位会被P300乙酰化,PHF5A的K29乙酰化水平的上升会影响U2 complex并影响了整体mRNA剪接模式和广泛的基因表达,PHF5A的高乙酰化影响了KDM3A的基因表达和Pre-mRNA的剪切,最终影响细胞增殖与肿瘤发生发展。

图5罗建沅教授讲解PHF5A的乙酰化

王嘉东研究员在报告中围绕DNA损伤与修复,通过研究围绕于DNA损伤及其修复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放、化疗抗性中的作用及机制,其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不仅扩充了DNA双链损伤的研究领域,完善了DNA损伤反应调控通路的分子网络,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放射损伤及其修复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潜在的癌症基因和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支持。

图6王嘉东研究员讲解DNA损伤与修复

张宏教授主要从事自噬以及自噬相关疾病的研究,自噬是机体通过质量控制来维持细胞稳态的一种降解途径。张宏教授通过模式动物体系,系统解析了在不同物种体内自噬相关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对个体发育的影响。张宏教授通过线虫模型,基因缺陷型鼠,人体罕见疾病等多个方面阐述了EPG5、EPG6等自噬相关基因在机体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生理功能以及临床意义。

图7张宏教授讲解自噬相关机制和疾病

黄灿华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肿瘤细胞内ROS的相关研究成果,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使得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增高而导致氧化应激,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更高ROS水平;而肿瘤干细胞或耐药肿瘤细胞常常维持较低水平的活性氧自由基。不同来源的小分子药物,包括天然小分子药物、中药抽提物等是活性氧自由基的诱导剂或清除剂,为人工干预细胞内ROS水平带来新思路。临床肿瘤治疗需要考虑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结合抗氧化调变新策略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并减缓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毒害。

图8黄灿华教授讲解ROS

张令强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PTEN的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 ,葡萄糖能够促进PTEN的的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Nedd8对于PTEN的修饰会增强PTEN在核内的表达。PTEN-Nedd8能够通过结合于FASN来干扰FASN-TRIM21的结合,从而促进能量供应,影响细胞的代谢与增殖。

图9张令强教授讲解PTEN的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

卿国良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MYC基因近期的研究成果展开,MYC是调控肿瘤异常代谢的关键性决定因子,卿国良教授介绍了MYC基因新的磷酸化位点,揭示了AURKB-MYC的相互作用在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起到的功能,提供了潜在的白血病治疗策略。

图10卿国良教授介绍MYC

张宏权教授介绍了整合素结合蛋白Kindlin-2,从多方面详细的介绍了Kindlin-2蛋白相关的分子机制,Kindlin-2能够影响Wint通路、EGFR通路等多个体内信号通路,从而影响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张宏权教授的精彩报告让与会观众对于Kindlin-2有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知。

图11张宏权教授介绍Kindlin-2

最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系副主任,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论坛执行主席赵颖教授主持了闭幕仪式,对与会嘉宾、同学表示了感谢,并特别感谢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提供了“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这一青年人才成长、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寄望与会的北大医学青年人才与学子们再接再厉,在基础医学与肿瘤这一研究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图12赵颖教授主持闭幕式

北大医学第四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的其他主题论坛也将陆续在2019年11月举办,会议将展示各学科科研成果,深入推进北大医学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希望各位学者借助现有的青年科技创新和交流平台,共同努力,成为“双一流”建设的中坚力量,迎接北大医学的新发展。

图13论坛参与人员合影留念

延伸阅读——特邀嘉宾风采:

曾木圣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防治中心副主任兼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分子标志研究,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自然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Carol Bradford教授,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做为研究学者和外科医生在头颈癌研究的学术与医学领域上具有国际认可度,她的研究聚焦于通过确定和评估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疾病发展。

俞立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综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以从酵母到小鼠等不同模式生物为模型研究。

罗建沅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遗传系主任。主要从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癌症发生、发展及细胞衰老中的功能调节等方面的研究。

王嘉东研究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放射医学系主任。王嘉东研究员长期从事DNA损伤修复及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研究,主要研究BRCA1/2等DNA损伤修复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治疗以及抗药性的机制,用以指导新药物研发。

张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万人计划”并获首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张宏研究员主要从事多细胞生物自噬分子机制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黄灿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病毒诱导肿瘤发生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令强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副主任,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疾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

卿国良教授,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围绕代谢异常促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张宏权教授,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副主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 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负责人。主要研究兴趣是基质生物学、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肿瘤干细胞的重编程机制等。

(科研处  基础医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