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学科协助诊疗一例白血病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儿童

2020年12月底,一位名叫夏夏(化名)的六岁小女孩辗转来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孩子面孔苍白,四肢纤瘦,带着严实口罩,摘下帽子后露出光洁的头部——这是一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与她纤细的四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明显膨大隆起的腹部,腹围足有58cm,大大的肚子挤压了孩子的胸腔,使得她呼吸浅促,心率也比同龄的孩子更快。

在仔细询问病史后,儿科医生们得知,夏夏在半年余前确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开始化疗一月后不幸发生了药物相关胰腺炎,伴有胰腺坏死,后来逐渐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在一月前进行第六次化疗时胰腺假性囊肿突然增大,伴随着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胀逐渐加重,虽然在内科治疗后夏夏腹痛消失了,但不能进食、肚子里的胰腺假性囊肿却让孩子和家长十分苦恼。经过一番辗转,打听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既往曾多次救治过类似病例,慕名从家乡来到北京求医。

患儿腹部MRI,可见左腹部巨大的胰腺假性囊肿(箭头所指)

在儿科消化专业门诊就诊后,夏夏被紧急收入儿科普通病房,很快做了腹部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到她小小的腹腔被胰腺部位的巨大囊肿挤占了大半,16cm×12cm的大囊肿挤压了其他器官,影响了夏夏的进食,甚至挤压了肺部空间,影响到了呼吸和心跳。她皮下脂肪薄,重度营养不良。为了改善营养状态,除了给予患儿肠内营养,儿科还联合介入血管外科,由张龙副主任医师为夏夏进行了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留置了PICC输注肠外营养液改善营养状态。

胰腺假性囊肿常发生在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以后,有完整的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像小夏这样严重的胰腺假性囊肿,很难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处理,而儿童的年龄小,体重低,基础状态不佳,麻醉风险大,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很大。为了能为孩子量身定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儿科、消化科、普通外科、放射科和麻醉科多位专家联合开展了多学科协助诊疗(MDT)。最终选择了进行内镜治疗,通过消化道放置引流管,引流胰腺假性囊肿。

左:术中内镜下巨大囊肿压迫胃壁 右:术中放置引流管

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消化科黄永辉主任医师为夏夏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胃壁穿刺引流,并放置了引流管,夏夏的内镜手术十分顺利。手术后她的肚子逐渐缩小,一直偏高的淀粉酶和脂肪酶也很快降至了正常水平。

患儿术后3天腹围较前明显缩小

出院时,夏夏的肚子已经完全平坦了,腹围也降到了45cm,足足缩小了13cm,胰腺假性囊肿缩小后,夏夏的食欲也逐渐变好,没有再呕吐,能开始吃些柔软的食物。虽然肚子里的囊肿没有完全消失,但留在囊肿中的引流管会持续地把囊肿中的积液引到肠道中,并排出体外。

住院两周后,夏夏带着一根从肚皮上看不见的引流管出院了,等待她的是后续的白血病化疗,希望她后面的化疗一切顺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消化专业组也会对夏夏持续随访,并为她的胰腺假性囊肿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和支持,如果病情持续稳定,3-6月后夏夏就可以顺利拔除引流管了。

患儿术后终于可以正常进食了

此次白血病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的成功诊治,为夏夏后续进行白血病规律治疗奠定了基础,争取了时间。

该患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普通病房的综合救治体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展MDT诊疗模式的积极作用,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该类儿童疾病的救治中再次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和消化科为核心、其余科室配合的医疗团队目前在白血病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的救治中已经积累的了丰富的经验,希望未来能为更多的类似患儿带来缓解和治疗机会。

(北医三院 张伊佳 曹广娜)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