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疫情防控科普论坛暨第五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开幕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深入抗疫一线,在临床诊疗、公共卫生、药物研发、大众科普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为进一步共享数据信息,积极科普防疫知识,展现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为国家安全、全民健康以及全球抗疫的胜利贡献智慧与力量,在2020年全国科普工作日来临之际,北大医学启动了“疫情防控科普论坛暨第五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会议于9月13日-9月27日期间,以系列论坛的形式开展,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理、医患心理健康、全球卫生安全和医学科研伦理等四大主题,邀请我校及各兄弟院校、医院的青年学者,通过在线会议、直播或录播的形式进行交流和研讨,以期以健康科普,服务疫情防控。
2020年9月13日下午,首个主题论坛“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心理”为此次盛会拉开了帷幕。论坛由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主办,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蔺秀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刘成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王晓华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静副研究员进行报告和研讨,郭静副研究员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论坛参与人(部分)
论坛开场,郭静副研究员对参与论坛的各位学者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论坛主题及三位主讲人进行介绍。
蔺秀云教授作了题为《抗击疫情,从心出发:危机心理干预实践》的交流报告。从北京师范大学爱心抗疫系列工作讲起,以心理支持热线、网络心理辅导、专业督导培训和危机干预等为例讲述了心理干预工作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举办线上培训、建立心理干预视频库、输送成熟咨询师和督导师等心理干预改进策略。
刘成斌教授主要分析了疫情期间出现的两种心理危机现象:恐慌和排斥。从社会建构和风险管理角度详尽地介绍了恐慌心理的研究背景,理论支持与分析工具,恐慌的社会属性及应对策略等内容。以形象的事例以及相关具体理论深入解剖了疫情风险事件中恐慌心理何以形成。最后从个人应激、社会应急、社会团结角度对进一步的疫情防控对策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王晓华副教授就疫情期间媒体暴露与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分析媒体暴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应当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强调媒体及风险认知干预的重要作用。
郭静副研究员对三位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其团队从疫情开始到目前的研究进展,分享了关于童年不良经历、疫情应对方式、代际风险沟通与心理健康风险的关系,以及未来的研究计划。
最后,参会学者就“媒体与权威专家如何发挥作用”、“心理干预的评估”、“疫情常态化与平战结合的防疫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论坛促进了社会心理知识的普及,增进了危机心理、社会心理的学术交流,在对后疫情时代社会心理的展望中圆满结束。
“北大医学疫情防控科普论坛暨第五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还将于9月19日、24日、及27日举办后续三场主题论坛,有关论坛参会信息及详细报道将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www.bjmu.edu.cn)及“北大医学科研”微信公众号中陆续发布,欢迎广大师生及社会大众积极参加。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