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学生工作部组织2020年春季学期第三次辅导员集体学习
疫情期间,医学部学生工作部持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素养,基于"云学习"组织了一系列辅导员培训。为帮助学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运用谈话谈心方法,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实际问题,4月14日下午,学工部组织了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年春季学期第三次辅导员集体学习活动。本次学习特别邀请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苏英老师,讲授如何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学生谈话中,提升谈话的结构性和深度,同时保持边界。医学部学工部副部长郭琦主持,各学院、医院专兼职辅导员,以及学工部、团委70余人参加了学习。
苏英老师结合辅导员们事先提出的问题,从"关系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关系"、"听什么? 如何让对方知道你在听?"、"说什么,在什么时候说?" 这三个方面讲授了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技术。她借助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老师们理解在学生谈话中遇到的困难,很多都源自"关系",只有关系足够安全、尊重和真诚,才有可能进行深入有效的交谈。她详细介绍了"澄清"、"释义"、"情感反映"、"总结"这些常用的倾听技术,以及阻碍有效倾听的因素,强调了"听懂对方并反馈这份理解",是建立情感连接从而施加干预影响的前提。最后,她介绍了"干预技术",包括"解释"、"面质"、"提问"、"提供信息"和"自我暴露",什么时候用什么技术、不用什么技术,都需要经过审慎的考量。
在交流讨论环节,苏英老师解答了辅导员老师们对于一些技术的困惑,比如"解释"和"自我暴露"。结合老师们的问题分享了自己对"助人"的理解,指出解决问题并不是助人的直接目标,而是帮助他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困难、以及不适应的反应模式,从而促进他用自己的资源来解决问题。所以心理健康基础越好、社会支持越充足的学生,越有资源,好转得越快。最后,她还强调了"干预"的有限性,比如学生复杂的心理困扰需要长程的心理咨询才可能有起色,不会因为一两次谈话而有实质性的好转;助人者只能帮助有求助意愿的人,如果学生不愿求助或者不觉得需要帮助,那就很难干预。
在集体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学工部部长丁磊老师部署了近期的学生工作,强调需要继续严格执行"不返京、不返校"政策;同时加强学生服务,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尽力给予帮助和情感支持。要全面、动态的掌握学生信息,关注五大类学生,保持联络通畅、能够及时安抚情绪、提供针对性服务保障。要保持线上的各种班级活动、班级建设;尽量给同学们创造沟通机会,保证温暖的班级氛围,保持班级群的活力。要利用疫情带来的思政教育契机,自然的进行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同时利用北大医学人的先进事迹,适时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医学生的身份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医学部学工部将基于学生需求,努力提升辅导员能力建设,持续探索,不断将不同学科技术应用于学生教育引导工作之中。
(医学部学生工作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