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骨髓腔内输液通路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获评CSC2020心血管年会优秀论文

近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2020)第22次全国心血管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我院心血管内科汪宇鹏《中国成人急诊患者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与中心静脉输液通路的对比: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研究》获评大会优秀论文并参加了交流。

骨髓腔内输液(Intraosseous,IO)是一种快速的、有效的循环重建方法,推荐作为静脉输液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替代方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牵头的骨髓腔输液在中国人群中的多中心RCT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潞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京煤医院总医院、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等8家医院共同完成,对比了危重症患者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与中心静脉通路的优势及安全性。我院心血管内科祖凌云教授、汪宇鹏医师IO研究团队证实了在中国危重症患者中,如无法及时建立外周静脉,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中心静脉通路,所需穿刺时间明显短于中心静脉通路。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穿刺时间不受患者是否休克的影响,比中心静脉通路更加适合应用于休克患者。意识清醒患者,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输液相关疼痛度明显高于中心静脉通路,提示接受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患者应加强疼痛管理。

为推动和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临床合理应用,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祖凌云教授和急诊科马青变教授共同倡议和组织下,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等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已在2019年发布。

(北医三院 汪宇鹏)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