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 “勇挑重担,青年闪光”战“疫”青年说分享交流会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青年医务人员、志愿者奋战在抗“疫”的战场上,他们或是日夜奋战在医疗一线,或是奔波于网络之中对接数据分析工作,或是自发组织救援团体汇聚民间力量。5月9日下午,值五四青年节之际,应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肿瘤医院组织参与北京市疫情防控支援任务的胸内一科医生郏博、胸外二科护士董潇,肿瘤医院志愿参加疾控中心疫情志愿工作的分子肿瘤研究室2017级直博生杨迪,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博士生刘欣然,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童小平一起与教育学院师生代表进行“勇挑重担,青年闪光”主题交流。肿瘤医院团委书记龚元昆,教育学院全体党支书、团支书、入党积极分子及团研学生骨干参会,会议由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汪卓群主持。
肿瘤医院郏博大夫分享了他支援北京地坛医院的故事和体会,从接受支援任务时的平静,到身着防护服奋战在一线的果敢,再到离开时的不舍,在疫情一线与病毒的正面较量让他体会到自身专业的价值。郏医生的父母都是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他也为自己能够传承医学世家的使命和责任而感到骄傲,将来也会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郏大夫还分享了不少与患者之间的战“疫”细节,对病人的全力救治也换来了诚挚的感谢与敬意。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好一名普通医生的分内之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其实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特殊时期逆行而上,便称得上“伟大”。
肿瘤医院护士董潇回忆了她奋战“小汤山”的经历,尘封了十余载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临时启用,北大医学人再次义无反顾。自3月9日以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累计派出6批共计36名医护人员支援小汤山医院,平均年龄32.5岁,其中有15名“90后”,护理团队共收治病患2399人次,采血423人次,咽拭子采集289人次,加班时长共计约1558小时,总工作时长6615小时……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医护人员与病毒间那场没有硝烟的较量。董潇特别分享了一张写在卫生纸上的感谢信,讲述了背后护理人员与一对归国母子相处的感人故事,发人深省。董潇说收到这样的感谢那一刻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杨迪是肿瘤医院在读的肿瘤学专业的学生,是一名“95后”中共党员,她了解到北京市核酸检测在各区疾控中心进行,并且人员设备有限,中心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后,立刻毛遂自荐前往石景山疾控中心的担任志愿者,从穿脱防护服学起,到辅助实验人员进行病毒消杀工作,再到发挥自己专业所长,进入核心区从事核酸检测工作。杨迪同学说,作为党员和青年的一员,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青年人要扎实学好专业,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刻,每一位青年都能够坚定地说出“我可以”。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此次交流会让参会的教工、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所涌现的青春蓬勃之力,激发了青年人勇担时代责任,奉献自身力量的热情,相信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胜利的那天不会太远。总书记寄语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也希望我们能将所思所悟融入到未来的成长征途之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出不平凡的贡献。
(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