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联合介入血管外科成功救治高危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月23日,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心跳骤停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介入血管外科治疗并顺利出院的何奶奶前来复查,并当面向医生表示感谢。

7月23日00:30,75岁的何奶奶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丧失,120送至外院查头颅CT提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期间突发呼吸心跳停止,按压5分钟后恢复自主循环。

3:30患者被转送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头颅CTA提示:颅内动脉瘤。病情十分危重,随时可能再发呼吸心跳骤停。时间就是生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韩金涛副主任医师当天对何奶奶行全麻下全脑血管造影+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转入急诊监护病房。

75岁高龄的老人,短时间内经历了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呼吸心跳骤停,术后潮式呼吸、昏迷、高热,一切都提示着病情十分危重,发展下去预后极差。

急诊科马青变主任果断决定立即给予患者目标体温管理。李姝主治医师和王军红主治医师以熟练的操作迅速完成右侧股静脉低温导管置入术,连接好亚低温设备,2小时后患者体温降至36℃。

张玉梅主任医师率领的EICU团队时刻密切关注着患者的细微变化,期间患者出现了应激性心肌病和休克,血压需用升压药物维持。急诊科同介入血管外科团队一起,仔细斟酌每个治疗细节,经过体温管理、营养心肌、降颅压、预防脑血管痉挛、腰大池引流等治疗,患者成功地挺过了脑水肿高峰期、高热期、昏迷期,闯过了感染关。

7月31日,患者神志完全恢复正常,拔除气管插管,停止血管内低温治疗,患者精神状态好转,体温逐渐正常。

8月5日,患者从急诊病房转入介入血管外科。

8月10日,患者顺利出院。

8月23日,第一次复诊,患者神志、言语、进食完全正常,略有遗憾的是因血管痉挛继发脑梗,左侧肢体肌力减退,目前正在康复锻炼。

何奶奶告诉医生,她养了一只棕色的泰迪,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小区里遛狗。医生们相信,何奶奶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目标温度管理,旧称亚低温治疗,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核心体温快速降到目标温度,维持目标温度一定时间后缓慢恢复至正常体温,并且避免体温反跳的过程。持续高热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非常不利,国际上目标温度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自2012年,急诊科在国内率先将目标温度管理应用于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以来,已有数十名患者得益于此项技术。这一技术也成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急诊特色。此次与介入血管外科合作,更是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这一突破,未来将会惠及更多的颅脑损伤患者。

(北医三院 李松霏 王军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