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援鄂日记(七)
国家援鄂医疗队、北医三院崔男:奶奶,握住我的手,我一定不会放开
2020.2.21
今天我们组上夜班,床旁交班时得知33床88岁高龄的奶奶情绪有些不稳定,老摘呼吸面罩,给她了镇静剂,所以这会儿睡的很安静。大家都压低声音交班,小心翼翼的检查着奶奶身上的各项仪器,生怕把奶奶吵醒。
巡视病房时我们发现奶奶的套管针走的不太通畅,考虑到还要输卡文这种大分子液体,怕奶奶原来的套管针会渗液,为了避免发生静脉炎,我们决定给奶奶再次进行套管针穿刺。虽然奶奶的血管不是很好,而且加上防护手套,静脉穿刺这项基本操作,现在成了一种挑战。每每穿刺完,我们一定是汗流浃背。操作过程中,奶奶醒了,喊疼,我把手伸过去,她紧紧抓住了。我安慰她:“我们都在,抓紧我的手,一会就好了“。穿刺成功后,奶奶依旧握着我的手,情绪渐渐平稳了很多,慢慢入睡了。看着她安详的脸,我想起了我去世多年的奶奶,我从小在奶奶的陪伴中长大,她是我最亲最敬的人,我忍住泪水,但内心无比坚定,一定尽量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康复出院!
国家援鄂医疗队、北医三院李小龙:
2020.2.22
记得2003年非典时,我还在上初二,学校放假,不用上学,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我没人看管,过了一段悠闲的生活,那时的我对疫情完全不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当年非典的了解,才体会到疫情是多么的可怕。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祖国大地,作为一名护士,我已经是一名站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战士。在抗击新冠过程中,我看到了北医三院人的风范,专业,敬业,高效。所有队员短时间内迅速集结,防护培训,进入隔离病区。不仅如此,我们快速形成一套诊治流程,护理流程。医护配合默契,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医疗救治。
防护服是我的防弹衣,治疗盘是我的武器,我们将和病人一起抗击病魔,保卫人民生命健康。
期盼着我们能够早日战胜这病魔,卸下盔甲凯旋归家,全国所有家人团员!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李蕊:橘(吉)祥如意
2020.2.21
今天我们组是晚上9点到凌晨3点的班!大家特意拿了很多桔子过去,想分发给每一位病人。取吉之意,祝大家早日康复。虽然只是一个桔子,可阿姨叔叔们都特别开心的接了过去。疫情期间每个人的满足和开心都是这么简单。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看着大家开心我们也从心里开心。几位病危的叔叔他们无法睁眼看到桔子,我知道他们心里是能感知到这份期盼和祝福。我们把桔子放在他们床头的桌上,呼吸机的声音都显得平缓了许多。快点好起来吧叔叔,让吉(桔)祥一直在旁陪伴着您。
等您康复出院我们再送您好多好的桔子!让您一直吉祥如意。
为患者送橘子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程秦:春花正盛开,未来定可期0天有感
我们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国家援鄂医疗队,驻扎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要负责收治重症和危重型的新冠肺炎患者。截至目前累计共参与3个病区的组建,收治病人约140例。
第一天走进病房,就有病人说到:“看到你们北京的大夫,顿时有了信心。”这不仅是信任,更是责任。语言障碍,病人对治疗方案不理解,还有队员们和新医院之间的磨合,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除了积极观察病情,也努力帮助病人心理疏导、尝试新型药物。一例开始需要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在我们的鼓励下逐渐脱机、回到面罩吸氧。还有一例血色素仅3克、心梗、休克的重症患者,在入院1天内2次心脏骤停。我们积极复苏、输血、置入中心静脉、气管插管,联系专科医师的指导意见,为的只是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拉回来。
还记得刚来武汉时,有天晚上推开窗户,听到附近小区许多人在喊“武汉加油”。这里的人们虽然正饱受痛苦,但这座城市却蕴含着勃勃生机。
从新开病区时24小时内收治30名患者,到现在病区黑板上住院总人数在逐渐下降,我相信,在施行强有力的抗疫措施和积极治疗后,病例一定会越来越少。
今天是武汉封城第30天,我们医疗队来武汉的第28天。春花正盛开,未来定可期!
为危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梁超:我不是英雄,但我曾经与英雄并肩作战!
我不是英雄,但我曾经与英雄并肩作战!——理查德·迪克·温特斯
今天是我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作战"的第28天。我非常荣幸能与全国各地3.2万余名医务战友驰援湖北,共同参与这场新冠肺炎阻击战。在我心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每天穿好防护服,带好护目镜,进入隔离区专注工作;从不喊累,却总是说要尽力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我们多做一点,疫情就能早结束一天。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友"!
我想,若干年以后;孩子问起我这段经历,我会很自豪的告诉他:我曾与这些英雄共同作战!
北医三院治愈的首位患者领到“毕业证书”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