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三院人】梁超:先援鄂,后抗疫,我是一名男护士

2020年,在武汉一线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病房北医三院人“在场”,在雪域高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北医三院人“在场”,在山西大宁、甘肃环县健康扶贫北医三院人“在场”,在延安、在崇礼都有北医三院人“在场”。在北医三院本部、在各个院区,从疫情防控常态化到复工复产所有北医三院人都“在场”。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了不起!”对!每一个北医三院人都了不起!此时此刻,大年初四,这位了不起的三院人与大家分享他的2020。

梁超,北医三院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感染疾病科护士长。

时间过得真快,2020年已是我加入三院这个大家庭的第11个年头,这也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年,回想这一年,真的是充满了太多的泪水、汗水以及感动。

一年前的大年初二,当家家户户都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我和其他19位同事作为北医三院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一起登上了飞往武汉的专机,开启了72天的援鄂抗疫工作。

初到武汉,面对未知、艰苦的工作环境,作为队里有ICU经验的男护士,我申请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带领队员护理危重症病人,总结护理要点,制定护理工作流程,得到了领导、同事和患者的肯定。

作为一名临时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我先后两次投身到开辟新病区的工作中。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为了帮助隔离病房的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和队员们将北医三院“三米阳光”护理文化带入病房,关注、关心、关爱出现在我们三米以内的所有人。

我们制作交流鼓励卡片,大家写下:加油,武汉!加油,热干面!把这一封封温暖的信交到患者手中,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人文关怀带入隔离病房。在前线我积极向队内党员学习,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20年2月25日在武汉第一批火线入党。

回到三院,因为工作需要,我调离了已经工作10年的呼吸ICU,来到感染疾病科任护士长,将再次穿上防护服同感染疾病科的同事们继续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新岗位赋予了我更重的责任,带来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给了我不竭的动力。

初到科室,恰赶新发地局部疫情暴发,感染疾病科全体人员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因工作需要,我同大家集中住在酒店20余天,也是这段集体生活,让我快速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从年初的疫情阻击战到现在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感染疾病科的工作也在不断调整,为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把好医院防控工作第一关口,我带领科室护理团队,重启感染疾病科病房、制定制度和流程、调配人力及物资、培训考核个人防护物品使用。我们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用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用爱心和温情,筑起了北医三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难忘的事

2020年难忘的事和瞬间太多,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我还清楚地记得大年初二到达武汉时昏暗、空旷的天河机场,深夜抵达驻地时队员眼神中的紧张;清楚记得回家时变得热闹、明亮的天河机场,夹道欢送的武汉市民脸上洋溢的微笑;也能清楚的回想起第一次进入隔离病区时的每一个场景,更记得患者清零时病房当天最后关门的一刹那。这样的回忆太多太多……

202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大早我就随医疗队前往院区,路上感觉不到一丝的节日气氛,只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大巴车,车上载着各个医疗队的工作人员。早上八点三十分,到达指定病区开始准备工作,这是我们在武汉开辟的第三个病区,也是我们三院医疗队将整建制接管的病区。

转眼就忙到了晚上七点,距离指挥部指定开病房的时间只有2个多小时了,病区内刚刚运到的20多台监护仪和中心监护系统还没打开包装,堆在护士站,工程师正在紧张布置线路,无暇顾及设备安装,同事们也在忙着其他工作。眼看时间来不及了,这时乔杰院长、沈宁副院长神“助攻”,两位领导说自己虽然不懂安装,但是可以帮忙做辅助工作,然后就有了乔院、沈院蹲在地上拆包装、双手拎着监护仪在护士站和病房间小跑往返的场景。经过大家的奋战,在接收病人前最后几分钟,我们终于调试完毕最后一台中心监护仪,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21时15分,整个病区达到收治病人标准!之后,我们开始收治这个病区的第一位病人。由于这次我主做了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像前两次一样作为第一批队员进入隔离病区,只能目送穿好防护服的同事们一一进入隔离病区,默默给他们加油。这时看看表,已经是21:30,终于可以松口气回驻地休息了。

走出病区楼门,抬头看见云中的满月,才想起今天是元宵节,月光穿过薄薄云层,照到院区的大楼上,好美呀。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元宵节!我想,我们离胜利不远了!加油!

回想与可爱的队友和同事们度过的2020这一年,充满了太多的泪水、汗水以及感动,这些也都让我更热爱三院这个大家庭了。

新春寄语

希望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阻止疫情的反复,待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能摘掉口罩,同家人、朋友漫步在花海、湖边、林间小路,享受平静的生活!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