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韩冬副教授团队在JDR杂志刊发封面文章

2020年3月,口腔医学权威期刊《牙科研究杂志》(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JDR)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韩冬副教授团队的题为《上皮表达的Wnt10a在牙根分叉形态发生中不可或缺》(Epithelial Wnt10a Is Essential for Tooth Root Furcation Morph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上皮Wnt10a对根分叉形成及牙根数目决定的重要作用,填补了牙根发育研究领域的空白。

由韩冬副教授领导的牙齿发育异常研究团队在冯海兰教授数十年宝贵积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遗传学分析技术和发育生物学手段有机结合,以人类WNT10A双等位基因失功能突变患者的牛牙症表型为线索,成功构建了上皮特异性敲除Wnt10a的K14-Cre;Wnt10aflox/flox牛牙症小鼠模型,证实了上皮Wnt10a对根分叉形成及牙根数目的决定作用。首次系统性地阐明了上皮Wnt10a通过调节根分叉区间充质细胞中Wnt4的表达,来调控上皮根鞘和间充质细胞的有序增殖和分化,进而控制根分叉形态发生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为有效预防先天性牙根发育异常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基因治疗和生物牙根再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利用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平台完成。修复科韩冬副教授是该文章的通讯作者,修复科余淼医师和刘洋医师是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修复科牙齿发育异常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先天性牙齿发育异常分子机制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建立了国际规模最大的“先天性缺牙生物样品库”,建成了国际资料最全的“先天性缺牙数字化信息库”。团队主要创新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证实了WNT10B基因是严重先天性缺牙的致病基因,被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确定为人类第8型选择性先天性缺牙(STHAG8;OMIM#61703);证实WNT10A基因可能在乳、恒牙发育中扮演不同角色,提出乳牙牙列和恒牙牙列的基因差异性调控观点;发现了百余例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牙齿发育异常患者致病基因的新突变,扩大了基因突变谱。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被引次数450次,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795,多次被Cell等顶级期刊论文引用。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牙齿发育异常研究团队合影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