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员日记(二)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张佳男:ICU人在武汉——生日随想
清晨,货轮的鸣笛声温柔而内敛,枣木轮子在江水里划过,漾起无尽微波。橙色的阳光沿着窗框缓缓移动,渐渐夺目,拉开窗帘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霞光万丈,生机祥和。
长江用她的包容开启新的一天。今天是援鄂抗疫第二十四天,2月17日,农历正月二十四,我的28岁生日。
如果有人问姑娘来武汉后悔吗?我的答案是NO,青年能把热血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职责所在是无上荣光。
我是一名危重医学科护士,就是人们常说的ICU。常年的临床综合训练,早就把我们这支队伍训练有素。此次援鄂抗疫,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共派来13名医护人员。大家在这里相聚,常常想起在科里的深夜抢救。葛庆岗是我们危重医学科的副主任,也是这次的队长,他说,ICU人不怕苦 不怕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迎难而上。ICU人在武汉,要用我们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在武汉的每一天的都是感动的,感动来自我的病人。
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病人需要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给病人输液时大爷说戴着防护手套,扎两针没关系;送病人做CT,排队的病人指了指我的姓名卡说谢谢你们来了,武汉感谢你们。病人重你们先来做,队伍迅速让出一条通道;巡视病房阿姨问我,姑娘我能出去吗?当然能…还有一个患者,带着南方女子特有的温婉,朝我握紧拳头,会心地笑着。内心某个地方被猛烈的撞击着;给病人发药一位年轻的患者对我“姑娘你又上班啦。”“您怎么知道是我?”“虽然没见过你的样子听声音我知道又是你”。
这支队伍时刻提醒着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凌晨3点刚接班,37床抢救,跑着推开病房门,指挥抢救的是我同科室战友赵志伶,赵老师沉着冷静每一条医嘱掷地有声,每一次按压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救活他,救活他…很遗憾我们没能留住他,做尸体护理的时候,认认真真擦拭过他的脸庞,愿天堂没有病痛,愿天堂可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处处是樱花香。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是感动的。感动来自我的战友。
给队员们穿好衣服,清洁区到隔离区一共5道门,每扇门开门落,内心会被撞击5次,护目镜里弯弯的笑眼,镜框里凝满了汗珠,你冲我挥挥手,勇敢亦如战士,我的战友祝你平安。这是一支充满爱的队伍,队伍里有乔妈妈 袁妈妈 王妈妈,有沈姐姐,云姐姐 还有葛队,有同济的兄弟姐妹。像极了完整的家庭。
武汉下了场雪,乔妈妈一早操心能不能早点给队员弄来羽绒服,上班路上别冻着;男队员风寒感冒袁妈妈早上去敲门烧水叠被子;女队员生理期王妈妈6点半把艾草贴挂在房门把手上,说孩子们多睡会。在他们心里我们都是宝贝儿…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是感动的,感动来自陌生人。
前线的每一位战士临行前都有一个物资箱,里面的物资都是工会老师总务处老师连夜装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一次感谢他们说我们是一家人。是的我们是血脉相承的一家人,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汉字上长出了华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感谢每一次不知名的捐助,前线队员们身上穿的每一件保暖衣,吃的每一桶泡面都来自不同的捐赠,或许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名字,集装箱上的“驰援武汉”是我们共同的名字。武汉下雪了,武警队员出来扫雪说路滑你们注意安全,驻地的保洁阿姨说孩子们多穿点,凌晨送我们上班的司机师傅说,谢谢你们,武汉人民感谢你们。我也想说,谢谢你们,辛苦了!
2月15日,武汉下了今冬最大的一场雪,了却每个北方孩子的思乡情。长江内外惟余莽莽,防汛纪念碑上红色的五角星在雪景里分外亮眼,像灯塔矗立江边城市,想起毛主席的一首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
今天的武汉雪后放晴,风光月霁,阳光普照,江面上枣木轮子的船又开了。载着爱,载着希望驶向远方。站在窗边,江水泱泱,微阑的心带着期盼,击碎生活的宁静。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多年后穿越岁月飘零的风沉,栖息在湮灭的时光中,也许会寂静无声。一字一行我会记住那些教会我们成长的瞬间,感动的眼泪,我会记住江面上雪色如花水佩风裳的美,我会记住那些阳光里奔跑的诗句,沉默的悸动大爱铸起的一座城。
如果问我有什么生日愿望: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愿我的病人早日出院,愿同我的战友重逢故里。
如果问我有什么要对我们队长说?“葛老师,谢谢你带我来武汉!”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李思齐:请收下五星好评!☆☆☆☆☆
进病房的第一天,我和霍天依一起管后组的重病人,一位老先生喝完水后,血氧掉到了80多,我们赶紧给他换上无创呼吸机,当时这是我俩第一次用当地医院的呼吸机,默契配合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脑子异常清醒地操作第1步、第2步......慢慢地老先生的血氧从80升到了94。
刘慧强和潘维伟大夫都来自儿科,2月份是潘大夫的生日,那天刘大夫给潘大夫准备了一个小礼物:用卡片写上潘总生日快乐附赠两块巧克力(还是我们发的),刘大夫特别认真地把礼物交给潘总。觉得他们俩好可爱。大家开玩笑说,这个时候送礼物应该送口罩。这个生日潘总一定很难忘。
为了能加快穿穿脱隔离衣的速度,我们经常是相互合作。帮忙戴眼罩,戴手套戴脚套。大家开玩笑说,这服务您满意吗?请您给我5星好评。哈哈......穿防护服一丝懈怠都不能有,有了小伙伴的帮助,安全加倍!你的安全我保证!科室不同心相通,相互温暖战疫情!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高勇隔离病房有了“新武器”
2020.2.16
今天武汉天气晴朗,北京也是大晴天。
和往常一样,我们穿好防护服走进病房,开始交接班,仔细查看着每一个病人的状况:吸氧几升每分,憋不憋气,吃饭怎样,有没有什么不舒服;胃管深度,尿管的固定情况以及尿的颜色,气管插管的深度,呼吸机的参数等等。
由于医护人员的防护眼罩可能会造成部分视线受限,遇到需要读取病人吸氧情况等参数时,特别费眼神。我观察到,病人的氧气带在床头墙上,墙上有接孔,氧气表头和接孔连接,一根吸氧管连接给病人吸氧,从而缓解病人憋气的症状。医护人员交接时要看清楚参数,就得把提示字牌放大。经过一系列操作,我的小发明——氧气流量提示牌新鲜出炉!
这个牌子的数值与病人吸氧流量一一对应!吸氧几升每分,提示牌上的数字就对应几!清晰、明了,方便大家工作!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袁晓宁:今天,我去病房“话疗”
2月16日,武汉,晴。
爽朗朗的晴天,一大早太阳突破云层就让人心情愉悦。昨天和沈宁大队长约好了今天去“话疗”。
一早随队来到病房,刚进一个病房的门,就听到一句惊喜的声音“袁队,您今天来了,我好多了”。惊讶之余发现,这个女病人还是第一天入院的时候见过我,就因为我当时扶了她一把,安慰几句,牢牢把我记住了!看着她兴高采烈地汇报她的进步,真是高兴。这病的治疗,“话疗”疗效显著啊!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病房,10点钟查房发现两个年轻姑娘带着一个阿姨在做广播体操,熟悉的旋律,跃动的青春,普照着灿烂的春光,真是一幅美好的画卷,可惜当时没有相机。不过那种美好已根植心中,并且自动移景到春暖花开的自由呼吸了。有这么好的心态,这么积极的生活,武汉又有什么理由不尽快重启呢?
最令我感动的是1号房间,1床是个年轻的小伙子,非常疑惑自己如何染病,最终同意是因为和我们有一场相遇的缘份进来看看,说特别熟悉北医三院,于是我们约定了以后北京再见;2床是一位退了休的警察叔叔,人很低调,但是内秀的很,居然在我们的留言上面和了两首诗,请他合个影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当然,看到我们的队员全力以赴地救治病人,也看到我们医务人员和危重病人的一起辛苦努力,密集的诊疗护理带来更大的感控风险,我的压力更大了。随着介入操作的实施,介入操作相关感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防控的形势日趋复杂。
晚上参加了个同济院区的感控沟通例会,各家医疗队交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享感控经验,一起护佑医患安全。
春已立,花已开,拐点将至,离我们能摘下口罩互相拥抱的日子不远了吧?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李小龙:进入病房,我们是一支严谨的小组
2020.2.16 武汉 晴
作为北医三院第三批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今天到武汉整整10天了。今天也是我第四次进入病区工作,我所在的第六小组医护人员经过多日的磨合,已经成为了一支精锐小队,进病房前队员们互相帮助穿隔离衣防护服,互相检查不放过一丝细节,保证队友能够得到最安全的防护。
进入病区后所有人严肃严谨,大家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查房,根据病情修改医嘱,我们护理人员也能快速反应,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所有人配合默契仿佛是一只已经经过了多年磨合的医疗小组。
由于病房收指的是危重症患者,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长期吸氧心电监护,作为北医三院伤口造口失禁专业组成员对病区内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实际性皮炎工作十分重视。对高危患者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检查,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每一位患者的皮肤完整性。
由于受到防护服以及护目镜的阻碍,给一名气管插管患者翻身时可能需要3名护士同时进行,一人翻身,一人进行床铺整理,更换尿垫,保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以及受压部位皮肤观察,一人进行病情的观察,保护管路,避免脱管。尽管今天的工作量很大,还有很多其它的护理工作,但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克服,保证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全面的护理。
特别感谢北医三院培养出了这么多的优秀医护人员,虽然来自不同科室,尽管是临时组建的小组,但是聚到一起,我们就是一支优秀的医疗团队。 出了病房,我们是一个快乐的小家。
结束了一天工作,大家仍然精神饱满,在返回驻地的班车上,聊着今天的工作,今后要注意的工作事项,对今天的工作进行小结。今天也恰逢我31岁的生日,这对我来说也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回忆,在我们的小组群里,收到了大家满满的祝福。
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多人聚集,我们住在酒店的同一层,大家打开门,在自己房间门口,一同为我唱上一首生日快乐歌。我真的被深深感动,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六组成员。
我在屋子门口,许下我的生日愿望:希望每一位战友都平安、快乐。在我们的努力下,疫情早日结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所有医务人员都平安凯旋,全国所有被感染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复。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北医三院加油!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王军红:有这样坚强的后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勇向前
2020.2.16 晴
来武汉已经22天了,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样,或激昂,或低沉,或被感动,或被激励。
最开始的驻地离火神山医院不远,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不管阴晴寒暖,工地上都是热火朝天,灯火辉煌。他们也是舍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们是幕后英雄,几天内建设一座医院,是他们创造了奇迹。他们见证了一座医院从地拔起,他们用自己的汗水铸就了抗击病毒的长城。还有把我们送到武汉的飞行员,天天接送我们的司机师傅,宾馆里的服务人员,还有为我们捐款捐物的人,虽然都是素昧平生,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在支持我们。我们是冲在前线的战士,可后面是无数的服务我们的人。有这样坚强的后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勇向前。我婆婆昨天跟我说,你们在前线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在后方不出门把孩子给带好,就是最大的贡献,你放心。朴实无华的语言,却着实令人感动。
如果要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多感慨,是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我深爱这里的人民。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