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英谱——后勤不靠后,战“疫”冲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继续,这是一场全民战“疫”。在前线,北大医学人向疫而行,无所畏惧;在后方,亦有北大医学人日夜坚守,守护家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校园抗疫,也是战场。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筑起了校园抗疫的“第一道防线”。一张照片,一段文字,一个故事,一份付出,印证初心,践行使命。感谢有你,我们的平凡英雄!

是老党员,是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

柴晓媛,医学部医院的副院长。疫情来临,她顾不上年迈的双亲和两个年幼的儿子,顾不上与家人的团聚,第一个进驻医学部校内医学观察区,一边工作,一边完善观察点的各项工作流程及制度,为后续接班同志有序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有意义、最值得铭记的生日。在她的号召和引领下,部医院的同志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团结一心、抗击疫情。

虽在观察点不能外出,但是部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她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迅速部署医院的密接人员管理、三级预检分诊等各项工作,保证了医院的稳定运行。她的电话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电话、微信、短信响个不停,联系物资、做好医务人员防护、上传下达各个主管部门通知、制定各项疫情相关制度、发放各类科学的疫情宣教资料等。她说她是老党员、是医务工作者,她要做一名守护健康的天使。

35天坚守,隔离区的“保卫者”

俞海生,总务处教室管理服务中心的一名会务服务工作者,在看到后勤党委的防控疫情志愿者招募倡议书后,当晚便主动请战,第一个报名成为赢家酒店医学观察区的志愿者。那天,是大年初四。他于次日一早到岗,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

赢家酒店医学观察区的工作并不轻松,志愿者在服务期间需要全天24小时在岗,不能回家。为了有效防控病毒,阻断病毒传播途径,需要每天定时对观察区楼道、出入口、公共区域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为了及时了解隔离师生的健康情况,需要每天对所有隔离师生进行体温测量,收集信息;为了保证隔离师生的正常生活,需要定时给隔离师生送饭、打热水;同时,还要对隔离区每天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等。因赢家酒店的电梯不能使用,这便进一步加重了工作量,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他每天几个楼层跑上跑下,经常上个楼就要喘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由于医学观察区志愿者人数少,在人员周转不开的情况下,俞海生老师又自愿申请留下来继续服务,直到3月4日等所有在医学观察区的师生都安全度过隔离观察期后才得以回家与家人团聚,在观察区志愿服务整整35天。在此期间,俞海生老师尽职尽责、冲锋在前、认真细心完成各项工作,把每一位被隔离的师生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而自己真正的亲人,妻子和孩子,却难见一面,只能通过视频聊天的形式与家人互相鼓励并寄托想念之情。在隔离区这个特殊的战场,他展现了后勤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全力保障医学部师生的平安和健康。

最质朴的抗“疫”担当

沙永辉,房地产管理中心教师公寓27号楼宿管。他话不多,为人质朴厚道。春节期间,人员紧张,沙永辉主动提出:“我家在校内,其他楼有什么事可以安排我去!”今年59岁的沙老师奔波在27号楼、教工1号楼和2号楼之间,承担了大量工作:领取防控物资、张贴防控宣传海报、下发防疫工作通知;巡视宿舍卫生和消毒情况、摸排人员住宿情况;在教工1号楼特殊管控时期值夜班;给隔离职工送早餐等。每次问及工作是否太累,有没有困难,他总简单地回答:“没事,行,不难!”就这样,从疫情初期偶尔去一次,到目前每天去几次,只要工作需要,沙永辉总是马上动身,立刻落实。工作高峰期更是一周七天工作无休。

不惧高山,不畏风雨,默默前行中,没有轰轰烈烈,却能滴水穿石。沙永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关键时刻不推诿,勇于担当,用最质朴的心筑牢抗疫防线。

一把扫把的坚守,一颗心的奉献

李付合,一名在北医工作30多年的环卫工人,今年53岁。每当我们走过医学部密闭式清洁站时,总能看到一个瘦小忙碌的身影,一会儿背着喷雾器喷洒消毒液;一会儿往垃圾箱里倒垃圾、捣垃圾;一会儿操作地埋式垃圾挤压设备压缩垃圾;一会儿操作提升机按钮往环卫车上吊装垃圾箱,有时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

由于环卫工作的特殊性,他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本打算今年放寒假回家过春节,但因为垃圾站的师傅家中临时有事回趟老家,垃圾站无人操作,保洁公司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顶上去,他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垃圾站的工作是特殊工作,他之前没有接触过,但他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几天时间下来他就能熟练地操作整套设备。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一时间防护物资告急,没有隔离衣、防护服,只有一个最普通的口罩,他没有退缩。垃圾站承担着北医三院、北医六院和医学部校区、家属区的垃圾收集和转运任务,一刻也不能停止。疫情面前,承接医院的垃圾收集和转运,意味着面临更大的风险,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坚守在抗疫保洁的第一线。

抗疫时期保洁工作任务尤其艰巨,他每天清晨五点钟就已到岗,做好垃圾收集前的准备工作,在所有的垃圾都转运后,进行地面卫生打扫冲洗和环境消毒。结束这一切工作已是傍晚,疲惫了一天的他终于可以吃饭休息了,就这样,他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在平凡中让我们感受到不平凡的坚守。

为你做三餐,爱心永相连

张秋阁,一位普普通通的学生食堂工作人员,2020年的春节,她放弃了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抗疫期间,她每天用心做好食堂的卫生和服务工作,让来用餐的同学们能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食材供货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更换品种花样,让大家换换口味。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她用汗水为疫情期间师生餐饮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写下了担当和承诺!

坚守岗位,尽职履责

祁家发,总务处会议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害,他毅然放弃了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以身作则,坚守在会议服务的一线岗位上。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电话联系每家订会单位取消预约的会议活动;对楼内已枯萎的绿植进行处理,以维护楼内的整洁;认真监督保洁人员做好楼内、办公室、卫生间及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确保消毒工作无死角;向总务处报备防控物资的需求,做好物资领取管理分发工作,在厉行节省的基础上保障一线值班人员防控物资充足。

除了做好防疫工作外,他每日都要对会议中心楼内的安防、消防等不断电设备进行安全巡视,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疫情面前,他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车轮上的抗疫力量

宋占斌,总务处运输服务中心的一名司机师傅。一辆车,一个人,奔波在运输防疫物资的路上,穿梭于观察区和宿舍之间。疫情防控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疫情期间,他承担了运输防疫物资的工作。他经常是深夜接到临时性任务,需配合总务处运输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常常是忙碌到天亮。结束观察期的学生也由运输服务中心的司机师傅负责从观察区送回宿舍。每一天宋占斌都需要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每一次运输他都需要全程穿着防护服,全力保障车上人员的安全。

大手拉小手,陪你等春天

宾晓亮,北医幼儿园副园长,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负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疫情期间,她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微信、视频会议积极带领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了停课不停学工作:全体老师们录制好玩的游戏小视频定期推送。小朋友每周都能收到老师的游戏视频;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并在疫情中学会感恩、思考如何与自然相处等;组织全园感恩活动,全园职工、幼儿、家长一起为驰援武汉白衣英雄加油、祝福。举办教师与家长、幼儿一对一、面对面深度沟通交流活动,了解家长困惑,为家长做好服务。设置教师线上读书会,引领老师阅读、思考、分享、交流。

幼儿园虽然还没开园,但每一位老师都没有停止努力工作和学习,各项工作都在向前推进。老师们已经在家撰写班务工作计划、编排新操、设计户外阳光体育活动、思考班级环境创设等。在做好疫期安全、家园共育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疫情结束迎接小朋友返园做最大的努力!

巾帼担当,“疫”不容辞

周雪莲,北医社区居委会主任。她面对疫情,用实际行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她行走在疫情防控一线,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坚守小区门岗。从白天到黑夜,时间的滚动轴上记录下了周雪莲“巾帼不让须眉”奋战的身影。“妈妈的眼中总是单位,妈妈的心里总是工作。”这是女儿眼中的周雪莲。军人出身的她,受党教育,深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让党徽在防控一线闪耀。在疫情防控工作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总是靠前指挥、以身作则。连续奋战四十五天的她,总是值守完最后一班岗,用碎片时间处理“接诉即办”及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的诉求,夜深人静时才悄然离开。

用行动筑起坚实的疫情防线

渠昀山,总务处城内学生宿舍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疫情来临时,城内学生宿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为守护医学生健康平安搭起疫情安全防控网,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奉献,清洁消毒、守护出入口、送上可口的饭菜,筑起一道坚实的疫情防线。

作为支部书记,渠昀山在疫情来临第一时间按照后勤党政班子会议精神制定《城内学生宿舍区疫情防控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有序组织物业、安保、餐饮员工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责任到人、落实到岗。同时,加强与医院教育处老师的沟通,协同学校、医院做好学生的动态管理和服务。根据学校视频会议精神,科学筹划并严格管理人员的外出,并同员工们一起住在宿舍,带领大家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面对疫情,渠昀山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以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役仍在继续,但是坚定的信念提醒他时刻都不能松懈,待到疫情过后,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

昼夜不休的防疫物资“摆渡人”

孙攀,总务处运行办公室主任,承担着总务处各类别资金的管理。从武汉的疫情开始,总务处担负起整个医学部校区的抗疫物资采购,特殊时期防疫物资十分紧俏,许多物资都要先付款再供货。为了保证防疫资源的及时供货,他协调计财处和各相关部门,在学校专项资金未下达的情况,由总务处创收经费垫支,各种款项特事特办,及时办理,在接到特殊需求时,一个小时内处理完各种手续办理,及时到账。截至目前,共协调完成了近50项疫情方面的财务手续工作,涉及资金约100万元,自大年初四开展疫情相关工作以来,至今无休。

口罩、防护服等特种防疫物资供应数量有限,供货商采取先交钱先得的原则,往往供货商到货,无论白天黑夜任何时间,必须马上奔赴约定地点,上门去取,最晚一次达到半夜十一点半,由于需求方较多,定一批口罩往往需要分多次去取。截至目前,总计完成了5批12万口罩和500套防护服的订货工作,分17次共取回90000个口罩,500套防护服。

抗疫复工两手抓,她时刻准备着

王程程,基建工程处党支部书记兼体育馆项目负责人,从春节前的体育馆项目收尾、场馆对接使用到春节后的疫情防控,她始终坚持在一线,放弃回老家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北京;第一时间传达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各项任务,编写每日防疫简讯并按时报送各类报表;在微信工作群上积极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每天和各施工单位保持紧密联系,了解掌握各工地疫情防控措施及留守值班人员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报送工地现场疫情防控信息,密切关注工人返程情况。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为保障后期项目建设的及时开展,她还积极与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通过视频会议、电话等方式沟通讨论方案设计及图纸,为工地复工做好准备。

他们

就是普通的后勤一线人员

他们

共同守护着你我的校园

他们

是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

无数贡献力量的人们的缩影

坚守常在

温暖同行

春已至、万物生

在不远的将来

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勤各部门 北京大学医学部总务处综合办公室)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