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斗转星移,北大医学辅导员不舍昼夜抗“疫”育人

一个未知病毒,彻底改变了我们的2020年,面对骤然爆发、快速蔓延的疫情,北大医学的学生辅导员们,虽不能在一线冲锋陷阵,但面对特殊时期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他们临危不乱、统筹协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十二时辰,由白到黑,由夜至昼,斗转星移,每个时辰都蕴藏着他们的故事,见证着北大医学人的努力,不虚度生命的一分一秒。

卯时5:00—7:00

王心彤 医学人文学院学生辅导员

辅导员王心彤

2月7日,元宵节的前一天清晨,医学人文学院的辅导员王心彤接到了班上一位同学的信息,学生父亲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学生和其母亲正在当地某招待所接受核酸检测,准备接受医学隔离。隔着手机屏幕的王老师一下愣住了,当时正值全国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看新闻里每天上升的数字里竟也有了班里同学的父亲,王老师第一次感觉到疫情距离我们很近。王老师一边询问同学具体情况,帮学生减轻心理负担,一边立即上报学院领导。

在该同学隔离期间,学校开始了线上网络课程学习,为了最大程度帮助同学减轻压力,王老师和实习医院班主任沟通清楚同学情况,学院领导也多次送去关心和鼓励,来自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共同为该同学默默加油。在抗“疫”后方,有老师们为每一位学生做好保障,提供着关怀与支持。

王老师与同学的微信聊天截图

卯时,意味着新生。这场意外的长假,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感受和理解生命,这对每一位师生来说都是一堂意义非凡的生命教育课。从2月7日开始直至2月22日,漫长的16天隔离期终于结束了,该同学和妈妈终于回家了,2月25日,同学爸爸也顺利康复回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辰时7:00-9:00

邓媛媛 口腔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邓老师与院领导给在校生送去慰问品

辰时,又名早食,辅导员老师们一边手里拿着面包快速塞进嘴里,一边看着手机微信联络着每位学生,用心倾听每一个诉求,耐心回复每一个问题。在疫情防范的重要关口,口腔医学院的辅导员邓媛媛每天都会这样与学生一对一聊天,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比如,是否存在生活上的困难,是否存在难处需要开导和安慰,辅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协调解决。对于某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她还会特别关注,及时帮助学生申请各类补助。不时还会登录网络会议平台系统,以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与学生们“碰面”,了解同学们最近网课的进度,以及上课时是否便利等问题。

邓老师与同学们的微信聊天、视频截图

邓老师会耐心聆听着同学们述说近况,一同也分享着自己身边发生的趣闻。另外,面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烦恼,她也会及时给予一些宽慰,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邓老师还会主动与在校的学生取得联系,并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如医用口罩等,时刻把大家的身体健康放在心上。她说:“虽然这都只是些琐碎平凡的小事,但有时却能解决学生们的燃眉之急。能让他们感觉到丝丝入心的温暖,那么,我的份内工作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巳时9:00—11:00

高书春 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巳时,接近中午,第二临床医学院的辅导员高书春在一天中的黄金时刻,前往病房一线看望疫情期间仍然坚守在医疗岗位的临床型研究生们,慰问与肯定那些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的北医人。在这之后,高老师会走进学生自习室和宿舍,面对面深入了解在校学生的个人情况,同时根据医院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集体宿舍清洁消毒要求》,为学生发放防疫物资,检查宿舍防疫达标情况,确保学生生活区卫生安全。休息日,他还与其他领导和老师一同与所有滞留在湖北地区同学逐一视频在线联系,了解学生情况,表示关心与慰问。

看望住院学生

看望坚持一线临床工作的学生

正值疫情复杂期,有一名同学诊断为“胸膜炎”,有发热症状,学生从住宿隔离区辗转到发热门诊隔离,经过3次核酸检测与专家会诊后,最终顺利入住呼吸病房治疗。在此期间,高老师坚持每天至少两次与该生通话,确保学生情绪状态稳定,入住病房后,在符合防疫要求下,定期看望学生,坚持做一名“有温度”的学生辅导员。

午时11:00—13:00

孙点剑一 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班主任

午时,午饭和休息时间,还有很多北大医学人在持续奋斗着。孙点剑一,不仅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生班班主任、副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还是疫情期间湖北公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志愿者,身兼数职的他工作任务繁多,需要处理很多数据报表和分析工作,但一直心系着班里的孩子们。在这时,孙老师不会占用学生们吃午饭的时间,而是默默地将收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仔细排查学生关于新冠肺炎症状、家庭和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对特殊紧急任务进行处理。从2020年1月25日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生班集体(162人)班组委每日分工打卡,孙老师对班上7名在湖北的学生关于新冠肺炎症状、家庭、学习、困难等方面进行排查,保证每周1-2次问询班上4名在海外交流访问学生的情况。

孙老师与重点同学保持问询与困难排查

在疫情期间,孙老师完成了多项与班级同学及疫情相关的特殊紧急任务的处理;号召和管理班集体及学院同学争当国家疾控志愿者或线上志愿者;协调在校学生帮助非在校学生的相关事情等。孙老师还不忘积极主动为同学们准备学习资料,落实“停课不停学”,开展“亦生亦师”研究生学术汇报活动,3月到4月共成功举办3场。

“亦生亦师”研究生学术汇报活动

未时13:00—15:00

杨磊 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生班主任

未时,又称日仄。在午后的阳光下,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研究生班班主任杨磊,同时也是北大六院综合三科主治医师的他,准备着特殊时期的小课堂。新冠疫情发生后,回家过节的学生们不能按照原计划回校,原本规律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乱。同时,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心惶惶。2月10日晚上,杨磊老师在学生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人好像一下子闲下来了,我希望能利用这段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精神病学,学习目标是掌握精神病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第二天开始,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2点,杨磊老师的网络会议室准时与同学们线上见面,在线小课堂让精研所的研究生们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了时间,弥补了学业中断的损失。

杨老师在线上会议室授课

在精研所教育处的支持下,杨老师还邀请多位老师加入进来,专门拉了一个备课小群,几位老师经常一起为了一个主题反复讨论,2点钟会议室逐渐成为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研究生们每天在这里学习交流,这个会议室不再只是一个学习的平台,而成为了疫情期间凝聚精研所研究生心气的一个桥梁——大家虽然不能见面,仍然能感觉到彼此的温暖。不知不觉,杨老师的2点钟会议室走到了5月底,仍然保持着每周一两次的节奏,杨老师希望这个小课堂能一直陪着同学们走过疫情的特殊时期。

申时15:00—17:00

许扬 护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许扬老师在整理疫情摸排数据

申时,又名日埔,夕食等。往常一天的学习、工作应该到准备收尾的阶段了,可在特殊时期里,辅导员老师们仍然高度专注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初心。来自护理学院的辅导员许扬和其他老师一同建立完善着信息沟通互动机制,并确保相关信息及时、精准传达到位,汇总学院400多名本研学生信息,落实学生健康日报告、零报告;在保证同学们居家抗疫不返校的同时,时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就业进度,每天转推就业相关信息,回收各项情况问卷1000余份,对于各类困难学生和2020届毕业生一一沟通落实到人,做好做实了疏导工作。

许扬老师汇总的问卷列表

为使这个特殊的假期变得更加有意义,同时也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许老师指导学院各团支部和团学联学生一起开展疫情相关的活动。挖掘学院校友和在校生榜样典型,设立“抗击疫情,守护生命,北大护理人在行动”专栏,报道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北大护理人的行动与担当;开展“对话·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思聊·有一种青春不负担当”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健身打卡、学习打卡、读书打卡、劳动技能体验等活动,积极为学生输送着正能量,为同学们加油鼓劲。

酉时17:00—19:00

柏豪 医学预科辅导员

柏豪老师与同学们的合影

酉时,又名日落、日沉等。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医学预科辅导员柏豪的“休息时间”暂停键被按下,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入防疫”的启动键以来还没有停止过。在这个特殊时期,柏老师的工作依然在继续。作为文体与生活部的指导老师,他要等学生晚上结束网课后,开会讨论医预专题活动事宜。会后,修改活动策划和宣传文案,把文体部与生活部学生活动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参与医预整体层面活动策划中,丰富同学们的居家生活。

为保证每一位同学顺利取到自己需要的物资,每周日的晚上,柏老师还会和每一位需要邮寄物资的同学进行联系,核对邮寄物品与收件信息。从到宿舍帮助学生拿到需要的物资,通过视频确认物资后打包装箱,到将快递单号发送给每一位学生,叮嘱学生收到后及时反馈。接下来的几天,柏老师会随时关注快递的动向,提醒学生签收快递。当这些一声声“唠叨”换回了一句句“谢谢老师”时,那一刻,柏老师觉得一切的辛苦都非常值得。

柏豪老师与同学们联络寄送物件

戌时19:00—21:00

李颜 第三临床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戌时,在夜色笼罩下,第三临床医学院辅导员所在的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都还亮着。在返院学生最多的一天,按照统计共有75名临床研究生和八年制学生返院,为了给返院的学生提供生活必需的物品,李颜老师和几个女同事化身女汉子,已经买空了两个超市。疫情期间超市人手也有限,买得再多也不送货,还是她们自己拉回了医院。当晚李颜老师还在值班,“后面也就还有不到20个学生了,没必要两个人都等在这里。”她总是劝其他老师先走,自己留下来最晚离开。学院教育处处长韩江莉和一位年轻同事也尽心尽力,陪着李老师留到很晚。她们在会议室里手动为返院学生分装好生活必需品。

李老师(右一)和其他两位同事在分装返院学生的生活必需品

有些返院学生到得比较晚,对老师们表示抱歉,说自己到得太晚了,让老师们等,特别不好意思。但李老师多次跟学生说,无论多晚教育处的灯都会为他们亮着,作为他们的辅导员老师,作为医院的管理服务部门,李老师表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们安排好生活上的事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亥时21:00—23:00

赵姗 基础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亥时,是一个昼夜单位的最后一个时辰。晚上9点多,基础医学院的辅导员赵姗老师依然牵挂着她的学生们。她的一个学生寒假前在三院预约了手术,因为疫情不能按时返京做手术了,家长和学生都很担心,联系赵老师。赵老师非常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情,一边安抚着学生和家长,一边赶快联系三院的老师,找到了学生当时就诊的医生,让学生及时通过医院APP与自己的主管医生取得联系,通过描述病情,医生初步判断病情还在控制之内,不用太担心,等医院恢复手术后会尽快安排手术。学生和家长悬着的心暂时放松了些。

过了一阵子,学生终于可以返京手术了。赵老师嘱咐学生先按要求隔离,并帮忙与三院联系,在隔离期满第一时间安排了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在这期间,赵老师总是担心学生,经常询问学生需要什么?老师还能做点什么?生怕学生返京后有生活方面的不便。由于疫情,医院病房不允许探视,只允许孩子妈妈陪护,赵老师就在微信上向家长询问术后的情况,并在学生出院前赶到医院看望了学生,同时还帮助学生申请了特殊情况补助,将学校和学院的关心带给了学生。现在,学生已经回到亲戚家静心修养,赵老师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疫情期间工作中的赵老师

子时23:00—1:00

徐昊 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子夜,很多人已在睡梦中,然而有的老师仍在工作着,时间对他们而言,似乎永远不够用。疫情防控期间,第一临床医学院全体辅导员在每天24小时监测、组织学生防疫工作之余还全员参加了院内门、急诊防疫工作的值班,全天候轮岗为来院就诊的患者监测体温、导医,尽自己微薄之力加入到这场战役中。

辅导员徐昊

值班中的徐老师(左一)

4月13日,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徐昊老师在走访慰问学生宿舍时,一位学生从阳台上拿出来一个大蛋糕,说:“老师,明天是我的生日,爸妈在老家给我订了个蛋糕,今天刚到,您能陪我提前过个生日么。”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蛋糕太大了,我自己吃不了。” 徐老师既心疼又感动,感动于学生对她的信任和认可,心疼这场疫情让多少学生失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学生似乎没有一点失落,吃着蛋糕聊起了梦想,他也想像那些白衣执甲逆行武汉的老师们一样,成为一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徐老师看到学生年轻的脸上充满着坚定的力量。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年轻人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向来不爱吃甜食的徐老师,觉得那天的生日蛋糕,特别的好吃。

丑时1:00—3:00

国桓 临床肿瘤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辅导员国桓

丑时,天地间似有一双手,正扭转着夜与昼,有的北大医学人却因为工作,还在和夜较量着,这不是常态,但却是一份责任。2月12日晚,肿瘤医院的辅导员国桓老师接到一个学生的消息,该生有低热的情况,国桓老师立刻联系医学部学工部,将学生安排在赢家隔离,当极大排除新冠病毒肺炎的可能性、为学生安排妥当后已经是半夜了。过了几天,学生的病情开始好转,体温也逐渐正常,但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国桓老师发觉她对于是否能够毕业感到压力很大。经过国桓老师聊天式的调解之后,学生目前毕业进展顺利,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国桓老师表示,疫情给作为辅导员的她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储备。经过此事,她深刻体会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学业上的进展,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培养,“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而学之根本在于立德,在于树医,这也是思政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重要性体现。

寅时3:00—5:00

徐国旺 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徐老师(左一)与同学们在一起

寅时,又称黎明,早晨,是夜与日交接之际。熬过了黑夜,晨光已经悄悄爬上树梢,透过云层照向大地,北大医学人新一天的轮回交替又即将开始……在寒假最开始的时候,住校学生每天都会收到药学院辅导员徐国旺老师的问候,从生活、作息规律到一日三餐。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么紧急的事情,徐老师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人。“过程复杂一点没有关系,事情解决了就好”,徐老师常常将这句话放在嘴边,这让一些看起来处理不了的事情,解不开的结,也都顺理成章地化解了。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他及时周到,正值疫情高峰,有位学生因生病被紧急送到医院,徐老师并不住在校内,他住的小区门晚上也是关着的,为了学生顾不上那么多面子了,他从小区的墙里直接翻了出来,成为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的人,到了医院不辞辛劳前前后后的折腾,上上下下的忙碌,没说一句怨言。

徐老师和学生沟通真诚且耐心,平时哪怕一个小小的问题都能得到他很长很认真的回复,一个年级有一百多人,他以同样的标准关心着每一位同学。徐老师经常在同学们的朋友圈里点赞留言,同学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会被他记在心里,并由衷地为大家感到高兴。

徐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参与活动

结语

十二时辰,日夜交替,在疫情防控战线上,他们每天牵挂着学生,成为学生的“健康守护神”;他们每日关注着动态变化的疫情数据,实时跟进学生健康日报打卡,不舍昼夜、任劳任怨,织密战“疫”的防护网,成为学生“最亲近的人”;他们在精准摸排学生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和“成长导师”……他们用爱和责任扛起抗“疫”担当,传递温暖与力量,全力守护学生的平安健康,谱写了一曲抗“疫”育人的赞歌。在这里向他们道一声:辅导员老师,您们辛苦了!

(医学部学工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