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勇担使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整装待发
血液专科门诊、专业病房,产前诊断中心的建立,填补西藏学科空白;国家标准级胸痛中心认证,多学科联合门诊模式,树立西藏医疗标杆;介入技术、微创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落地生根,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学术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实现零的突破……累累硕果得益于“组团式”医疗援藏的五年持续帮扶。
自2015年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兄弟医院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医疗帮扶。5年来,先后5批34名援藏专家,全方位无保留地传授各个领域的特色先进诊疗技术,实实在在地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医疗质量到技术水平等各方面进行帮扶,切实提升了西藏医疗服务能力和各族群众健康水平。2020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已整装待发,即将接过接力棒,踏上援藏路,开启新征程。
2020年7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陆道培学术报告厅充满家人的谆谆叮咛与嘱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欢送会在这里举行。欢送会由张俊副院长主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党委书记赵越,副院长张俊、刘玉兰、王建六、李澍、王天兵,党委副书记陈红松、郭静竹,纪委书记苏茵,总会计师邓连府,院长助理洪楠,以及专家所在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一起,分别表达了对援藏专家的敬意与感谢,送上精心准备的藏区常用药品、冲锋衣、必备生活用品等,并悉心叮嘱着工作及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姜保国院长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对队员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姜保国院长指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创新举措和成功实践,是关系民族团结和造福藏区百姓的大事。一批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胸怀热血、抛家舍亲,克服高寒缺氧环境,毅然投身到雪域高原,致力于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医疗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健康奇迹。你们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是保家卫国的战士!
姜保国院长叮嘱队员们要充分发挥北大医学、人民医院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指导藏区开展疾病预防、诊疗规范和服务改善,为当地人民带去优质的医疗服务。希望大家在艰苦的高原环境中,互相协作,注意身体。身体健康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希望大家工作顺利,更希望大家健康平安归来。同时代表医院承诺,一定会照顾好队员们的家属,当好队员们的大后方,共同为圆满完成援藏任务而努力。
党委书记赵越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组团式”医疗援藏,不断织密健康保障网,切实提升了西藏医疗服务能力和各族群众健康水平。大家要从政治高度看待自己肩负的任务和使命,收获技能的锻炼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自身价值的升华。赵越书记叮嘱大家保重身体,团结凝聚,一起传承并发扬人民医院的百年文化和精神,让先进的医疗技术、科研成果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扎根在雪域高原。
张俊副院长指出,过去五年中,在队员们和医院相关科室的多方努力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希望大家“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在援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注意自身安全,保证医疗安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西藏的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朱志峰因表现突出及援藏工作需要,接受组织安排,延长援藏一年,并继续担任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他向即将入藏专家介绍援藏体会与经验,详细介绍了入藏后应对高原反应的注意事项。朱志峰队长叮嘱大家入藏后一定多观察身体的反应,高原反应有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容不得大意。各位队员也要在生活中和工作上多相互照顾、密切配合,发挥团队力量。在工作中要更多的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稳步实施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们纷纷在发言中表示,援藏任务光荣又艰巨,是荣耀,更是医院与科室对自己的信任。医院和科室,不仅像家人一样关心支持,更是作为坚强后盾,让自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只有前进的动力,和完成使命的信心和决心。大家表示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带到西藏,尽己所能,有为而归,为雪域高原的医疗健康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医务处处长王晶桐、肾内科主任左力、眼科主任赵明威、心脏中心主任陈红、血研所副所长张晓辉、神经外科主任刘如恩、妇产科主任王建六等队员所在科室主任先后发言,由衷表示队员们克服自身困难,代表科室、代表医院承担社会责任,向西藏向整个社会传播正能量,是科室的骄傲。科室作为大家的有力支持和坚强后盾,会积极支持援藏队员们在西藏的一切工作,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家中的困难,也会高度关注队员们未来的个人事业发展。希望大家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将技术和理念留在西藏,将情谊和成长带回北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批批援藏专家们,肩负着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传递着“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的接力棒。第六批“组团式”医疗队即将启程,继续在雪域高原书写“人民医院人”的百年精神,书写无愧青春无愧时代的奋斗篇章!
附:援藏专家简介
朱志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管理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公共卫生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处,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发表医管管理相关文章12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曾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员工、北京大学医学部奥运工作先进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担任北京医院协会医疗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燕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及相关机制研究。现任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免疫学会第七届理事,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肾脏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0余篇,包括SCI论文4篇,参与编写多部著作。
焦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擅长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手术全切率在95%以上,神经内镜三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内镜切除脑室内肿瘤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兼任《临床军医杂志》编委,《实用老年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左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临床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及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重大慢病项目“适合国人宫颈癌筛查方案建立”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妇科肿瘤青年医学会议优秀论文奖(6th/180)。在妇科恶性肿瘤分子机制研究上以第一作者发表IF大于3的SCI论著2篇。发表中文核心文章数篇。
吴寸草,心脏中心心内科主治医师,长期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急重症患者的诊治经验。曾参与 “心房颤动治疗规范与技术优化研究”、“中国正常成人心电图数据库”、“中国正常成人动态心电图数据库”等多个北京市科技计划和北京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遗传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律学会女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律学会起搏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秘书。
刘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6篇,欧洲骨髓移植年会等国际会议壁报2次,中华血液年会等国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3次。
朱雪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专业方向为眼底病。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7篇论文。曾参与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多个项目,现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1项和白求恩青年基金1项。
(来源: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