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独立管理50张床位的重症隔离病房已经一周余,每一位危重症患者都得到全力救治。2月17日, 医疗队为一名77岁男性病人成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重症医学科高伟波医生介绍道:“这位病人因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来院时呼吸系统症状就比较重。医疗队给了比较积极的治疗,来院第三天就已经上了无创呼吸机,但是氧合一直不理想。”王天兵副院长带领专家组多次讨论患者病情。患者病情符合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指证,同时跟家属进行了沟通。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患者气道与外界相通,操作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医疗队提前做了演练,认真梳理流程,克服病房条件不足的困难,评估可能的风险点,并做好相应的周密准备。
朱凤雪主任、王泠主任、王雯护士长提前备好密闭式吸痰管、吸引器瓶、防护面罩等物资,为病人病情需要随时备用,同时保护医护人员操作安全。得知病人要做气管插管,刚下夜班已回到驻地的姜华医生表示,“气管插管麻醉师最拿手,当然是我来!”朱凤雪主任说,“我在重症监护工作的时间长,有经验,我配合姜大夫吧。”护理组选派了在岗的重症监护护师田楠配合。田楠接到任务,没有一丝犹豫,爽快的说,“没问题!”
2月17日下午,朱凤雪主任、姜华主治医师进入病区,进行气管插管的相关准备工作,再次仔细梳理流程,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这里和我所熟悉的手术室完全不一样,药物、气管导管、管路连接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提前完成,万无一失才行。”姜华医生介绍道。闷热的防护服、紧压的护目镜、好几层橡胶手套,都为操作增加了难度系数。一旦操作时间长,就会增加飞沫扩散交叉感染的风险。虽然冒着风险,大夫和护士没有任何犹豫或畏难,经验丰富的姜华医生操作娴熟,在护士田楠精准到位的配合下,插管操作一次性顺利完成,整个过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护士熟练的接上了呼吸机,调整好参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重症医学科安友仲主任表示:病房老年患者数量较多,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病情复杂。医疗队增强协同性,针对基础疾病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在对重症患者治疗中,强调“治未重”,密切观察包括肠道、脏器等各项指标,注重早期干预,积极维护免疫功能,避免向危重症发展。结合新冠肺炎特点,把握治疗关键环节,重点监测临床预警指标,通过关口前移争取抢救时间。
护理部主任王泠指出:危重患者护理也进一步强化。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尤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生命体征和病情需要严密的监护的特点,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仔细观察,同时时时处处关注患者需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重症护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连续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连续奋战的精神,保持恒定和良好的工作状态,使重症患者得到最佳护理。
“给予患者最积极的治疗,尽一切可能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同时也要做好风险评估,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阶段是加强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努力降低病死率,重中之重是医疗救治。
矗立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尊刻有“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八个字的石刻,代表了所有医疗队员、所有医护人员的心声。与疫情的斗争进入关键阶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一直在鏖战攻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 宣传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