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集体及个人获表彰
2020年9月8日上午十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院职工通过实况全程转播,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朱凤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王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秋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秋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疫情肆虐,举国同殇。他们挺身而出,来不及安慰家人,匆匆拎起行囊奔赴前线。他们分秒必争,接管病区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他们专业严谨,身着厚厚防护服,规范救治优质护理一丝不苟。他们高效精准,科学管理团队协作,凝聚力量攻坚重症救治。他们大爱仁心,悉心呵护患者,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与阳光 。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在荆楚大地肆虐,一场没有硝烟而又艰苦卓绝的防控战疫打响。国有战,召必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于2020年1月26日、2月1日、2月7日,紧急组建三支医疗队共计 134人,由院长和书记亲自挂帅,应急出征驰援武汉。
勇敢逆行的“人民医院人”,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这支集中呼吸、重症、急诊、感染、护理多学科专家的精锐力量,独立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以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援鄂医疗队在专家组的带领下,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层治疗方案,科学施策、精准救治;护理人员秉承着爱心、耐心、精心、责任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越来越多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陆续好转并治愈出院;独立管理的重症病区“清零”,团队救治成功率达到了96%。
抗疫一线是检验信仰与意志的“试金石”。在援鄂抗疫的过程中,64名党员同志们冲锋在前,首批进入隔离病房,主动承担危重症患者救治和护理岗位的高风险工作,舍生忘死,勇挑重担。11名同志在前线光荣入党,57名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更是让大家深受鼓舞。
慎终如始,精准施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挽救每一个生命。经过72天的精锐鏖战,4月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京,成为坚守到最后的队伍之一。
这支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先锋团队打赢一场场硬仗,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谱写了一曲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壮丽凯歌!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穿上这身白衣,就肩负起使命与责任。灾难面前始终奋勇向前,只为守住万家团圆国泰民安,只为不负心中的誓言。
致敬!伟大的白衣战士!
延伸阅读: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姜保国
姜保国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姜保国于2月7日带领134人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救治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隔离病房,承担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初到武汉,姜保国立即带领专家团队马不停蹄投入到独立接管重症病房的筹备工作中,24小时内完成了普通病房向重症隔离病房的改建工作。2月8日晚9点,人民医院接管的重症病区正式启用,仅用了一天时间便收满全部50张床位。
作为创伤重症救治专家,姜保国院长与团队长期致力于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和危重症患者系统救治,具有丰富的重症救治经验。他深入重症隔离病房一线,与多学科专家团队一起梳理每位患者的病情,形成“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特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分层治疗理念,全面提升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有效拦截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进展,显著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相关理念通过央视、健康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与同行和社会分享,并在The Lancet杂志上公开发表。
在做好重症救治工作的同时,姜保国院长始终持续思考和探索疫情防控的有效策略。结合以往SARS防控经验和新冠肺炎临床数据及流行病数据,构建新冠肺炎(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指数模型,为疫情初期整体医疗资源的配置做出科学的判断。
作为医疗队的领队,他高度重视医疗队的控感流程和防护工作,带领团队专家制定严密的重症病房内的院感防控流程,并对全体队员实施严格的控感培训,在完成救治任务的同时确保了全体队员“0”感染。他带领医疗队在武汉连续奋战两个多月,坚守到最后,圆满地完成了国家队的任务和使命。
在返京结束医学观察之后,姜保国院长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带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首都的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安友仲
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无论是抗击SARS、H1N1防控,还是汶川救援、雅安救援……在国家重大疫情或灾难之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都会冲向一线。
2020年初新冠突袭,安友仲再次出征,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专家组组长,负责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他不仅从宏观角度制定重症救治战略,带领北大各支医疗队联合制定了“拣伤分级、规范治疗、简单有效”的原则,更从细节着手把控救治环节,在病房改造、感染控制及设备配置等方面,为整个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设增扩成为重症定点医院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重症医学的知名专家,他在武汉的多家医院会诊重症病人,主持多支国家医疗队联合查房与定期病例讨论,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二版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的制定,参加卫健委对武汉各医院无症状新冠病人的筛查复检。前期积累的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和丰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全国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制定提供了大量细节指导。他还多次参与了与欧、美、非、亚多国的新冠诊治经验交流与授课,并迅速组织多次北大医学部重症医学学系的京-鄂新冠病例讨论。
4月20日安友仲主任在结束医学观察即将返家之际,再次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任务——作为专家组成员,随“中央指导组赴西南地区工作组”前往西南边境。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即刻启程赶往云南,指导边境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到5月21日子夜平安返京。从2月1日到5月21日,110个日日夜夜里, 安友仲主任一直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诊疗方案制定、危重症患者救治而不停奔走、拼尽全力。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 朱凤雪
新冠疫情爆发后,2020年2月6日,朱凤雪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并担任副队长,管理整个病区的医疗工作。
在2003年的非典中,朱凤雪就曾经在非典病房参与救治非典病人;作为重症医学的专家,在近年国家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中,如百色楼房坍塌、温岭爆炸事件,朱凤雪都作为国家医疗队成员参与救援工作,有着丰富的重症和救援工作经验。
作为专家组成员,朱凤雪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隔离病房,查阅每一位患者的病历资料,与专家组详细商讨制定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每天她都会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查房,细心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和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肺部病变等所有变化细节都不会放过,及时调整救治方案,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接到病房电话,她都会排除万难连夜赶到医院进行支援,指导危重患者救治。
历时2个半月,朱凤雪医生跟自己的医疗团队在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B10西病房收治了101例重症新冠患者,治愈率达到94%,包括了多名上呼吸机患者,并且承担了全院区肾功能衰竭新冠病人的透析治疗,成功完成了援鄂医疗任务。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 王雯
王雯同志参加工作已32年,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呼吸与危重症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工作。17年前她就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作为呼吸专科的护士,她主动请缨于1月26日(正月初二)参加首批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来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武汉坚守了72天。
武汉抗疫期间,王雯参与了三个病区的筹备整理,把一个个综合医院普通病房改造成传染病隔离病房,从物资准备到流程梳理,从人员安排到防护培训,她一直坚守在第一线。1月28日,人民医院作为首批国家医疗队首批进驻病房的尖刀兵开启了医疗救治工作,她又义不容辞地出现在首发阵容中。
王雯始终坚持为病人提供高效的救治和优质的护理在于科学管理这一原则,她根据新冠肺炎的疾病特点制定了各岗位护士职责、规范了护理交接班表格、心电监测记录单、治疗记录单等文书,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作为专科护士,她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专科技术上给予大家指导,带领护士为使用呼吸机等的危重症患者提供专业性护理;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新冠肺炎疾病知识、防控相关知识,反复练习各种防护用品的穿脱方法,对每一位医务人员进、出病区的流程执行情况严格把关,不断地叮嘱大家做好防护和感染控制工作;作为护士长她关心、照顾每一位一线的护士们,与她们交流、谈心,利用休息时间与护士们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王雯从17年前经历非典时的执着无畏,到今年抗击新冠时的沉着冷静,更加体会到了白衣燕帽赋予的责任与担当,也用行动践行了护理人的初心和使命。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王秋
王秋从事护理工作27年,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和护理教学工作。
2003年SARS来袭,身边同事一个个病倒,王秋勇敢地坚守到最后,下线休整期间,她再次接到去地坛医院的护理任务,她毅然丢下家中80高龄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又一次告别家人重返一线。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她主动请缨于1月26日(正月初二)作为首批国家医疗队员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武汉坚守了72天,先后在三个隔离病房开展工作,参与了101位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医疗队收到多封表扬信和锦旗,全体队员零感染。
到达驻地后她协助队长负责物资管理及防护培训,她手把手指导队员进行防护用品练习。作为护理组长她不断总结,梳理流程、制定岗位职责、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法,进入病房前她与同济医院护士长共同整理物资、完善防控措施。1月2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医疗队首批进驻病房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她说“我有经验,我先上”,她带领尖刀班队员第一批进驻隔离病房。
在面对实施气管插管等职业暴露风险极高的操作时,她毫不犹豫总是第一个上前去护理;在面对情绪急躁的患者时,她克服方言障碍,耐心倾听,通过书写等方法去交流,无微不至地去照顾患者,增强他们的信心;她带去刮胡刀为上呼吸机的爷爷精心地刮净胡须;她为患者带去食品、水果及生活用品;面对不幸离世的患者,她选择将职业暴露风险自己来承担,认真完成尸体料理和终末消毒工作;面对队员的思想顾虑,她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工作专业指导,她关爱每一名队员,为了让队员能轮流休息,她每个班次都进入病房,让队员们感觉踏实和温暖。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王秋谨守南丁格尔的誓言,牢记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用爱、勇气和担当,为患者带去温暖与希望。
(人民医院宣传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