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男性生殖健康的守护者

人物名片:姜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男科及人类精子库负责人,首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是国内外著名的性医学会和男科学专家,在推动中国男科迅速发展和快速走向国际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姜辉

他是男科专家,“国之名医”;他是北大博导,桃李芬芳;他推动中国男科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身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姜辉一直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男性健康科学普及方面辛勤探索、热心奉献。作为男科带头人,他“挤”时间做科普,倾心而为,他总说:“谁叫咱中国男科起步晚呢!坐在后排,你就要比别人声音大,大家才能听见。”

姜辉(左一)荣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

12月7日,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上对“十三五”期间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北医三院姜辉教授荣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作为获表彰代表出席了大会。这项荣誉是对姜辉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推动大众生殖健康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门诊量最大,为男人解难题

姜辉

傍晚五点,喧闹了一天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终于安静下来。大门外散落的几块硬纸板,是患者家属等候时的坐垫,它们默默见证着这一天巨大的门诊量。

此刻,在中心四层的医生办公室里,刚刚出完门诊的姜辉教授还没来得及换下白大褂,就又与团队医生讨论起了工作:上周男科工作的回顾、本周工作如何安排、今天的门诊有哪些病例、下月的学术会议要讨论什么问题……

北医三院的男科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快速发展,年门诊量最高已达13.5万人次,成为目前国内年门诊量最大的男科中心,更成为生殖男科技术最全的中心。

来生殖中心看病的男性患者大多内心焦虑:他们或者担心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害怕妻子不怀孕是自己“有问题”,还可能是已经走了很多家医院,把这里当成唯一的“救命草”……

姜辉深知,男性的生殖健康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关系着整个家庭的和睦,整个社会的安稳。所以,当他面对焦虑不安的患者时,能够去安慰、去帮助、去治愈。这也让很多男性患者见到他后燃起了希望。

在姜辉的个人网站上,患者评价他出现最多词汇是“亲和”“认真”“神”。一位叫张南(化名)的患者告诉记者,他初次来就诊时很绝望,背负着很大的心理负担,因为男性方面的疾病引起妻子误解,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谈到了离婚。姜辉仔细听他叙述了病情,不仅给他开了治疗疾病的药物,还告诉他应该向妻子坦白病情,获得妻子的支持。听了姜辉的建议,这位患者不仅身体康复了,差点破碎的家庭也重归于好。

一名患者曾患淋巴瘤,2013年通过化疗治愈了癌症,却没了精子。姜辉查找文献后,给他尝试了一种新的促生精方案,持续打了四个月针后,精子出现了。然而,正准备抓紧时间取精做试管婴儿时,他的婚姻却结束了。他把来之不易的精子冻存在了北医三院的精子库,又打针吃药巩固了一段时间后停了药,等待婚姻来临。等患者再来到姜辉面前时,带来了喜讯,他结婚了;等再次做好准备取精做试管婴儿时,又带来了喜讯,妻子怀孕了,而且是自然受孕。

姜辉在病房

这几年的坚持,患者的人生得以逆转。姜辉说:“他的坚持让我很佩服,很多病人治了几个月就放弃了,而他一直坚信能有效果,医患配合好了才可能有最好的结果。”

这一患者给了姜辉团队极大信心,又做了几例之后,他们牵头国内10个单位,对这一方案开展了多中心研究,获得了不错的结果,这一方案对一些无精子的患者有1/3的效果。

不要小看了这1/3,因为每一个1,都是一个孩子,一个婚姻,一个家族。

引导大众科学认知,让男人更被理解

姜辉收到患者锦旗

忙碌,是姜辉教授的生活常态。然而,无论多忙,他总会在手术、会议的间隙,忙里偷闲写写文章,为医学科普出一份力。他风趣幽默,总能把艰深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作为我国男性生殖健康教育的最早参与者之一,姜辉说:“最初从事科普想法很简单,早期一提起男科疾病,老百姓常常会刻意回避。由于缺乏常识或碍于面子,许多患者会偷偷到非法医疗机构求诊,结果浪费了大笔金钱,还延误了治疗时机。我认为科普可以帮助患者少走弯路。”

男科曾经是骗子横行的重灾区,大街小巷的电线杆都是“治疗阳萎、早泄、不孕不育”的陷阱。改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提高男性健康意识,增强辩识能力,是项艰巨的工程。

为了让男人更了解自己,也为了让女人更懂男人,不让男性默默承受疾病的痛苦,姜辉不辞辛苦奔走于各大媒体。几年来,他把男科像“网红”一样去打造,向大众普及男科知识,提高男性健康意识的同时,他也要让全社会知道,男人也常常软弱和无助。

“性功能出现问题,这是男人最软弱和无助的时候,却常常表现为逃避妻子,只能面对医生。”姜辉说,男人的性自信、生育自信,妻子的帮助比医生更重要,需要共同去面对。

姜辉参加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活动

看看这位科普专家的成绩单:2013年“十大男性健康科普专家”、2014年“十大健康年度人物”、2018年健康报“顶级学科宣传团队”和“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2019年百度“年度十大科普影响力专家”、2020年健康报“科普影响力人物”“抗击新冠疫情优秀团队”、2021年百度健康“年度科普传播奖”,大众搜索专家前十位。

他主编《夜问36》《男人枕边书》《排忧解男题》《让爱更长久》《夜问365》和《成就爸业》等科普书籍。担任《健康之路》《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等栏目嘉宾,他主讲的《怀孕为啥这么难》在央视《健康之路》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为“三孩政策”助力。

姜辉善于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给读者传播科学知识。他与《生命时报》合作开设的“性福妙招”和“性福密码”专栏,积极参与《健康报》合作开设的“两性优生”专栏,其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深受《健康文摘报》《大众健康杂志》等读者的青睐。

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体作用凸显。姜辉敏感而准确地抓住了新媒体的特点,给男科知识的全民普及插上了翅膀。新冠疫情期间,姜辉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给大众送知识,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他组织上百名男科专家,在今日头条发起“男性健康专家谈”,总点击超3.2亿次。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创造了十个月内让男科知识影响了十亿人次的“奇迹”。

姜辉的《左右为男》栏目在今日头条上线首日即突破二百万点击,总点击超2500万次。开设《性福大咖说》《祝您好孕》等直播栏目,总观看达1100万次;与腾讯合作的两性健康科普短视频《Oh My急刹车》广受好评,开播一年总播放量超25亿次、点赞2.4亿次。与“百度健康医典”合作撰写疾病词条,百姓搜索达2.7亿次。担任“百度健康男科中心”主任,带动全国专家一起做科普,一起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男科名医姜辉教授”的抖音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两性健康科普播放量超过一亿次。他在央视《健康之路》的——“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龄”节目登上微博热搜榜一,极大地助力了“三孩政策”。

不仅有专业素养,还有人文情怀,是不少患者、读者对姜辉教授的评价。他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性医学会和男科学科普专家,当更多的专家医生出来发声时,真正的科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谣言和谬论就会一一破解,江湖游医骗子也就失去了阵地。

后起之秀,推动中国男科走向国际

姜辉与学生们

中国的现代化男科学,在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建立。199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郭应禄院士,牵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并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七年前,接力棒传到了姜辉手里,他成了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成立至今的第四位主委。

姜辉长期从事泌尿男科、生殖医学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他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著一百五十余篇,参编著作三十余部,先后承担三十余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等,并牵头十多项新药临床研究,总研究经费超千万元。先后获得六次省部级(包括学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

近些年,姜辉常常为我国男性的精子质量感到担忧。

“夫妻居住在一起正常性生活超过一年以上不怀孕,叫不孕不育,其中约有40%是男的因素,40%是女的因素,还有10%—20%是共同因素。我国每年约有2500万对夫妇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姜辉说,在男性因素中,精子质量问题很常见。男性一次射精可以释放出约1亿个精子,最后只有1个精子“杀出重围”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可以说高质量的精子和卵子,就是生命起源的基础。如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辐射等因素,正在损害着男人的精子。所以,他一直在呼吁男性要学会自我保护,纠正不良习惯,保护精子质量。

为了保护男性这些金贵的“小蝌蚪”,在医院的支持下,姜辉还带领队伍建立起了国内第23家“人类精子库”。他告诉记者,精子库有三大功能:一是对正常人捐献的精子进行筛查,合格的储存起来,未来外供给无精子症患者使用。二是生殖保险,也就是俗称的“精子银行”,帮助有需要的人把他们的精子暂时储存起来以备日后使用。三是进行科学研究。

对大多数人来说,精子库是个新鲜事物,关注的人多,但真正去捐精的人仍不算多。加上现在精子的合格率太低,全国的精子库都在为此事而犯难。为了鼓励男性参与到捐精行动中,姜辉的团队专门建立了微信公众号,通过有趣的图文鼓励男性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让健康宝贵的“小蝌蚪”为人类造福。

2017年,在美国举行的首届“中美男科及性医学高峰论坛”上,姜辉荣获北美性医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这也是该协会首次给域外的专家授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贡献的高度肯定,在他看来,更是对中国男科及性医学发展的认可。

姜辉说:“我国的男科发展起步较晚。实际上,提高男性的性健康以至大健康,受益的不仅是广大男同胞,也包括他们的家庭,甚至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有一天,所有男性同胞都可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看男科。

本文根据《姜辉,为男人解难题》《从男科,读懂男人》等多篇媒体报道整理而成  医学部宣传部供稿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