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发挥学术专长,贡献党员力量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刘欣然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她曾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研究生支部书记,获得“北京大学十佳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和“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从硕士阶段迈入公共卫生学院的大门,到现在博士毕业,作为一名营养学专业的学生,6年来刘欣然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尽可能地将自身专业知识融入支部活动和志愿服务中,把学习落到实处,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扎实本领,希望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都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研究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新时代研究生党员身上的特殊使命和担当。谈起营养系学生党支部的一大特色,刘欣然认为,支部能够结合专业特色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我们营养系学生党支部不仅注重‘对内’浇灌精神食粮,加强支部自身的精神营养,还注重‘对外’,愿意将专业的营养知识传播出去,带领支部党员们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在贵州,刘欣然同学(右一)带领实践团成员宣誓

2016年7月,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刘欣然组织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你好营养”社会实践团,怀着崇敬之心重走红色之路。在贵州这片红土地上,大家学思践行,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将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了解当地实况,也为百姓普及营养知识,奉献自我、回馈社会,充分体现了党员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他们在遵义和贵阳举办了两场大型学术讲座,收获了学术干货满满;访问了遵义医学院营养系和贵州省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营养科,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了解临床工作具体内容;在遵义成功举办了“生命早期营养1000天”科学培育大型互动讲座,得到了听众们热烈的反响;在贵阳参观了儿童福利院,实践团成员们陪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教他们画画、做手工,向福利院的老师普及合理喂养的知识,并向福利院捐赠了上万元的营养物资。

在这里,大家用行动宣传所学、播撒爱心。尤其是在福利院陪小朋友做游戏、讲故事的时候,“那种出于党员身份的积极与本能的爱心交织在一起,使大家都感受到彼此真情流露。这种共鸣使大家更加凝聚在一起,让每个党员都更加确认了自己在组织中的归属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刘欣然表示:“这种实地社会实践的学习教育形式,让大家不断感受到自己作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你好营养’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大家作为党员仍会在各方各面继续为人民服务。”这段时光将被记忆珍藏,营养学子也将继续践行 “履行社会责任、用知识回报社会”的庄重诺言,继续书写青春书册的难忘篇章。

刘欣然同学在入户调查现场(右一)

2016年12月,刘欣然组织党员同学联合教工支部一起来到河南林州,开展了主题为“两学一做红旗旅,健康营养林州行”的大型科普宣讲及调研活动。一行人发挥专业特长,就林州食管癌高发的问题开展了座谈和调研。同学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癌症高发村子挨家挨户调查讲解,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大家没有一点怨言。由于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进行入户调查,难免会对未知的情况有许多担心,担心沟通交流上遇到困难、担心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帮助当地居民等等。但当大家投入地调查和讲解后,每个人心中都只有收获和感悟了,那次活动也给了刘欣然同学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在之后的2017 年暑假,刘欣然同学又策划组织支部前往西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共计9场,带领党员同学走近基层医疗,了解藏区医疗现况和妇幼保健工作;访问西藏大学医学院,了解高原医学与中藏医药学的发展及医学人才的培养;探访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了解、探讨传染病、地方病、高原多发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走进希望小学的课堂,将健康知识和营养指导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间,助力藏区孩子健康成长;举办大型科普讲座,进行母乳喂养调查,加强藏区妇幼保健和科普宣传;慰问贫困家庭,呵护母婴健康。刘欣然同学作为党员时刻牢记使命、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在奉献中绽放青春活力与人生价值,将自己的点滴努力汇入组织的洪流巨浪。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当下,留校科研工作受阻,随着疫情一天天严重,越来越多的医护工作者和党员支援抗“疫”前线。在北大团委推出的系列采访“我们90后”中,有着党员和医学生双重身份的刘欣然,感受到了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她的心与无数身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紧紧相连,她也想为抗“疫”狙击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当她知道学校正在招募前往国家疾控中心协助疫情统计的志愿人员时,将目光放到了抗疫的最前线。“我本科的专业是预防医学,作为公卫人,公行天下、卫戍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了解到第一批志愿团队已经出发,刘欣然同学马上联系院系的党委副书记,主动报名参加第二批志愿工作。“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导师都很支持我!”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刘欣然至今还是激动不已。

在疾控中心虽然不是直接和患者打交道,但工作也绝不轻松。白天,刘欣然和其他志愿者们利用流行病统计的专业技能做些数据工作,在应急办为专家提供疫情分析所需要的数据,根据专家的需要挖掘疫情库及个案库的信息,为疫情预判和科学决策作数据保障。“他们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比如需要某市聚集性病例的分析,我们就开始找数据、挖个案,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

每天晚上从0点开始,又是一场硬战。各地前一日的疫情统计截止到每日24:00,疾控中心收到统计数据后,所有的统计数据都需要及时整理分析、可视化,变成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分布的一个个指标,在早上呈现给上级决策部门。大家每天媒体上关注的一般都是各国家、省、市的整体疫情情况,而刘欣然和她的同事们要做的分析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需要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及时间分布,还要做成图表制成PPT,时间紧、任务重,这些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最辛苦的时候,他们晚上还要工作五、六个小时,从夜深人静到晨光熹微。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刘欣然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与不耐烦,反而她更加小心谨慎、精益求精,“我们所有要上交的东西必须做两遍,以确保没有问题。”

大量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复杂而又灵活,刘欣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在抗“疫”工作中平衡理性与感性思维的经历,让刘欣然对数据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就觉得要完成好这个工作,一方面是要把这些数字就当成数字,做好分析统计,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字,不要算错数;另一方面又要把这个数理解成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这样才能为更精准地调查、决策提供更多帮助。我有时会想象着站在一个患者的角度来琢磨,他会怎么做、他会需要哪些帮助……大家在网上热捧的‘福尔摩斯式破解传染迷局’的故事,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刘欣然说,当时志愿者团队的党员比例并不高,她作为其中一个,觉得自己有义务更加努力、更加拼搏,应该具备更强的先锋意识,起到一个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可能就是这份心态影响了团队里的同学,志愿服务结束后,许多团队里的同学都申请入党,都争着向组织靠拢,希望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力量。这也更加激励刘欣然同学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团结身边优秀的同学,共同进步。

刘欣然在国家疾控中心协助疫情统计(左一)

刘欣然同学只是众多党员中的一份子,像她一样将自己的专业特长融入党员身份,努力发光发热的党员还有很多。她经常感慨自己的力量微弱,是党组织的培养和支持塑造了她的成长。她也坚信,自己今后会循着优秀党员前辈的足迹,继续利用自己的学术专长贡献党员力量,实现梦想。

(公卫学院)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