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学术潜能 激励创新发展 ——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

为贯彻落实“双一流”建设,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自2018年,北大医学设立“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以鼓励和支持博士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工作,促进理论或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学科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北大医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应变求新,提质增效,扎实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一、设立优博创新基金评选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学业成绩突出、科研基础良好、课题创意新颖、具有获得突破性成果潜能的北大医学在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包含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基础长学制学生),鼓励博士生结合临床/口腔医学做基础研究。

二、项目品牌认可度高申报情况积极踊跃

创新基金自创设以来,一直是博士生非常重视的、能够体现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水平的重要资金资助项目,申报情况积极踊跃,竞争激烈。每年由研究生院发布申报通知,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初审、专家评审,评选出年度创新基金资助者。据统计,2018-2021年,获得学院推荐的有效申请项目221个,其中,资助56个,占比25.34%。

三、助力学生创新研究项目资助成效显著

创新基金以“发掘学术潜能、激励创新发展”为原则,遵循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规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创新基金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由医学部学科办设立专项予以经费支持,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与可持续开展,通过此项目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博士生,通过基金支持,助力他们在科学研究方面拥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更丰富的科研经历,激发更多创新潜力,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2018年度资助同学代表

基础医学院 王麟

王麟,基础医学院2016级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王玲教授。现为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是庄辉教授。获得2018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他在病毒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著,鉴定了来自双峰骆驼的戊型肝炎病毒为一新的具有潜在人兽共患风险的病毒。他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林岛项目”,受全额资助前往德国参加第68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在学期间,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学术精英”等多项荣誉,并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临床肿瘤学院 陈祖华

陈祖华,临床肿瘤学院2014级肿瘤学专业直博生,导师是沈琳教授,现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肿瘤科,主攻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在2018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下,从事阿法替尼在胃癌中的抗肿瘤作用及耐药机制探索研究,研究成果获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Young Investigate Award及第91届日本胃癌大会(JGCA)Travel Grants Awardee等荣誉,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汇报。在学期间,获得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论文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2019年度资助同学代表

公共卫生学院 董彦会

董彦会,公共卫生学院2015级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专业直博生,导师是马军教授。获得2019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在学期间主要从事儿童慢性病与传染病研究,研究首次分析了中国儿童传染病疾病谱演变,对中国儿童营养改善政策制定有意义,更是给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可行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读博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参编书籍和报告13部。资金资助推进了相关科学研究,并参与了三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将研究成果做大会报告。博士期间,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20年中国科协第五届优秀科技论文”,“2017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F5000”,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学生年度人物以及三好学生标兵等多项荣誉。

护理学院 刘淑玲

刘淑玲,护理学院2017级护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李明子教授,现职于天津市环湖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慢病管理。获得2019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研究课题为“低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人群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通过人群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认知障碍的关联;通过动物实验首次进行了反复轻中度低血糖对2型糖尿病动物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探索,为护理学慢病管理领域提供了新证据支持,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论文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临床医学院 谢文慧

谢文慧,第一临床医学院2016级内科学(风湿病)专业直博生,导师是张卓莉教授。在获得2019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期间,一方面,针对细胞焦亡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进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另一方面,围绕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管理的前沿热点问题(如生物制剂安全性、糖皮质激素减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多次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汇报并获得多次获得青年科学家奖、旅行者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壁报奖等学术荣誉,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及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以及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多项奖励荣誉,论文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口腔医学院 崔圣洁

崔圣洁,口腔医学院2009级口腔医学八年制学生,2017级口腔正畸学专业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是周彦恒教授。目前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行临床型博士后培养,合作导师是谷岩教授。在2019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下,进行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干细胞治疗及相关机制研究,研究评价了牙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索了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在口腔医学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她在创新基金的支持下不断探索,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与治疗领域深入研究,博士后在站期间已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第四临床医学院 陈明学

陈明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18级外科学(骨外)博士生,导师是周一新教授,现为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住院医师。在2019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期间,以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ECM)和水性聚氨酯(WPU)作为生物墨水,结合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成功构建分级多孔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该支架通过负载募集内源性干细胞的功能多肽,在未来关节软骨再生修复的临床转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他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各1项,另外,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各1项。在学期间,获得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多项奖励荣誉。目前是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等杂志的审稿人,是BJSM(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中文版青年编委。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2020年度资助同学代表

药学院 凌鑫宇

凌鑫宇,药学院2019级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刘涛研究员。在学期间主要从事蛋白质化学生物学及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发表多项高水平学术成果,申请专利2项,部分专利成果已经实现转化。在2020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下,研究利用Cas12a-crRNA共价偶联策略实现Cas12a系统基因编辑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下一代定点整合CAR-T细胞及通用型CAR-T细胞的高效制备,有望推动新一代更安全可控的免疫细胞制备。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并申请国内专利,正在积极进行转让中。博士期间,他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博士创新人才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以及北京大学创新奖等多项奖励荣誉。

第二临床医学院 牛庆雨

牛庆雨,第二临床医学院2018级内科学(肾病)专业博士生,导师是左力教授。现就职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在2020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下,从事“不同透析模式对透析患者血管钙化进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年龄、糖尿病和较高的血清磷是CAC快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透析方式与CAC进展更快相关,研究成果已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获得发表;从事“可溶性表氧化物酶抑制剂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为尿蛋白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在投稿中。在学期间,荣获市级及校级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第三临床医学院 孙利红

孙利红,第三临床医学院2019级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崔立刚教授。在2020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下,研究课题为超声造影剂微泡的制备及其用于HER2阳性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成功制备出了一种靶向声敏剂微泡,实现了超声/荧光双模态成像引导下的HER2阳性胃癌的靶向治疗和声动力联合治疗。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在学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二等奖学金等奖励荣誉。

回龙观临床医学院 周衍芳

周衍芳,回龙观临床医学院2018级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是谭云龙教授。在2020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下,研究课题为“非稳态负荷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治疗应答机制中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为探索非稳态负荷这一反映慢性应激的综合性指标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稳态负荷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非稳态负荷升高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且与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稳态负荷升高与认知损害以及大脑皮层平均厚度降低相关,且大脑皮层厚度在非稳态负荷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在校期间曾获得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多项奖励,并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2021年度资助同学代表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 吴鑫杰

吴鑫杰,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2019级外科学博士生,导师是孙伟教授。获得2021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目前从事“基于微流体技术研究体外震波作用于骨微血管内皮细胞miRNAs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研究。在导师与合作导师北京化工大学董益阳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微流体平台的搭建和相关机制的探索, 在第三届国际冲击波医学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汇报。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等荣誉称号,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通过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资助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联合培养。

创新基金进展顺利,执行进度良好,截至目前,2018-2020年度的资助项目均已如期结题,2021年度资助项目正在按照研究计划开展。依托创新基金遴选出一批基础扎实、知识宽广、成绩优异、勇于创新、潜力可期的北大医学优秀博士生,他们是星火,以饱满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他们是榜样,带领同学们向他们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未来,期待优秀的你也能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北京大学医学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