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迅速组织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制定并实施了“新时代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卓越发展计划”,推进重点工作,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能力,领航探索新时代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之路,为加快推进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北大智慧。

研究生院官微推出“新时代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卓越发展计划”系列宣传,陆续介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亮点,敬请关注。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多年来,北大医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使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课程教学水平、教学实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承担着北大医学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改进,特别是在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医学教学方面成效显著。

一、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建立、健全课程负责人制度

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严格落实学分,持续完善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以及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同时,根据《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学习制度建设,调整和理顺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课程负责人制度,完善师资队伍的配合与协作。

二、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四史”课程群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及《北京大学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结合北大医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积极筹备开设《中国共产党健康事业发展史》,加强《中国近现代医学社会文化史研究》等课程建设,《中国共产党健康事业发展史》已获得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立项。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医学人文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的支持下,将进一步积极推进“四史”课程群建设,运用科学、开放、创新的方式方法启智寓情励行。

三、加强教学中的经典阅读和理论思考,突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经过本科生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通常拥有较高层次的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学习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理论文献,另一方面结合形势的发展,引导研究生积极思考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健康中国战略、伟大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的理论实践。通过系统的经典阅读和课堂教学,引导研究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注重案例教学与问题链教学,推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案例启发思考

立足历史根基和实际生活,聚焦两个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点,推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例如:在系统研究方法的讲授中,播放凌峰教授的演讲《系统医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医学的思想困境吗?》,启发学生从系统医学的思维角度,思考和解决医学问题。问题链教学通过设置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同时又是学生比较关心或容易困惑的问题,讲授相关知识点,教会学生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看世界、看中国、看人生。例如:围绕“社会矛盾的普遍性”设置问题链: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取消矛盾吗?共产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吗?围绕“科学预见方法”设置问题链:科学预见是什么?科学预见思维如何实现?科学预见方法在医学领域相关研究中的可行性如何?课堂上,授课教师通过逐层解析问题,引导全体同学共同参与讨论,极大的调动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研究生的广泛好评。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 医学人文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