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三十年沧海桑田——我的见证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引言篇
家乡的知名度常常构成一个人辨识度的最初标签。然而无论面对南方还是北方的朋友,当我自我介绍为安徽人时,对方都会在心里默认:南方人。
事实上,并不是。皖北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种植小麦、玉米,人们以面食为主,方言近于江淮官话,民俗文化亦同北方,而与南方迥异。
可见,在大家的认知里,皖北常为被遗忘之地。东南热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率先富起来的过程在我的个人感知里遥远渺茫、不曾亲历,家乡这个不为常人所知的籍籍无名之村落,却同样让我见证了三十年沧海桑田的变迁。
耕作篇
九十年代,不比南方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皖北农村此时一片平静。广袤的平原上,一片片或大或小的小村庄相连。这些村庄多为几百人聚居在一起,田地一圈圈将村庄包围。村内多为低矮的瓦房,甚至泥土墙的茅草屋也不少见。在屋边搭建的简陋棚房里往往养着牛羊鸡鸭等家畜。
每天早晨在此起彼伏、争先恐后的鸡鸣声中,一户户村民从沉睡中醒来,在一阵清咳、穿衣和洗漱声后,又传来扛起重物的声音,一道道身影既而消融在暗沉的夜色里。田间地头,锄地、拔草、收割的工作便由此开始了。
今天,低矮的土房早已成为历史,一座座三层小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有庭有院,甚至还有车库。车库里,播种机、联合收割机也并不少见。2006年取消农业税,让很多年长些的农民不禁高呼:“开天辟地头一回!还是共产党好!”这些年来,各种惠农助农政策更是接二连三。政府大范围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下乡,针对个人购买农业机械,不仅有财政贴息,还有数额不小的专项农机补贴。
田地旷野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佝偻身影已然变得罕见,更多时候是轰轰隆隆的农业机械在高效率地奔走。以前从收割到打场到去壳再到装袋,六七个人八九个小时的持续忙碌,最终简化为一个人、一台收割机两小时的工作量。农业劳作越来越成为一种机器操作、一种技术劳动,而不再是空乏困苦的肉体辛劳。
生活篇
您在下雨天在乡间土路上骑过自行车吗?九十年代的皖北农村,水泥路是少见的,柏油马路是几乎没有的。雨后,泥泞的土路上,母亲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前杠驮着妹妹,后座载着我,一路滑滑唧唧,一不小心便要人仰车翻。即使侥幸没有摔倒,等到了外婆家,衣服上都早已甩了一身泥。
说到吃食,农家饭菜往往比较简单,市面上仅有应季的几样菜品,多为周围农户将自家产品拿出售卖。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一罐自制腌菜可以充当一整个冬天的早餐菜品。孩子们的衣服往往从表哥、堂兄,甚至从父辈那里沿袭而来,所以上衣和裤子的样式常常极为不搭。衣着的改变由从九十年代开始并持续至今的、赴东南沿海的打工潮带来。记得有段时间,村里衣服的数量和样式突然变得极大丰富起来。那是村里一些阿姨在服装厂甚至垃圾回收厂里做工,返乡时候带的“城里人的衣服”,那种花哨而“现代”的样式在村里一度很受吹捧。穿上这样“摩登”衣服的我,也一度兴奋地走出爹妈不认的夸张八字步,俨然成了体面的“城里人”。
今天,柏油路和水泥路四通八达,连接村庄甚至每一个农户。私家汽车在很多家庭早已成为标配,其中不乏知名品牌。脚蹬式的二轮自行车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各种电动二轮和三轮车辆,成为家庭的第二/三辆车。从村庄去县城也不再是公交转公交再转公交的耗时费力之举,往日听说谁去县城一趟,溢于言表的羡慕不再,甚至听说谁去全国旅游也不觉稀奇。
农村的蔬菜大棚不说是随处可见,也已是比较常见。各种类型的蔬菜、水果,每个季节都能在农家的餐桌上看到。新时代,大家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大鱼大肉如何吃到,而是变成了如何吃得健康、吃得身材不走样。衣服方面,在节俭的理念下,人们往往还是穿着现有的衣服,大约是因为农村很少有需要华美衣服的场合。但在孩子的衣服上,爱子心切的家长们从来不介意微微满足一下孩子们小小的攀比心和虚荣心。
教育篇
我读小学时,校门两侧日渐斑驳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陪伴了我整个初等教育阶段。在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上,农村的家长们比城里可能更有甚之而无不足。为了激励儿时懵懂的我好好读书,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曾经用鞋底和皮带在我的屁股上以急速而迅猛的力道烙下鲜艳的红色印记,引得全村人前来拉架、亲奶奶“八百里加急”跑来救驾。好在这份袖子撸起、弩张剑拔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疼痛催我奋进。
然而,时代的局限使幸运不属于多数人。我上小学时的45名同学中,只有3人进入高中阶段。除了极个别是因为家里两个娃娃无力负担学费而失学外,大多数同学是在“你只管好好学习,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以及“今天你要是再在外面瞎逛、不去学校上课的话,看我不把你的腿打断”这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软硬逼学下放弃学业的。穷乡僻壤的乡村小学,无法提供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设施,泥地里打滚的娃娃们对于越来越抽象而且缺乏趣味的课程日渐失去兴趣、无法跟上课程,最终失学离校进入东南省份的服装厂、电子厂和建筑工地。
今天,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早已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事,覆盖全国的学生资助体系从体制上真正确保了孩子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教育公平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里炙手可热的词汇。师范生成为农家子弟接受高等教育后再反哺家乡的一条重要通道。建设新农村、撤村并镇、办中心小学、划拨更多经费、招聘优秀师资等一系列举措,使得中小学教育质量直线提升。孩子们对于学业的兴趣得到更大激发,义务教育阶段的退学失学日益罕见。
新时代让幸运惠及更多人。孩子们不仅在当地有了更优质的教育条件,还有更多的孩子随同父母进入城市。得益于国家的惠民政策,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入学也得到更多保障。但不管在家还是在外地上学,教学资料都得到极大的改观。以英语科目为例,90年代入校的我们,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英语,而且老师口口相传是一个班80多个人唯一的学习途径。现在,农村的娃娃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这门外语,而且有音频、视频等种类丰富的学习资料。甚至,在各大中小学门口、乡镇集市上开始出现大量的课外辅导机构,让学习吃力的孩子有了弥补的机会,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有了接触更具挑战性学习内容的可能。更加浓厚和努力的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正在形成,接受教育、成长成才越来越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和孩子们的共同追求。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璀璨的未来。
总结篇
三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过是宏大发展进程的一小段,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也不过是从出生到而立、整个生命的三分之一。但得益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和伟大胜利,人民生活实现了天翻地覆的改善。站在今日回望过去,亲身经历这一变迁的上一辈常常有种恍然如梦之感。当年那样窘迫的境况仿佛还在眼前,怎么一下子大家就都真真地富了起来呢?
安徽以黄山、九华山而富有盛名,又以合肥、芜湖、马鞍山而在国家经济版图上为人称道。繁华地区的变化固然客观,但偏僻地区的变化更能看出一个时代的底色。人民的生活是真真正正好了起来!除了上面讲到的耕作、生活和教育篇的变化之外,还有新农合全民医保、农村养老保险等,让农民朋友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还有更多的实惠已经落实或者正在落实的路上。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到了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的今天,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我们党从来都不回避问题,而是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领导人民群众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才开辟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农民是最朴实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都明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才是正道上行。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人民才能得到幸福。这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的。
农民是最勤恳的。质朴纯良、勤劳努力是他们的本真底色。曾经,必须弯腰劳作的时候,他们俯身田垄,向汗水要馒头。今天,在现代农业的春风下,在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领导下,他们还将继续发扬传统,怀着火热的激情,在新的时代创造更多的辉煌。
一切都在向着光明、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公卫学院 刘杰)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