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西太平洋杂志》在线发表公卫学院刘民团队研究成果
覆盖全国31个省市2856个县9000万孕妇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孕妇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率持续下降。
《柳叶刀·西太平洋杂志》9月7日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王爱玲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2015-2020年中国2853个县9000万孕妇HBV感染情况:一项全国性观察研究》。这是中国最大的以人群为基础的、针对孕妇的横断面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至2020年,中国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呈中度流行,且流行率持续下降。然而,在省级和县级水平上,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率仍存在差异。
2015-2020年全国孕妇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变化趋势
刘民介绍,作为重大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HBV感染的疾病负担最大的国家,也被认为是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乙型肝炎威胁目标的主要贡献者。然而,中国孕妇HBV感染的流行特征尚未见报道。
研究人员通过对中国孕妇进行的全国性横断面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分析了2015年-2020年我国31个省2856个县9087万孕妇HBV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估了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率。数据来自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艾梅乙项目)。
研究结果显示,2015-2020年,中国大陆共有9087万孕妇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其中约560万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中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率从2015年的7.30%下降到2020年的5.44%(下降了25.44%),处于世界卫生组织对乙肝病毒感染规定的中度流行水平,反映出我国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对成年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率降低的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与2015年相比,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有所缩小。省级和县级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率也出现了下降。2015-2020年,大部分省份(90.3%)和县(76.96%)的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差异。
2015-2020年全国孕妇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的地区差异
刘民指出,国家艾梅乙项目可以为更好地实现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提供独特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在疾病早期阶段识别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及其高危家庭成员,以促进实现消除乙肝的发病率和降低死亡率的目标。需要在现有的国家规划和资源中更好地整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以建立一个涵盖全生命周期的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的综合防控系统。未来的研究应在国家艾梅乙项目的基础上,探讨实现2030年消除乙肝目标的有效策略,以减少发病率和乙肝相关的死亡率。
(医学部宣传部 傅冬红 公卫学院 景文展)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