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家国相连,守卫精神梦家园——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李从培教授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人物简介

李从培,1925年1月出生,籍贯河北省。194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50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等地工作,现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离休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为主任医师、教授。李从培教授主要从事精神病学临床工作和司法精神病鉴定、研究、教学工作。


李从培于1925出生于天津宝坻县的书香门第、法律世家,父母亲的性格和为人对他有深远影响。他一生“刚正不阿又谦虚谨慎,正气浩然又世事洞明。”他于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在那国家生死存亡攸关的年代,他和同班同学共同发起和组织了进步学生社团——“点滴壁报社”和“长庚社”,并于1947年参加了中共地下外围组织“民进”,1949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大学毕业后,李从培留任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精神科大夫,不久开始参与新中国的司法精神病学的奠基性工作。“文革”时期,他被下放到甘肃省天水市精神病院工作10多年,在艰难困苦中不忘初心,克尽职守。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从培的一系列工作和成就,使他成为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李从培在精神医学领域工作六十余载,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辈子都在守护精神病人的家园”。

李从培是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一生守护着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园。他提出,精神卫生的从业人员首先需要具备判明心理治疗的基本特质,即“通情”。医生要深入患者内心去体验患者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通情传达、影响患者并取得反馈。其次,还要把科学理念落实到精神卫生服务之中。临床业务工作要履行“三满意”原则,具体为要让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诊断过程满意,对他们的治疗过程与生活安排满意,对他们的治疗有关的康复、疗养的整套安排满意。这要求我们必须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不怕艰苦、不怕麻烦,真诚而耐心地对待病人;同时要熟练地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并应当尽个人的最大可能不断地深入钻研。

多年来,李从培在工作中一直秉持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怕艰苦,耐心细致,为精神疾病患者创造了尊重、真诚、温暖、关怀的心理治疗氛围;并始终以“三满意”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尽个人最大可能不断地深入钻研。因此,他与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李从培下放时,患者和家属追着火车给他送行;十一年后调回原单位工作,家属又是第一个来问候;曾受他帮助的患者子女逢年过节都会到家中拜访探望。此外,在司法实践中,李从培为许多患者洗刷冤屈,还曾帮助患者落实其子女的教育,但对想通过扣上精神病帽子而脱罪的嫌犯则绝不徇私。

李从培说,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的梦想,就是战胜疾病、恢复正常生活,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而精神科医生的梦想就是帮助他们战胜疾病,预防疾病,努力成为他们梦想家园的守护者。

作为中华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组的主要负责人,李从培直接领导和亲历了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历次重大决定。在我国司法精神病专业开创初期,他率先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专业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工作方法。1990年以来,他总结了几十年鉴定实践经验和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相继出版了数本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司法精神病专著。李从培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40余年,主持鉴定2000余例,培养研究生和司法精神病专项研修生共30多名,其中不少已成为国内知名医院的专家。

因杰出的临床工作和在司法精神病学领域的贡献,李从培曾获多项荣誉,担任学界多项重要社会职务。1950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奖章;1987年荣获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教育工会和高教局教书育人工作先进工作者,同年任北京市医学分会精神科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1988年担任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0年担任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主任委员;1993年担任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7年荣获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健康卫士,同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4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组织评选的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奖;2020年荣获荣耀医者“生命之尊”奖。

(北大六院)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