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援藏 今日凯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批 “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回京
8月10日下午2点,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国内航班到达出口,十几个人手捧鲜花,目光紧紧盯着里面的大门,翘首期盼。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援藏一年,今日回京,援藏队员派出科室的领导,职能处室领导和家属早早来到机场等候。
队员们的身影刚一出现,就被远远地认了出来。“看到了看到了,他们出来了!”一群人高高举起手中的花束,激动地挥动着。
神经内科王丽平、运动医学科程序、急诊科李燕、耳鼻喉科李涛、风湿免疫科魏慧推着行李,大步走来,与迎接他们的同事、家属热情地拥抱,手紧紧握在一起。
“黑了,瘦了!”欢迎的人群中不时发出声音,大家关切地端详着队员们,为他们送上鲜花,纷纷合影留念,留住这凯旋的精彩瞬间。
2020年7月31日,第六批“组团式”援藏队员肩负使命,毅然走上雪域高原,发扬三院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在前几批队员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促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学科发展,开展日常医疗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学,完成“传帮带”任务,手把手教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技术,传授最新的知识和理念。完善组织、制度,提高科室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完成一个个疑难病例诊治,完成一台台具有挑战的手术。
皑皑雪山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批“组团式”援藏专家们,履职尽责,获得了当地同行和西藏人民的高度肯定。国家卫健委、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分别给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来感谢信。对北京大第三医院“组团式”援藏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对参与组团支援的所有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表示感谢!西藏自治区卫健委更是在来信中表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批组团式援藏专家充分“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兢兢业业坚守在疫情防控和临床业务一线”,西藏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和内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离不开援藏专家的辛勤付出。
此次回京之前,第六批队员已被自治区人民医院聘为终身客座专家,并与新到西藏的新一批援藏队员完成了压茬交接。
队长梁瀛,也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还继续坚守在雪域高原,将在完成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典医疗保障任务后回京。
北医三院“组团式”援藏历时六年,共派出36名共11个学科的医疗专家和一位医院管理专家赴藏工作。受援科室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填补了当地多个领域的空白,为当地建立起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接力援藏,薪火相传。今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必将开启新时代新发展。北医三院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将继续发扬援藏精神,脚踏实地,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坚韧品格和专业知识,继续提升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西藏发展做出贡献。
一年工作回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科于2021年3月正式建立内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逐渐开始发挥内科危急重症救治平台的作用,现已正式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西藏地区首个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认证的学科,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西藏自治区继续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近一年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项,填补技术空白1项;建立了五大专病门诊及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人才培养和科研体系建立方面,依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雄厚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远程授课、远程教学查房及多学科协作,不断提升临床业务水平;建立了2个患者注册登记研究队列,指导年轻医师开展临床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完成院内科研项目申报5项(3项获得立项),指导护理团队获得院内护理创新奖三等奖。
援藏一年感言 梁瀛:“一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一年的援藏时光转瞬即逝,在这一年里,我与援藏队员、西藏各族的同道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收获了藏族同胞们的鲜花、锦旗和掌声,我在这里也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成长,有过成功,也有过挫折,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人生经历中的一笔财富。在援藏工作剩余的时间里,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礼!
神经内科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优势和特点,以脑血管病为核心,以高级卒中中心建设为契机,同时注重发挥特色疾病优势,开展癫痫、癫痫综合征的诊疗,作为自治区癫痫诊治水平最高的医疗单位,积极开展癫痫疑难疾病的诊治和数据库建设,开展临床科研项目。继续巩固以脑血管病为中心,癫痫为特色的科室发展模式,加强慢病管理和健康宣教。
推进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建立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多学科联合协助医疗救治及规范化的诊疗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组织化管理, 探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提高西藏自治区脑血管病诊疗服务水平。
教学方面,每周组织科内讲课,邀请相关专家进藏开展培训,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发泡试验,首次开展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断打好基础。
申请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医疗援藏基金,积极组织科室年轻医生申报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科研基金。
援藏一年感言 王丽平:
这一年,收获了最真挚的藏语祝福,足矣!
不惧高寒之苦,
不畏稀氧之境;
身披白色铠甲之勇士,
心怀疾苦众生之仙医!
运动医学科
科室管理方面,协助当地主任进一步细分专业,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成立了儿童骨科专业组,及关节与运动医学疾病诊治中心,加强与内地高水平医院的合作,签署了“骨科和运动康复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网络协议”。教学方面,签署师带徒协议培养两名徒弟。在科内坚持每个月1-2次专业讲课,提高科室业务水平。协助推进已申请科研基金项目,并积极组织科室人员申报科研基金,以第一负责人申请课题“关于高海拔地区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化验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的研究”。
临床申请并通过院内新技术申请3项,在高原开展了肩关节镜,肘关节镜及膝关节镜手术,这些手术在自治区内数量最多,难度最大,水平最高。关节镜下肘关节冠突骨折复位固定术;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陈旧脱位;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撕裂的修复手术等均是西藏自治区内首例。
帮助医院建设并成立西藏自治区创伤救治中心,并成为西藏自治区首家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单位,在院内建立健全创伤救治规范与体系,建立定期病例质量分析制度。在这些工作基础上,积极申请西藏自治区创伤救治中心,及申请建设高原特色国家区域创伤救治中心,牵头成立西藏自治区创伤联盟。发起并预成立西藏自治区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
援藏一年感言 程序: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机场送迎恍如隔日。一年前,我怀着兴奋,向往而又忐忑的心情来到雪域高原。克服了心理对高反的恐惧和身体对缺氧的反应后,逐步开展了肩、肘、膝关节手术。援藏经历,是技术支援同时也是个人的提升。不仅通过手术,查房,教学将自己的技术留在高原,同时也提高了科室管理的能力。除了工作,这一年还收获了众多援友和当地同事的友情,这将是一生的财富。一年援藏,在我个人的成长中是最终重要,最宝贵,最难忘的经历。
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在这一年的援藏工作中,继续加强巩固急救临床知识及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抢救能力。组织每日科内晨交班之前的业务学习小讲课及坚持每日急危重症患者科查房,针对具体患者加强相关急危重症知识学习和巩固及急诊相关疾患诊治流程。并带领指导科内相关医疗人员熟悉并掌握中心静脉置管术。
对于抢救室疑难危重患者多次进行MDT,与北京大学三医院远程连线,在线会诊,此外院内也进行了多次的MDT,提高疾患救治能力。在科内成立急诊医生学习讨论群,要求急诊医生在群内发表常见病、危重的指南并共同学习进步。
科研方面,申报了组团式援藏基金,鼓励年轻大夫积极申报院内基金。加强管理,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的防控工作。继续做好医院胸痛中心的各项工作,与兄弟科室共同努力为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建设打下基础。
援藏一年感言 李燕: 2020年8月,我非常荣幸参加了中组部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工作。在西藏自治区人民院工作的期间,深刻体会到西藏医疗卫生水平与内地的差距,深切感受到这里的藏族同胞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渴望,以及藏族同胞对医生的信任和尊重,深深震撼到我的内心,让我时刻铭记身为医生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没有理由不冲锋在前,为边疆守护人民健康尽自己最大力量,为守护西藏一片净土,奉献着我们的忠诚与坚定。“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更强烈的担当精神,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用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为“老西藏精神”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援藏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在学科发展方面,牵头并参与咽喉头颈外科亚专科的建设,开展了大量咽喉头颈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并联合西藏本地及多家援藏单位成立西藏首个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团队,把“大病不出藏”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援藏期间开展新技术、新手术17项,部分新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西藏相关领域空白。联合西藏各地市同行,牵头成立了首个西藏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地区本学科的发展。
在教学科研方面除了常规的理论授课、教学查房、专业英语学习、手术带教等,同时联合培养西藏大学硕士研究生3名。牵头成立并主持西藏首个医疗创新转化项目基金,填补了西藏相关领域空白。协助开展科研项目7项,申报科研项目6项,专利2项。
在医院管理方面,联合北医三院医务处,结合西藏本地情况,协助完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管理及医患沟通相关制度和流程。
援藏一年感言 李涛:一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我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承担本次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跟西藏当地同道一起并肩作战为西藏健康事业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感谢国家和单位对我的信任和关怀,感谢周围所有人尤其是家人们对我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在高原虽然缺氧但不缺精神,海拔虽然高但大家境界更高。援藏的同时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历练和提升的过程,一年时间如白驹过隙,援藏这一年的经历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科继续完善科室制度、规范诊疗流程,积极开展MDT合作,继续发挥西藏地区风湿免疫疾病诊疗中心的兜底作用,援藏会诊150余次,组织并参加全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70余次,远程会诊及院外会诊10余次,努力做到“大病不出藏”。诊断西藏自治区首例以多关节炎起病的罕见病LCPT,并获得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度医疗成果奖二等奖。
坚持每日床边查房及教学查房,手把手带教当地医师以提高诊疗水平,每周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近一年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项;参与组建高原病中心。人才培养和科研体系建立方面,定期进行科室内授课并组织学习最新诊疗指南及研究进展,协助开展科研项目3项,完成自治区及院内科研项目申报3项(1项获得立项,1项审核中)。在拉萨、日喀则、林芝、阿里等地为当地居民及边防官兵义诊,送医送药,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
援藏一年感言 魏慧: 一年援藏,一生藏缘。援藏这一年成长很多,也收获很多,很开心能为边疆医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既有付出后的快乐,也有被需要的满足,更有沉甸甸的信任。西藏地区风湿免疫疾病发病率不低,很多藏族同胞因为就医不便或治疗不规范,病情严重甚至失去治疗机会,非常可惜。医疗关乎民生,基层医疗援助,任重而道很远。不负青葱岁月,始终坚守初心。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