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威团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策略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近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中华医学会关于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赵明威教授团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策略的构建及相关研究”项目荣获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的科技奖,是经国家卫健委、科技部通过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是最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是由于眼内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的难治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动脉阻塞性疾病等数十多种眼病或全身性疾病可引起NVG。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视网膜缺血,损伤的血管壁向邻近视网膜组织及玻璃体腔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不仅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而且引起虹膜和前房角新生血管的生长及结缔组织膜的形成,导致周边虹膜粘连,阻碍房水排出引起眼压升高,患者眼部充血,角膜水肿,剧烈眼痛、头痛,最终导致视力的丧失。

长期以来NVG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对于NVG的降眼压效果较差,传统的抗青光眼手术极易引起术中大量出血而导致手术难以进行。而且大部分治疗措施均是以降低眼压为目的,常常忽视或没有选择有利机会对NVG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上述的临床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引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赵明威教授团队的关注与思考:NVG的治疗目标是什么?是以降眼压为目的还是以保留视功能为目的?如何创造条件治疗NVG的原发病?究竟何种手段是NVG治疗的关键?如何建立NVG的综合治疗策略?

历经18年潜心研究,赵明威教授团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策略的构建及相关研究”项目,从临床需求出发,对NVG干预策略、应用基础研究、行业规范等进行系统探索,构建完整的NVG治疗策略并获得良好推广。

项目探索疾病干预机制,深入思考NVG治疗的核心目标与关键技术,创新性构建NVG治疗策略,即以保留视功能为核心治疗目的,以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为治疗目标,以抗VEGF治疗和抗青光眼手术为关键手段的NVG综合治疗策略,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及推广。

研究显示,新的治疗策略实施后,88.6%的患眼眼压得到良好控制(≤21mmHg);93.2%的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

迄今为止,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临床救治240余例面临失明风险的NVG患者,90%以上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

除了构建NVG临床治疗策略,本项目还针对NVG治疗策略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发现糖尿病继发NVG患者中,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玻璃体中VEGF浓度明显降低,虹膜 新生血管短期内即可消退;NVG的另一原发病RVO中,发现眼内VEGF水平、IL-6和bFGF与患者病情程度显著相关。为抗VEGF治疗作为关键手段提供理论基础;发现NVG患者虹膜中其他新生血管因子和整合素αV表达水平远高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研发新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赵明威教授指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不可能通过单一或简单的复合治疗来取得良好疗效,必须根据原发疾病状态以及NVG的个体发病特点缜密制定治疗方案,一方面应治疗眼底的原发疾病以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另一方面应努力降低眼压以保护视功能。其中,保留视功能是核心治疗的目的,这是作为眼科医生的初心与使命。

此次获奖,是中华医学会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眼科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业内同行专家们对眼科临床科研工作的认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将继续以临床为导向,以开放的视角密切保持与国内、国际眼科界的学术交流,从临床发现问题、依靠科研解决问题、再将研究成果贡献于临床诊疗,踏实创新,继续为眼病防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伸阅读:

专家介绍

赵明威,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执行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专家会员、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兼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眼视光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副主编、《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从医数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以临床实际需求为研究方向,来解决临床实用的诊断治疗问题,在疑难眼底病诊疗及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性病变、黄斑病、视网膜脱离、老年黄斑变性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学科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眼视光中心拥有100余人的专业优秀临床科研队伍,包括国际眼科学院院士、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副总编;眼底病学组、斜视和小儿眼病学组副组长;10名学组委员;9名中华系列杂志编委;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民医院学术新星等业内权威专家及人才队伍。围绕重大致盲性眼病开展了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包括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重点项目、首都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专项、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十五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多项课题;发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在内的学术论文900余篇,著作11部,专利10余项;牵头或参与完成多项疾病诊疗指南或共识。同时密切保持与国际眼科界的学术交流,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Roski眼科研究所等诸多国际一流眼科研究单位保持科研合作关系。从而奠定了在国内和国际眼科界的学术地位。

(北大人民医院宣传处、眼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