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云端教学,看北医老师怎样自如切换?
编者按:
面对近期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
北大医学的全部课程教学工作迅速转为线上
备课、讲授、作业、答疑、考试
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论文评审、毕业答辩
……
各项育人工作有序推进、有条不紊
未雨绸缪、主动作为、精心准备
面对随时可能被迫中断的课堂面授
北大医学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全体教师
充分用好教育信息技术
开发建设线上教学平台
长期积累、持续完善云端课程教学资源
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扬长避短挖掘在线教育的泛在学习潜力
让“三尺讲台”和“云端教学”无缝衔接、相辅相成
2020年以来,此起彼伏的新冠肺炎疫情多次干扰了教育教学秩序。北大医学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全体教师全面总结多年来开展慕课、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借助超星学习通、雨课堂、Classin等专业在线教育机构的平台支持,开发建设了融知识讲授、互动交流、测验考试、虚拟实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教学系统,真正实现了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因此,面对近期北京疫情再次反弹的严峻形势,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胸有成竹、从容应对,保质保量地有序推进本学期的各项教学计划。
正如护理学院“成人护理学Ⅲ”课程教学团队的江华老师所言:
江华老师(护理学院)
2019年,我就负责建设了在线开放课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并且在中国大学慕课网站正式上线,我们的教学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线上教学经验。2020年疫情期间,我负责“内科护理学Ⅱ”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部分的教学工作。
特殊时期的教学经历启发了我很多思考。因为护理学院的临床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一直与各医院的临床老师们保持密切联系,提前安排集体备课,认真参加超星学习通、雨课堂、Classin等线上教学手段的培训,做到面对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心中不慌。
对于这学期的课程,我们从寒假就开始集体备课,所有理论授课的备课工作均已在2月份完成,并且进行过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工具的培训。在接到可能转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我们团队第一时间准备了教学预案。所以,对于近期临时转到线上教学,团队老师们都能从容应对。
“成人护理学III”在线授课截屏
公共卫生学院开设“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提升-系列讲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I、III)”等课程教学工作的流行病学教学团队,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在线教学资源建设,长期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吴涛老师说:
吴涛老师(公共卫生学院)
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建设慕课资源。当时制作了四门慕课,分别是“流行病学基础(一)和(二)”、“医学统计及SPSS应用”、“软件包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其中,“流行病学基础”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即国家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系里面十几位教师参加了课程录制。后续,我们采用这些慕课实现了两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即课前要求学生收看慕课作为理论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应用理论课的内容。参与老师们积累了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经验与能力。
有了这样的基础,到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很快实现了绝大部分课程的网络授课,包括一些理论课实习课程。
本学期,教育处、研究生院和学院一直在提醒各位老师,要随时做好线上教学的准备。老师们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平时也特别注意将教学资料上传教学平台备份。所以,本月紧急转为线上教学就能做到平稳有序。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深入沟通。虽然线上教学解决了疫情下师生联系的时空难题,但是面对屏幕讲授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眼神交流”与“情感联系”。所以,老师们全天候在线,时刻准备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正如基础医学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神经系统”教学团队的张瑛老师所言:
张瑛老师(基础医学院)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效果不打折扣,我们团队的老师们个个练就了过硬本领,哪怕是“对着一面墙”,也能像在教室里对着同学们那样,感情充沛、全情投入地讲完一堂课。
线上教学确实缺少教室面授那种“眼神交流”和“实时互动”,老师看不到同学们的表情反馈,难以实时掌握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同学们也不容易受到老师的情绪情感、精神态度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为了增加和同学们互动交流的机会,教学团队的老师们都是全天候盯着微信答疑群和教学平台里的论坛答疑区。
无论在什么平台,我们都会让同学们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上老师。只要有同学提出问题或疑惑,老师们都会做到及时响应,很多时候几乎都是“秒回”。我们要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老师们随时都在关注着大家的学习。
基础医学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神经系统”线上教学系统和答疑平台截图
吴涛老师(公共卫生学院)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大多数学生比较接受当下的在线学习模式。例如,在这学期开设的公共卫生应用型博士(DrPh)课程中,很多学生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边工作边学习,线上授课赋予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灵活性。
在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的时候,有的学生是从小汤山医院疫情一线给大家做的自我介绍,有些同学是刚刚下大夜班,有些因疫情无法进京。大家认为,这样的授课形式特别适合当前的形势,非常认同这种授课模式。
同学们主要通过课上讨论、课下微信交流等方式沟通。助教在师生沟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医学部长年开展的助教培训工作确实保证了助教团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特殊时期,研究生助教团队负责授课准备、组织在线授课、资源上传下发、师生沟通、作业批改等多项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大医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三尺讲台”全面转入“网络空间”绝不仅仅是疫情下的无奈被动选择,而是在信息时代自觉适应育人环境新形势、新要求的积极主动作为。
张瑛老师(基础医学院)
要让一门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老师要让同学们感受到讲授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是贴近这个时代发展的,是紧跟国际科研前沿动态的,而不是“老掉大牙”的。
而课程讲授的形式与载体,也应该是符合当今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与偏好。现在我们全面转入线上教学,实际上也是深度挖掘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潜力优势,也较为贴合当前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认知习惯。
而对于实验教学、实践体验一类特别依赖线下教学的授课内容,老师们也努力开动脑筋,通过最新的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线上实验操作平台。这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样也在与时俱进,还努力弥补了线上教学在实践体验方面的不足,为今后需要补充完成的实验操作尽力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与铺垫。
基础医学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神经系统”课程团队开发的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来说,线上教学和课堂面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线上教学让同学们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可以随时查阅学习资料,按需回放温习老师的讲授内容;线上教学也让授课教师更加方便了解课程团队中其他老师的教学内容与授课风格,从而更好地设计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过渡。正如护理学院江华老师所言:
江华老师(护理学院)
线上教学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性,可以灵活安排时间(直播或回看)、灵活安排地点,遇到难点可以反复回看授课视频,缺点是学生的自律性可能受到考验。教室面授可以随时师生互动,老师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反应,发现学生没有理解的地方可以停下来重复讲解,缺点是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
所以,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在线授课时会尽量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实时“举手”提问或者聊天区留言都可以,这样还更便于不习惯在教室里其他同学注视下提问的同学与老师交流。
“成人护理学III”课程团队在线批改作业
公共卫生学院吴涛老师对课堂面授和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着清醒的认识理解。她说:
吴涛老师(公共卫生学院)
面授是传统授课方式,教师可以直观收到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授课的内容和节奏。但地点、时间受限,师生必须同时在课堂见面。
而线上教学拥有自身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时,这种优势还会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时间很灵活,可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学习地点也不受限,线下课堂可作为线上教学的延伸,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疫情反弹或其他特殊情况时(例如冬奥会志愿者在闭环期间),线上教学的优势就会更加凸显。
为此,我们设计了多种举措保障线上教学效果。例如,课程要求不做变化,考勤、作业、课堂讨论的要求不变,必要时可以均赋予一定的总成绩评定比例,以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度。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局面
在医学部网信部门的支持保障下
北大医学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全体老师
不仅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
而且让信息技术为新时代医学教育充分赋能
翻转课堂与PBL相得益彰
混合式教学让课堂讲授效率提升
泛在学习激发同学们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
这就是
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为北医师者的未雨绸缪点赞
向北医师者的主动作为致敬
(宣传部 教育处 研究生院/策划 宣传部 陈平/文 受访老师/提供图片)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