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路 重启征程-——医学预科举行学生寒假分享交流茶话会

【编者按】2022年,冬奥之火闪耀“双奥之城”,新冠病毒持续着对人类社会的考验。新学期伊始,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同学们从家乡返回学校,开启新的学习生活。为多渠道了解医学预科同学假期生活状态、学习收获及新学期的精神风貌;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尽快完成从假期到学期的过渡,适应新学期学习与生活。医学部学工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寒假见闻分享交流茶话会。

近日,学工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举行了医学预科寒假见闻分享交流茶话会。来自祖国各地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代表来到现场畅所欲言,围绕冬奥与我、社会实践、寒假读书、我和我的家乡、我的入党故事、后疫情时代的春节等话题分享自己在寒假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善东老师、学工部副部长刘芳老师、医学预科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主任杨歌老师主持。

“冬奥与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在北京冬奥会的幕后,有一群“冰新一代”志愿者投身于冬奥的各个角落,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分享活动伊始,师生们首先与身在冬奥驻地的医学预科辅导员杨晓婷老师和李卓群老师连线互动,她们分享了参与冬奥驻地保障工作的见闻和收获。杨晓婷老师讲述了冬奥医疗保障中北医人的故事,希望大家未来能够成为有精湛技术并且有血有肉的医务工作者,鼓励大家新学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李卓群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从1月23日正式进驻到岗前培训、上岗工作、到告别仪式等点点滴滴和温馨片段,特别提到在志愿服务期间有同学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冬奥志愿者的经历不仅是磨炼意志品质的体验,也是一堂以青春奉献祖国的“大思政实践课”。同学们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两位驻地老师的思念并与老师们进行亲切交流。

临床3班的赵博康分享了现场观看冬奥开幕式的经历。她表示,我们的文化在经历千百年的传承之后如同陈年美酒,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效果非常震撼;其次是鸟巢给与了观众无比温馨的感觉,开幕式现场不仅为每位观众配备了保暖包,让人身上很温暖,而且看到各位面带笑容的志愿者,更让人感到心里很温暖。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全场4000多名观众合唱国歌,震撼又振奋,当场让人热泪盈眶。这种难忘的体验值得反复回味。

“雏燕归巢”:返乡社会实践

步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寒假,不少同学选择回到家乡开展社会实践。基础2班的罗靖之分享了自己参与的“赣才归巢”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这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记录了自己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社会实践,第一次走进农村,第一次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收获很大。

预防1班的张永胜分享了自己的返乡社会实践经历。在当地团委的带领下,秉承着“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的信念,他投身于当地疫情防控,成为当地村口卡点志愿者。另外他还参与到当地村镇“新年墙绘”的活动中,该活动不仅荣登商丘日报,河南日报,更是受到中国日报英文版的报道。不管是疫情卡点的志愿者还是“新年墙绘”的绘画员,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并不容易。实践让张永胜同学真正体会到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道理。

基础3班的赵月航分享了在天津疫情期间4次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返乡第一天便遭遇了天津疫情爆发,作为一个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团队中。从第一天开始4:30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完成大约1000位居民的筛查,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

“初心向党”:红色薪火共传递

临床5班的杨墨同学寒假期间郑重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她与大家分享了积极靠拢党组织的决心和故事。她认为入党是很严肃的事,不想草率地做决定。大一上半学程中,对自己激励最大的是参与“一二·九”师生歌会的经历,因在其中担任视频组组长,在脚本撰写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医学党员前辈的历史故事,对于党员的责任有了更多的理解,于是她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寒假期间她认真撰写并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口腔2班的刘栗汀在假期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通过和祖辈们聊天,聆听他们的入党故事、理解他们年轻时代的爱国之情。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历史的飞跃和社会的进步,更加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和态度。

临床3班的赵博康分享了自己参与班级组织的“党史返乡宣讲团”活动。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梳理党史知识,向不同的群体讲述党史故事,针对不同群体进行调研。不仅让大家进一步增加了自身对于党史知识的学习,也让大家对全社会的党史宣传教育途径和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作为团支书,赵博康分享了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入党积极分子占比最高的一个班级(接近60%),未来也希望带动班级中更多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在推动党史教育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荷才露”:科研初体验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开始在科研的世界里“蹒跚学步”。临床1班的李珂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实验研究与实习经历——成为一名“诺诚健华”药代实验员。这是她第一次脱离家庭和学校的保护走入社会,也是她第一次在实验室全流程地参与实验。整个过程都让自己快速成长。她谈到之所以大一就选择实习,就是想趁着自己还年轻多走出去看看,接触更多的平台,希望借此了解专业领域内更多的常识和话语体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预防2班的赵雪彤分享了假期第一次撰写文献综述的体验。选题是“新冠疫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回想起第一次阅读英文文献和撰写英文综述时一度陷入崩溃的状态,一筹莫展时,她鼓足了勇气向新生导师求助,老师寥寥数语就帮助她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她切身体验了新生导师制度和专业班主任制度的优势。

医学英语班的潘伊蕊分享了假期参加北京大学团委举办的“挑战杯”系列赛事和生物标本馆文献整理志愿服务的相关工作。“挑战杯”吸纳了多个跨学科院系的同学参与,从文献搜集到问卷设计、搜集、分析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虽然在撰写文案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也学习到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了获取更权威的资料信息,她专程参加了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的文献整理活动,由于文章是繁体纸质的,在整理过程中经常需要求助中文系、历史系和生科专业的同学,在整理过程中既了解到许多地名和动植物名称,又增进了她与不同院系同学之间的友谊。

“我爱我家”:我和我的家乡

药学4班的闻安达分享了回到家乡新疆,在民族班代课的经历,也为大家讲述了当地的民族风土人情。他特别提到新疆地处大西北冰雪资源丰富,昔日落后荒芜的“丝绸之路”滑雪场如今在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下,已经建设得非常完善。回忆起学医初衷,闻安达最朴素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学医改变家乡的医疗环境。这次回到家乡,他深切感受到来到北大之后格局上的变化,“我们考上北大,其实是为了那些考不上北大的人而读书的”,并希望学成之后能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来自中国澳门的临床7班黄韻婷同学介绍了家乡澳门的文化包容性,分享了回到阔别半年的家乡的变化,表示很珍惜疫情期间可以顺利回家的机会,希望未来可以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视野。

药学1班的张佳仪分享了自己回到“心灵之家”四川博物馆的志愿服务经历。从小学四年级的“小小讲解员”身份转变为一名成人“志愿者”,从“绿马甲”到“红马甲”的成长蜕变,使她深切地感受到跳出舒适圈后的成就感以及在这些转变中积蓄的力量。

“书香迢递”:寒假读书活动

临床2班的郭寒羽代表班级分享了参与组织医学部“榜样相伴好读书”寒假读书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临床2班作为共读班级全程参与这次活动的筹备和开展,这也是大家第一次独立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线上读书活动。对于大家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快速成长的机会和一次广泛学习的旅程,而且更加锻炼了同学们的沟通交流、海报设计、文案写作、统筹安排、应急处置、视频剪辑等综合能力。

一直向前,一直在路上

干货满满的寒假见闻分享交流后,学工部副部长刘芳老师首先感谢了驻地的老师们,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志愿者服务冬奥,老师们服务志愿者,确实付出很多,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重大活动中来;其次,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寒假体验,看到了大家的进步和成长,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欢迎同学们新学期回到燕园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多关注和帮扶受疫情影响暂时没有回到学校的同学。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实快乐地度过在燕园的最后一个学期。




(来源:学工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