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觅厚道初心 勤学奋进悟青年使命” —— 药学院“重走奋进之路 赓续厚道初心”思政实践团活动纪实

校园作为学校历史春秋的记载,是师生精神寄托的圣地,滋养着北医人的精神,形成北医人的气质。今年正值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为引导和帮助师生深入了解北大医学发展历程,明晰厚道初心,体会学习北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献身的服务精神”的校风,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坚定“四个自信”, 增强“四个意识”,北京大学药学院开展“重走奋进之路,赓续厚道初心”思政实践,带领师生重走北大医学发展的奋进之路,鼓励大家追忆历史,缅怀先贤,砥砺精神,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及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

一、追忆旧址老物,寻觅厚道初心(八角琉璃井)

参访北医旧址,求索办学初心。实践团邀请到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张卫光老师,通过走访北医老校址(八角琉璃井),感受北医人风雨兼程、上下求索的奋进之路。经张卫光老师介绍, “八角琉璃井”因其八角形的造型特别且靠近琉璃厂的缘故而得名,当时八角琉璃井附近的兴胜寺庙宇处被改建为校舍,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这也就是北医的前身。

在挂着三个金漆大字“琉璃厂”牌匾的天桥下整装待发,在后孙胡同、兴胜胡同中摩挲一砖一瓦;在曾经作为老北医校址的四十三中门前驻足遐想;在名字听起来依旧传奇的琉璃巷牌前读起关于北医的胡同故事,实践团成员们无一不渴望追寻那个岁月里老北医的影子。随着北医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八角琉璃井”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老校址处虽不再作为北医用地,但仍坚守着教育的使命,建设成为今天的四十三中。如今,虽然那口“八角琉璃井”不复存在,匿迹在地图上,但“百年沧桑,育人不辍”的信仰和精神永远地扎根在了每一个实践团成员们的心里。

二、探寻奋进之路,强化理想信念(厂桥校区)

扎根中国大地,启航医学水准原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始建于1915年,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其前身是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设立的附属诊察所,作为北大医学临床医院的开端,实地参访学习北大医院的发展史有助于师生更清晰地回首北大医学的百年来路,感受前辈艰苦奋斗的医风医德。因此实践团联合医学部机关团总支实地走访,以北大医院为窗口,感受北大医学发展的奋进历程。

实践团师生抵达北大医院后,首先与医院的老师们交流座谈,了解北大医学的发迹与发展。北大医院党委书记姜辉,药学院党委书记徐萍,医学部机关党委书记郭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姗,北大医院党院办主任、护理部副主任邓俊,团委副书记、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赵宁、党院办综合室科长孙璐以及医学部机关、药学院的部分老师们共同出席本次交流会。

姜辉书记向来访师生们系统讲述了北大医院的建立与发展历程,通过具体实例,带领大家感受北大医院的悠久历史,了解北大医院在服务国家医疗战略上所做的贡献,明晰未来规划蓝图,以此领悟北大医学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药学院党委书记徐萍介绍了药学院思政实践团队的构成情况,并鼓励同学们将其化作自己学习、成长、奋进的动力,赓续北大医学的奋进血脉。医学部机关党委书记郭琦书记指出,医学部机关青年教师以此实践为契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在工作中秉持为师生服务的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三全育人”。

随后,北大医院党院办主任、护理部副主任邓俊从过去发展、现在状况、未来新时代发展战略三方面为实践团师生详细介绍了北大医院的具体情况;北大医院团委副书记、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赵宁从药师的社会责任与专业担当入手,分享了北大医院药学部的工作情况,并鼓励同学们,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主动肩负时代重担,在中国百姓需要的地方发挥专业力量。

交流会结束后,实践团师生参观了北大医院地下文化长廊,感受医院“厚德尚道”的精神内核,体悟医院的建院理念与初心。此外,师生还来到第一住院部和代表性建筑——“水准原点”,通过实地走访,感悟建筑里沉淀的办学历史,也见证着医者大爱、仁心仁术的不变情怀。

本次交流参访作为重要的思政课堂,是药学青年学习校史校情,增强爱校荣校意识,增加专业认同感,强化理想信念,读懂北医厚道精神的关键路径,更是为药学院联络临床医院、医学部机关与直属单位构建全员育人矩阵打通渠道,全方位助力药学青年擦亮思想底色,全面成长成才。

三、再遇北医校园,赓续百年血脉(学院路38号)

重温药学发展,坚定专业使命。回到学院路38号,实践团师生首先来到了药学楼院史墙,重温药学院81年的征程历史,立足专业,为药学青年坚定专业使命与责任担当。

随后,实践团师生走进位于卫生楼四层的中草药博物馆,并邀请天然药物学系张英涛老师为大家细致讲解。张老师根据中草药的分类、用法及成药的搭配为实践团详细介绍多种中草药,在实体标本的展示下,同学们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也得到了更加细化、立体的升华。此外,张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述了馆内中草药标本的收集与传承,诸如楼之岑院士如何一步步攻坚克难,投身国家级科研项目等,这些小故事的背后汇聚了一代代北大药学人扎根祖国大地,投身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大担当。

张英涛老师在中草药馆为实践团师生说明讲解

在王夔院士“芳菲盈室,普惠众生”的题字下,实践团师生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作为北大药学人的使命。老一辈北大药学人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以及他们为药学事业的付出,无一不鞭策着新一代药学青年,要立足中国社会,服务中国百姓,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实践团师生在中草药馆合影留念

回望标本旧物,感叹百年坚守。为更好地感受北大医学的办学初心,实践团来到解剖楼五层标本馆,瞻仰胡传揆、马旭两位老校长。玻璃橱柜内胡校长的遗嘱静静地向同学们传递着北大医学人的大爱大德大情怀:“遗体不火化,不留骨灰;病理解剖后尽量利用其他组织及骨架,以利教学”。主讲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两位老校长的生平经历以及对医学事业的巨大贡献;同学们在故事中感受前辈们为医学事业奉献的无私与热忱。怀着敬仰与感动,同学们向两位老校长深深鞠躬,表达了对他们以及身后的“大体”老师们为医学事业奉献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解剖楼博物馆。从图书典藏、仪器设备、家具古玩到北医旧物,张老师将藏品的历史娓娓道来,这些老物件记录着北大医学百年来的历史,更清晰彰显着北大医学办学历史的坚守与传承。

张卫光老师向同学们讲解其珍藏的北医旧物

实践团成员与张卫光老师合影

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张卫光老师与实践团成员交流时语重心长地向同学们提出了殷殷期待。我国的药物研发形势严峻,作为药学人同学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做好中国自己的药而努力。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领略到了百年北医历史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了厚道初心的坚守传承,也更加明确了肩上的使命与重责。

四、造访怀密新区,勇担时代使命(怀密新校区)

七月末,实践团成员与医学部机关团总支老师们一起前往怀密新校区——北大医学未来的家。据怀密医学中心负责人介绍,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位于怀柔科学城东区,北接市区交通来往要道,南有站前服务区和高端服务配套区,东西配有两家研究性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风景宜人。据悉,怀密医学中心将于今年内启动建设,预计在2025年为北大医学提供更坚实的科研学习的物质基础。紧接着,师生们一同来到华远达公寓俯瞰地块。在这里,实践团了解到,怀密科学城是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同时建设四区即科学教育区、科研转化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和生态保障区。怀密医学中心正位于怀密科学城东部,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加强“双一流”建设而打造的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听到这里,同学们充满了期待,纷纷抒发了自己对于新校区的愿想。

怀密医学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建设情况

密云之行的下一站是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展览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回信开始,通过老照片、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声光电配合等多种手段,依次向我们展示了密云水库前仆后继的建设者、密云水库的建造史、密云水库的生态贡献和密云水库的新时代建设。同学们对密云人民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奋斗华章赞叹不已,并对密云“蜂盛蜜匀”的特色理念表示祝福。密云水库修建的最初目的是防洪防涝,现在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是无价之宝。密云之行的最后一站,便是密云水库。师生们在相关单位的同意下,来到水库内,领略到了水库的魅力,对于它的历史和意义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机关团总支老师与实践团师生合影

实践团师生热情致意密云水库

至此,“重走奋进之路,赓续厚道初心”思政实践团从北大医学的过去、现在到未来,一路向北,从不同校址领略了学校的发展变迁,通过实践的形式,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校史思政课。

药学青年学习校史校情,了解北大医学发展历程增强爱校荣校意识,增加专业认同感,强化理想信念,深刻理解北医厚道精神,明晰厚道初心,献礼党的二十大及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在本次思政实践中,药学院团委通过邀请医学部机关团总支和临床医院的指导,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打通全员育人矩阵渠道,全方位助力药学青年擦亮思想底色,全面成长成才。

北京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中提到:“必须坚持服务国家发展的根本导向,始终牢记办学初心,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融入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大格局、大浪潮”。北大医学的奋进之路上,厚道的北大医学人始终不忘初心,筚路蓝缕,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国家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的北大药学人更当不忘来时路,赓续厚道初心,立足专业特点,面向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姿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扛起新使命,奋进新征程!

(北京大学药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