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孙伟平在新疆开展新技术——“肉毒素治疗偏头痛”

        说起偏头痛来,可真是让人“脑壳疼”,服药、针灸、拔罐都是治疗方法之一,不过,新疗法通过“打针”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北大医院援疆干部、神经内科孙伟平主任医师在新疆石河子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偏头痛的新技术,为当地患者解除病痛,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医疗质量。

图片6.jpg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偏头痛


二十余年头痛顽疾,吃药不见好转

  不久前,北大医院援疆干部、神经内科孙伟平主任医师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大一附院)门诊接诊了一例中年女性患者。该患者反复头痛发作二十余年了,刚开始每个月发作1-2次,吃上止痛药,再休息一下,一般半天时间症状就能完全缓解。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头痛症状越来越明显。近两年差不多隔一天就会有一次头痛发作,疼痛的程度比以前也加重不少,伴有恶心呕吐。止痛药服用的剂量越来越大,但疗效反而变差了。患者去过不少医院就诊,头部CT、MRI等检查都没有看到明确病灶,按照偏头痛的诊断试过很多药物以及针灸、拔罐等治疗,然而效果都不理想。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用她的话说,出门逛街包里都得备着止痛药。去年体检时做了胃镜,医生提醒她,再这样频繁使用止痛药很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可头痛发作时不吃止痛药根本就不能忍受。这让患者左右为难。前段时间她听一个亲戚说在孙伟平医生处通过“打针”治好了头痛,因此慕名前来就诊。


孙伟平妙手“一针”,头痛消失了

  孙伟平医生仔细询问了她的症状,特别是头痛发作的频率、部位、性质和诱因,进行了神经系统查体,调阅了此前的辅助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属于慢性偏头痛,目前有预防性治疗的指征。由于患者以往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建议采用注射肉毒毒素的方法。随后孙伟平向患者耐心解释了这种治疗的预期疗效、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很快就同意治疗。

  根据患者的头痛部位和频率,孙伟平制定了详细的注射方案。随后在患者额部、颞部、枕部、颈部二十多个部位分别注射了预定剂量的肉毒毒素。患者满怀希望的回家了。治疗团队的定期随访显示,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最近的一个月,患者的头痛再没有发作。她非常高兴,表示“头不疼了,我不用天天带着止痛药了!”

图片7.jpg

肉毒毒素治疗的理论讲课


看似简单的偏头痛,你还真不能小看

  提起偏头痛,人们首先想到半边头痛。实际上,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中到重度搏动样头痛,常常发生在双侧颞部(太阳穴)。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约9.3%,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偏头痛,女性中这一比例更高。虽然偏头痛听起来没有肿瘤、脑血管病那么可怕,但由于它常常影响中青年人,对整个社会而言,偏头痛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超过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和。

  发作频繁的偏头痛仅使用止痛药物控制症状是不够的,还需要采用预防性治疗减少头痛发作。传统的预防性药物包括抗癫痫药、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实践中患者的依从性并不好,因此也难于取得满意的疗效。

  肉毒毒素在美容中的应用已广为人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肉毒毒素可用于治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一系列研究显示,肉毒毒素还可以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频率、疼痛程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佳,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这一应用也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和国内专家共识的推荐。

图片8.jpg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培训


把技术带到新疆,形成专科特色

  来新疆之前,孙伟平医生已在北大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了肉毒毒素治疗技术多年,形成了成熟的治疗流程。2020年秋天,孙伟平医生作为中组部派出的第十批援疆干部来到石大一附院。针对本地偏头痛患者较多的现状,结合科室技术力量的构成,决定开展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新技术,以形成科室新的临床特色,并作为突破口带动当地学科建设。

  孙伟平在石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举行系列讲座,介绍肉毒毒素治疗的原理、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组建了肉毒毒素治疗团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的传授相关技术和经验。团队中已有两名医生可以独立进行肉毒毒素注射。近一年半来,石大一附院神经内科已完成近100例患者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为一大批患者解除了病痛,并形成了专科特色。在技术开展之初,孙伟平医生就指导建立了规范的随访制度,为亚专业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

  一年半的援疆征途已近尾声。看到从北大医院带来的诊疗技术在受援医院落地生根,为边疆各族人民解除病痛,孙伟平感到很欣慰。他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好援疆工作的最后一班岗。

(北大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