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西藏自治区食管癌免疫新辅助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新模式

2015年8月,“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的序幕正式拉开,7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后7批46名援藏专家,躬身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在临床一线倾尽所能传道授业解惑,在巡诊义诊、送医送药等活动中无私奉献爱心,在雪域高原书写无愧青春无愧时代的奋斗篇章!

近日,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送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医生,谢谢您!”一位藏族小伙子操着不熟练的汉语,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隋锡朝,不停地致谢。原来是央吉奶奶的家人,送来最诚挚的感谢。

这位患有高位食管癌的老奶奶,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藏专家隋锡朝主任医师实施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腹腔镜、胸腔镜微创三切口切除手术,术后肿瘤完全缓解。这也开启了西藏自治区食管癌免疫新辅助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新模式。

患者央吉奶奶,去年年底因进食哽咽,查胃镜发现高位食管癌,肿瘤上缘距门齿仅18cm。央吉奶奶曾赴内地就诊,耗时月余完成门诊检查,又遭遇住院需排队等待数月的无奈。

元旦前夕,央吉奶奶和家人求助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第七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隋锡朝主任医师对央吉奶奶病情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发现她不仅患有高位食管癌,而且合并双侧甲状腺肿大、白细胞减少等。

考虑央吉奶奶病情相对复杂,隋医生向自己所的后援天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团队提请指导。食管癌领域知名专家李剑锋主任主持病历讨论,建议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模式是放疗联合化疗,但对于央吉奶奶来说,在藏接受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不仅存在缺少设备经验的现实问题,也存在白细胞减少难以耐受常规剂量化疗,治疗相关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的风险。而在高原地区,一旦新辅助治疗期间出现放射性肺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往往意味着患者手术机会的丧失。

在充分评估治疗获益和风险之后,分处京藏两地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专家携手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术前治疗方案: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

治疗方案明确,央吉奶奶却迟迟没来住院,科室与央吉奶奶家人联系后,发现原来是奶奶由于对疾病和治疗的不了解,心生畏惧,又适逢元旦、春节和藏历新年在即,更加犹豫。隋医生在当地医生的翻译下,向奶奶家人就治疗利弊和日程安排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当地医生也告诉奶奶,春节和藏历新年援藏专家都坚守在拉萨,打消了一家人的顾虑。

元旦后,在院士团队的支持下,隋医生为央吉奶奶确定免疫和化疗药物治疗剂量,针对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粒细胞缺乏等并发症也制定了具体的预防用药方案。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医护的全体努力下,央吉奶奶顺利完成2周期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进食哽咽症状明显缓解,和家人平平稳稳地度过了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

日前,央吉奶奶再次住院进行术前检查,影像学和胃镜结果显示,食管癌病灶已明显缩小。

隋医生为奶奶共同制定了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手术计划,与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尼平主任合力,克服患者食管癌灶高位,双侧甲状腺明显肿大等困难,为患者成功实施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颈部切口食管癌切除术。

在医院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全力协助下,央吉奶奶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在20天后痊愈出院。术后病理提示未见浸润性癌残留(CAP 0级),肿瘤完全缓解。

食管癌是西藏自治区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直接手术机会。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在历年“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支持下,食管癌手术治疗水平不断提升。

援藏专家隋锡朝医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带领的胸外科团队支持下,指导胸心外科紧追学科前沿热点,成功开展西藏自治区首例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根治性手术,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服务,也揭开了西藏自治区食管癌免疫围术期治疗新篇章。

未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团队的支持下,不断提高食管癌、肺癌、胸腺瘤等胸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治疗,为实现胸部肿瘤患者“大病不出藏”而努力。

隋锡朝医生表示:“作为第一位代表王俊院士团队的胸外援藏专家,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带着嘱托与使命,我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胸心外科紧密合作,从胸腔镜教学为出发点,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的先进技术,在雪域高原扎根,和京藏两地团队一道,共同探索西藏胸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之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