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疏通血管通路的“桥梁”——北医三院多学科协作救治一位血透通路堵塞尿毒症患者
一通不寻常的求助电话
“黄护士长,我的血管内瘘声音很弱,可能是堵了。但我住的小区因疫情被管控了,我该怎么办?”
5月23日一早,北医三院肾内科血透室黄薇护士长接到了血液透析患者刘女士打来的电话。
电话这头,黄薇安抚好紧张、焦虑恐慌的刘女士,便迅速与其所在街道办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由街道派专车送刘女士和家属来院治疗。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应急处理血透患者的各类问题已成为黄薇护士长的工作常态,但是紧急处理血透通路阻塞还是第一次。
北医三院血透室
不过,在医务处的统筹下,“血透通路多学科协作模式”已运行多年,这让医护团队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像刘女士这样的情况。
就在刘女士和家属来院的路上,黄薇按照医院疫情防控应急流程,把刘女士的病情上报给科室核心组。肾内科第一时间上报医务处,并安排田信奎医师和黄薇全程负责患者的接诊工作。医务处迅速协调接诊地点、肾内科病房立刻准备单间隔离病房……
一切准备就绪,上午10时许转运刘女士的专车也如约而至。
情况紧急,血透通路多学科协作模式启动
穿戴整齐防护用具,田信奎医师接诊了刘女士,详细询问其流调和病情,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维持血管通路的稳定对于保障血液透析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以刘女士的病情为例,一旦明确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体内的血液就无法从内瘘顺利泵入体外的透析器,导致透析不充分,从而直接影响血透的顺利进行,危及生命。
情况紧急,田信奎立刻开具新冠肺炎筛查四项和血管超声申请单,并第一时间向医务处申请,启动包括介入血管外科、超声诊断科及肾内科在内的血透通路多学科协作管理程序。
超声诊断科贺崇医师穿戴整齐防护用具,赶来给刘女士做了血管超声检查,证实是血栓导致了动静脉内瘘堵塞,刘女士需要急诊介入手术,通畅血透通路!
研判疫情防控风险,为患者紧急手术
第一时间获知讯息后,医务处一边核实新冠肺炎筛查结果,一边启动疫情风险评估程序。
当天下午4时,在医务处胥雪冬处长主持下,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永昌主任等十余位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充分了解刘女士及家属的流调情况和新冠肺炎筛查结果,一致认为他们是低风险人群,可以住院及手术治疗,同时强调需严格遵守住院病人新冠肺炎防护相关规定。
医护人员为刘女士进行急诊介入手术
晚7时许,北医三院外科楼的手术室灯火通明,在介入血管外科栾景源常务副主任的协调下,介入血管外科刘启佳医师、超声诊断科谭石主任医师与其他医护人员忙碌一天后,加班为刘女士做了急诊介入手术。她的血透通路恢复畅通,并于次日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经闭环转运离院回家。
搭建疏通血管通路的“桥梁”
“她出院时,步伐轻盈,看着她的背影,我很欣慰。”田信奎说。这是刘女士重获新生后他的真情表达,真诚而自然。令田信奎感触最深的,还有专家组对入院病人的疫情风险评估,既是专业判断,更是责任担当,也是成功救治刘女士的关键所在。
对于血透病人来说,死生之间,有一个桥梁,那就是血管通路。疫情大考下,守护这个“通路”的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和北医三院的医务人员,使病人获得了“生”的希望。同时,北医三院血透通路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也为血液透析管理提供了借鉴。
瘟疫无情,人间有爱,为守护群众的健康福祉不懈奋斗,相信明天会更好!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