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获批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教授任教席主持人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和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共同签署了“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协议,教席主持人由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教授担任。至此,北京大学成为继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后第三个设立“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的高等院校,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设立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教席的高校。

图1 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协议

1992年正式启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项目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致力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联合设立,在教育、文化、自然科学、传播与信息、社会与人文科学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截至2022年底,全球设立教席914个,分布在11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设立教席23个。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优势资源,教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

“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于2018年开始设立,重点关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致力于解决全球儿童青少年健康方面的重要和突出问题。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将积极回应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健康促进学校”的倡导,紧密结合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现状,加强学校健康治理能力、聚焦学校健康卫生政策、开发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师生健康素养水平,为实现“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的目标做出贡献。按照教席协议,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将于2023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并在四年任期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建设、专项课题研究、提供技术培训和转化科研成果等相关工作。

图2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建设健康促进学校

担任教席主持人的马迎华教授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大儿少所”)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内外健康教育相关课题和项目。2004年,马迎华教授率先将世界卫生组织的生活技能教育理念应用于我国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发系列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材,同时承担教育部“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等项目。近五年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编相关著作和教材6部,部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政策文件。国际合作方面,参与《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全球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及其实施指南》等文件的编写和修订。现作为北大团队牵头人,承担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女童健康教育项目”。

图3马迎华教授

图4非洲女童健康教育项目成果:《爱小丫》师生用书

图5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系列教材

1982年起,北大儿少所就作为国家科委批准建立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健康/学校卫生研究机构,为国家相关部委局和全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研究所成立以来,一直承担全国性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学校卫生专业的政策法规的起草、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任务。作为校级学术研究机构,北大儿少所四十年间持续为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科技部等行政部门相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学校卫生的技术支持单位。

研究所所属学科是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研究所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进修生的教学任务,并承担校外教学和函授教学、大专教育、医学继续教育任务。

目前挂靠在研究所的机构有15个,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中心、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学校卫生人员培训基地、教育部学校卫生项目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校卫生分会、卫健委学校卫生信息中心、北京预防医学会儿少(青)专业委员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学校卫生工作部。

(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