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热血”为生命续航 96名“人民人”无偿献血21400毫升

滴滴热血融汇万家,点点关爱连接你我。2022年4月9日一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就开始忙碌:前来献血的医务人员有秩序地排队,依次开始填表、体检、化验、献血……

深知每一滴血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6名职工和医学生来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21,400毫升,其中11人每人献血400毫升,用点滴爱心汇聚温暖的希望,用坚实的臂膀托起他人的生命之光。

医院副院长王建六,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红松来到现场,慰问献血职工。副院长赵翔宇更是加入献血队伍,带头参加无偿献血。

从2010年至今,北大人民医院11次组织职工无偿献血,已有1271人次献血258,400毫升,“撸起袖子”已成为“人民人”根植心底的自觉行动,很多职工多次自愿献血,用仁爱之心托起他人的生命之光。

一大清早,从报名、体检到抽血化验,再到排队献血,妇科安方医生和老年科姜娟医生都稳稳占据前两名的位置。原来,今天北京大学召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保障人员表彰大会,两位刚刚完成冬奥医疗保障任务的医生要赶去北京大学参加表彰会。

“服务冬奥光荣,无偿献血一样光荣!能为国家、为患者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让我们自己觉得格外自豪。”安方医生说道。

风湿免疫科李月月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中担任兴奋剂检查官,3月31日完成隔离刚刚正式回到工作岗位。听到医院组织职工无偿献血的通知,李月月又毫不犹豫报了名:“服务冬奥是我一生中的宝贵经历,冬奥精神可以在方方面面发扬光大!”

心外科的廉波医生和重症监护室的李勍护士一起出现在献血人群中。他们这对献血“夫妻档”是献血队伍里的“老面孔”,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无偿献血。“我们俩所在的科室都是经常大量用血的科室,我们对血量紧张的感受太深了。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们就都参加,换一种形式为挽救生命尽自己的一份力。”廉波医生说。医院集体献血报名的年龄不能超过45岁,因此,今年廉波医生跟科里说一定要报名。“我要抓紧时间献血,再过两年就‘超龄’了!”廉波医生笑着说。

骨肿瘤科是医院的“用血大户”,每次无偿献血科里的医护人员都积极报名。来自骨肿瘤科的梁海杰已经参加过10次献血,这次更是一次性献血400毫升。“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是在18岁,是送给自己的‘成人礼’。之后无论在学校还是已经参加工作依旧保持着每年坚持献血的习惯。“梁海杰表示,作为医生更能感受生命的可贵,献一次血就有可能拯救一个生命,也有可能挽救一个家庭。“这也是我们医学人以另一种方式践行初心。今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会将献血一直坚持下去。”

同样来自骨肿瘤科的青年医生黄思议也是第11次参加无偿献血,已经累计完成献血4000毫升以上,这次更是一次性献血400毫升。他的爱人刘凯琳是医院眼科的住院医师,也是每年无偿献血队伍里的“常客”。“在北大医学部读书的时候,我们俩便约定到达规定年龄后每人每年都要参加无偿献血,我与爱人是同学,是同事,更是战友。”黄思议说,“但由于我爱人距离上次献血还不足半年无法参与集体献血非常遗憾,等到时间我们再相约一同献血。这是属于我们的特殊浪漫约定。”

来自通州院区综合办的董梦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自己是稀有Rh阴性血型。在中国,99%以上Rh血型者属阳性,Rh阴性血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所以又被称为“熊猫血”。于是献出热血帮助其他特殊血型患者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已久,但在之前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捐献成功非常遗憾,能在今年成功实现献血愿望,董梦萌非常激动:“血型稀有,但爱不稀有,只要身体健康,只要有患者需要,我随时准备着。”

献血人群中一个稚嫩的身影,引人注意。心内科尤静带着十岁的儿子来一同献血。小家伙全程仔细陪伴照顾着妈妈。“三年前疫情发生初期,我觉得我一定要为社会多做点什么,所以开始了每年献血。每次都带着儿子,想让他看看这个社会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可以做这么多奉献爱心的事,无偿献血这件事,希望他长大以后能继续下去!“尤静说道。

此次献血队伍里多了很多青春力量,30名医学生和研究生伸出年轻的臂膀,献出自己的热血。李祖寅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研究生,年纪不大,都已经献过10次血了,这次更是一次性献血400毫升。“我从上大学开始,每年献血两次,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觉得既然献血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又没有损害,又能为他人健康尽一份力,那我就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我的微小力量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李祖寅笑着说道。朴实的想法,朴实的话语,却用实际行动充分反映出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石淑宵介绍道:“医学生们对于献血的接受程度和热情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还在校本部学习基础理论的他们,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临床输血难,仅仅出于医学生自发的纯粹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点让我们这些老师都特别感动!”

等候区里,一位满脸不可思议不停念念有词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意。“我平时血压不高啊,怎么现在就高了呢?我休息一下再去测。来都来了,一定要献上才行啊!”刚下夜班的创伤骨科马明太医生,由于体检血压偏高暂时不能献血,让这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格外郁闷。拼命让自己平静下来,控制呼吸稳定心率,等待再次复查血压。短暂休息后,血压正常,可以继续后面的流程,笑容也终于浮现到马大夫年轻的面庞上。

同样刚下夜班的心内监护张静医生就没有这么“幸运”。急诊胸痛患者介入手术、科室会诊、出院病历……她的夜班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刚刚抽血化验显示转氨酶单项增高,无法献血。“我知道劳累熬夜会影响肝功能,所以抓紧时间休息,但没想到指标还是异常,无法献血,真的是太遗憾了!看来如果想帮助别人,一定要自己健健康康的才行啊!“

“在输血科的门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配血患者,由于血液库里血少、抗体比例少导致筛选不中,等血困难……看到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用血的患者,但是因为血源紧张需要排队等血,我们是多么地着急,所以我更加坚定了献血的决心。”作为每天与血液打交道的科室,输血科崔银平对献血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一个人的力量比较渺小,但能帮一点是一点吧。希望更多人能参与献血,为生命续航!”

医院也对献血的职工十分关心,早早地为献血人员准备了早餐,献血完毕马上送上慰问品,传递医院的关爱。丰盛的早餐,热乎的汤粥,让献血的职工们暖到心里,让整个现场热气腾腾。

王建六说:“今天来到这里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员既有医生也有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对于血液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体会。大家不光是在临床一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更是献出热血,献出爱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精神。”

陈红松表示:“感谢大家来到这里无偿献血,展示了‘人民人’的仁恕博爱精神与责任担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北京市和西城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无偿献血奉献爱心已经融入医院文化当中,希望通过每一位‘人民人’将其传承下去!”

在大家的眼中,献血不仅仅是奉献,更是一种责任和坚守,是关爱患者、回馈社会的情怀。每年的献血队伍里都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有刚下夜班的医护人员,有一起来献血的“夫妻档”,有曾经的援藏队员,有献完血就要赶着回去出门诊的医生……今年,又增加了刚刚结束冬奥医疗保障的医疗队员。大家用颗颗爱心组成这个春天最美的风景。

一张张笑脸温暖了这个春天,一张张光荣的献血证凝聚着96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大爱”,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博大情怀和“救死扶伤”的神圣诺言,用点滴“热血”为生命续航,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