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佑生命,坚守初心 ——北大医院支援回民医院医疗队工作纪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2月2日,北京市启用回民医院作为西城区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当天上午派出支援回民医院医疗队,全面参与医疗救治工作。

这支医疗队由10名医护人员组成,包括5名医生、5名护士,涉及整形烧伤外科、全科医学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全部为所在专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充分展现了北大医院学科齐全、实力强大的特色和“厚德尚道”的医院文化。他们在回民医院与区内各家医疗机构前来支援的医疗队携手并肩,同心抗疫。

12月2日,第一批支援回民医院医疗队员

12月6日,第二批支援回民医院医疗队员


时不我待,全力以赴

召之即来,来之即战。12月2日上午,支援回民医院医疗队到达指点地点后,马上投入了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工作人员进出医院路线,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穿脱隔离衣等,对感控知识及技能做了强化。

12月2日下午,医疗队火速上岗,来到回民医院10层隔离病房,着手收治首批区内转诊而来的患者。第一批患者约有名,全部为合并有内科或外科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普遍感染了传播性最强的奥密克戎毒株亚分支(BF.7亚分支)。虽然病情复杂、院感防控难度大,但北大医院医疗队迅速适应了陌生环境和防护操作条件,高效完成了收治、分诊、宣教、救治、护理等工作,展现出了高超的救治水平。

北大医院医疗队发现,虽然患者是同时入院,但是各例患者的发病病程、新冠肺炎分型、基础病情况差异很大。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提高救治效率,医疗队提出,根据病程、疾病分型、基础病情况,对同一病区的患者进行区域化划分和管理,很快得到了采纳,为优化医疗救治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团队成员互查防护是否合格;医疗队员在高级别防护条件下工作


综合救治,心理疏导

医疗队收治的患者为合并有心脑肺部疾病史的高龄老人以及近期有外科手术病史的患者。在救治中,医疗队需要兼顾基础病和病毒感染,在保持基础病稳定的同时防止感染转重,助力患者加速康复。

在隔离病房,患者的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部分患者需要心电监护实时监测,还有需要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者,需要随时警惕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的高危情况出现。尽量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大,但医疗队员们默契配合,内科大夫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用药、核酸检测、呼吸机调整等操作,外科医生处理伤口、换药、引流、宣教,护理队员们则娴熟地完成静脉采血、动脉血气检查等操作。

一方面是复杂的医疗救治局面,另一方面则是心理干预,因为患者们普遍担心疾病加重、感染转重和何时康复等问题,为此医疗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贴心暖心的心理疏导,收到了患者们的感谢和称赞。

呼吸机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为糖尿病患者测血糖;为外科术后患者处理伤口


无缝衔接,动态监测

北大医院支援回民医院医疗队所有队员全部在一线救治岗位,大家4小时轮岗一次。为了不漏掉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每批上岗的医护交接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病床前评估患者病情,之后动态观察患者的核酸检测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患者转归。在支援期间,护理队员们把北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技术、品质应用到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精准专业、身心一体、生活化的照护,协助医生们一道完成高效全面的救治工作,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同行们的称赞。

凌晨在岗位上毫不松懈;为患者采鼻咽拭子核酸;关注患者双肺影像学变化

经过十天的治疗,病房中首批收治的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核酸转阴、症状缓解。其中有一位85岁的老爷爷,在出院时连连感谢北大医院医疗队,“谢谢北大的医生、谢谢北大的护士,你们的治疗太好了,你们的照顾太好了,感谢你们!”爷爷热泪盈眶、感动满满的样子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位队员的脑海中,为他们注入了无限的力量。

需要收治的患者数量继续增加,回民医院决定增加开放隔离病房。医疗队的一部分医护也加入了新开病房的战队,继续他们的抗疫工作。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为医疗队员们的坚强后盾,医院大后方为医疗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支持。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院领导积极协调,为医疗队提供了充足的防疫物资,气温虽低,但每一位医疗队员内心都涌动着暖意。作为医护人员,能够在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备感荣幸。

同为驻区兄弟单位,医疗队受到了回民医院的热烈欢迎和亲切照顾。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传递着乐观和信心。在适应了隔离生活环境后,医疗队员们想法设法提高体力、增加免疫力,有的利用生活用品和设施在室内健身,有的错峰来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大家坚信,疫情的冲击一定会过去,相聚和重逢就在不远的未来。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使命面前,北大医院支援回民医院医疗队勇于担当,冲锋向前,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大家坚信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

(北大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