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公共卫生前沿论坛举办


论坛现场

百十载传承厚道,新时期再谱华章。在隆重纪念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之际,8月26日至27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部科研处主办的“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公共卫生前沿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盛会汇聚了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的顶尖学者共话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问题。论坛设“学科交叉,创新发展”1个主论坛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环境与健康”、“全球卫生治理与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及“儿童青少年、妇女与生育健康”5个分论坛。论坛采用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涉及了公共卫生及相关领域的50个主题。至全部论坛直播结束,累计在线观看达10万余人次,社会影响广泛。大家云集一起倾听公共卫生领域前沿问题的深入研讨和对公共卫生学科和事业发展提出的真知烁见。此次高水平国际性学术活动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公共卫生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力。


“学科交叉,创新发展”主论坛

26日上午,“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公共卫生前沿论坛举行,出席本次主论坛的嘉宾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杨青司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堂春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荣誉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立明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全体领导、师生齐聚线上线下,与云端四万多同仁共襄盛会,一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王嘉东副主任主持

詹思延院长主持

主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主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主持了学术报告。热烈欢迎线上线下的嘉宾、同仁、师生参会。

乔杰院士开幕辞

杨青司长开幕辞

乔杰院士和杨青司长分别为学术论坛做开幕致辞。乔杰院士在致辞指出:北医公卫是北大医学中的佼佼者,强科研、促转化、重协同、谋发展,特别是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彰显了百年北医厚道精神。全力推动北大公卫的发展,是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卫生在健康中国战略乃至人类健康共同体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期盼通过深入的研讨和对话,能够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形成更多共识,找到更有效发展途径,创造出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实现“科学交叉,创新发展”。

杨青司长在致辞指出:全社会对公共卫生的意义达到了空前的共识,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也达到了新高度。中国目前面临着慢性病、传染病和人口老龄化三大健康问题,作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公卫人要切实解决公众健康问题、满足群体健康需求。杨青司长以用儿童苯丙酮尿症筛查项目和新农合保障制度的生动案例,深刻地阐明公卫人胸怀民众健康、强于把握问题症结、善于应用政策工具的特点。把人民健康福祉的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公共卫生的最大成就。

在学术报告环节,乔杰院士进行了题为“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及健康生育维护”的学术报告,她指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均以促进公众健康、降低疾病危害为目的。多年来,妇幼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妇幼健康水平的大幅提升。同时,乔杰院士也为公卫在未来参与妇幼各项指标和结局现状调查、队列建设、临床交叉融合研究、服务政策制定等指明了方向。

沈洪兵院士作报告

沈洪兵院士作“多基因风险评分:从基因组学走向精准预防”学术报告,他提出基因组学与精准防控之间的距离跨越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解决健康问题不仅需要提出原因,还需要分析问题后提出如何做的措施,有必要加快制定PRS的分析指南和报告标准,以推动PRS在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邬堂春院士报告

邬堂春院士作“疾病的病因研究与防治对策”学术报告,他提出生态环境、文化背景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的实施需要密切结合国家的实际需求,找到科学证据推动政策的落实,最后变成全民健康的活动。

林东昕院士报告

林东昕院士作“肿瘤早筛早诊技术前瞻”学术报告,他指出同比其他国家,中国的肿瘤发病率总体一直呈波动状上升趋势,肿瘤研究主战场必须转移到预测早筛早检早治上来,唯有如此才能抑制和降低处于高位的我国肿瘤发生率和病死率,切实解决民生重点问题。

李立明教授报告

李立明教授作“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营养流行病学证据”学术报告,他指出饮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最为关心的话题,长期随访的大型人群队列为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平台,队列数据在很多研究方向补充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缺,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因果线索。

詹思延院长做总结。她指出:主论坛的报告阐明了科普是公共卫生的重要职能;公共卫生循证决策至关重要;数据资源引领科学未来;利用各领域研究工具进行系统研究,对形成高水平公共卫生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她由衷地感谢了参加本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各位线上收看的同仁。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分论坛

26日下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分论坛举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教授为论坛致辞,介绍北大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的历史发展、人员规模、发展理念以及教学和科研成果,对演讲嘉宾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专家、同道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论坛邀请了欧洲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作“大型生物银行助力精准医学”学术报告,杜兰大学精准健康研究所所长祁禄教授作“营养与精准健康”学术报告,宾西法尼亚大学计算、统计推断和学习实验室主任陈勇教授作“隐私保护下的分布式计算以及在多中心真实数据研究的应用”学术报告,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林希虹教授作“生物统计与健康数据科学中的挑战与机遇”学术报告。学系的中青年教师余灿清副教授、孙凤副教授、吴涛教授和郝元涛教授对嘉宾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分论坛主旨围绕大会主题前沿、创新、交叉与合作发展给出了精彩解读,获得同行的高度关注。


环境与健康分论坛

26日下午,环境与健康分论坛举行,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教授致辞,感谢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和北大公卫学院的年青学者作报告,正值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召开论坛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环境健康学科发展、营造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

论坛邀请了牛津大学Kazem Rahimi教授作“The changing paradigm i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elevated blood pressure”学术报告,哈佛大学Petros Koutrakis教授作“Assessing Exposures and Health Effects of Particle Radioactivity: An Emerging Research Field”学术报告,陆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所长曹佳教授作“大气细颗粒物致(男)雄性生殖损害的效应及机制研究”学术报告,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郑玉新教授作“环境与健康研究技术方法探索”学术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作“暴露科学在老年健康研究中的应用”学术报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作“环境暴露的疾病负担及其演变”学术报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邱兴华长聘副教授作“大气污染组分的健康效应”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云副教授作“纳米二氧化钛对肠吸收和屏障功能的影响”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娜副研究员作“水合状态与健康”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婧副研究员作“交通相关空气污染与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学术报告。


全球卫生治理与传染病防控分论坛

26日下午,全球卫生治理与传染病防控分论坛举办。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许铭研究员致开幕辞并主持,在致辞中表示,新冠肺炎以来全球卫生治理和传染病防控体系产生了深刻变化,全球卫生治理往何处去,什么是被广泛接受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什么是有弹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如何预防新的大流行等问题正在国内外进行热烈讨论。希望本次论坛的讨论能够对以上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论坛邀请了世界卫生助理总干事Mariangela Simao作“基本药物可及和世卫组织预认证”学术报告,耶鲁大学哲学和国际事务教授Thomas Pogge作“健康影响力基金”学术报告,联合援助国际药品采购机制(UNITAID)前执行主任Lelio Marmora作“全球卫生视角下的发展援助模式转变”学术报告,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作“全健康与全球卫生”学术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作“中国传染病消除进展”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副主任黄旸木作“以青蒿素为例的传统医药研发与国际合作”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刘珏作“我国实现WHO2030消除乙型肝炎目标的进展与目标”学术报告。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分论坛

27日上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分论坛开幕。本次论坛核心内容是“如何打造安全坚韧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分论坛邀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毛群安司长作“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学术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吴群红教授作“全媒体社会如何影响与重塑危机沟通与决策”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教授作“协同治理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学术报告,中华预防医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教授作“新冠大流行对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启示”学术报告,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云教授作“基层卫生治理与新冠疫情防控”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主任常春教授作“危机中公众的健康行为:引导与塑造”学术报告。

各位专家从技术方法、体制机制等不同维度,从政府、社会、公众等不同视角,给我们奉献了知识的盛宴。


儿童青少年、妇女与生育健康分论坛

27日儿童青少年、妇女与生育健康分论坛举办,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海俊教授致辞,感谢专家、青年学者以及关注儿童青少年、妇女与生育健康的各位同行的大力支持。作为公共卫生前沿论坛的重要部分,分论坛旨在广泛探讨“新时期儿童青少年、妇女与生育健康热点问题”,促进北京大学儿少、妇幼与生育健康学科群建设。

分论坛分上、下午两个模块,上午是国内外资深专家专场,下午是青年学者专场。上午的论坛邀请了Raat Hein教授作“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to innovate child and adolescent public health care”学术报告、刘莉副教授作“National,regional and global causes of 5-19 mortality in 200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学术报告、郭玉明教授作“环境暴露与妊娠结局”学术报告、马军教授作“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共病预防”学术报告、刘建蒙教授作“刨宫产与子代健康”学术报告、傅君芬教授作“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性发育的影响”学术报告、王海俊教授作“预防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学术报告、徐顺清教授作“生命早期污染物暴露的健康风险”学术报告、王海滨教授作“胚胎植入的分子路径”学术报告。

儿童青少年、妇女与生育健康分论坛的青年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李晶副研究员作“大气PM2.5化学组分对易感人群健康影响”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董彦会副研究员作“儿童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基于队列人群的证据”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邹志勇副研究员作“金砖国家HIV-阴性和HIV-阳性人群结核病疾病负担研究”学术报告,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全球卫生中心助理主任宋培歌研究员作“全球儿童疾病负担研究-以维生素A缺乏为例”学术报告,贝勒医学院测序中心主任雷云平助理教授作“Genetic Study of Neural Tube Defects”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计岳龙副研究员作“神经心理发育的生命早期风险因素的探索”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薛涛副研究员作“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应”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钦副研究员作“大气污染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学术报告,英国莱斯特大学蔡裕通助理教授作“Air quality and children health: the UK perspectives”学术报告。

应邀的18位国内外相关领域嘉宾进行了演讲,6位资深专家进行了点评。


50d1a6ddec9447be89584b48b17c9420.jpg

2022年“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公共卫生前沿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论坛为北京大学公卫人以及同仁献上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促进了学者们的相互交流、探讨与合作。在迎接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之际,公共卫生前沿论坛为北大医学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贺礼,同时也献上了公卫人的热情祝福。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