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2022年医疗工作座谈会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基石,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医疗质量与安全,一定要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重点工作,常抓不懈!”8月2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2年医疗工作座谈会上,院长王俊院士的讲话,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带着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温暖祝福的余温,“人民”医者再次集结行动。为了进一步夯实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锚定目标、补齐短板,推动医院快速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8月2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科教楼陆道培学术报告厅举行医疗工作座谈会。医院院长王俊、党委书记赵越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临床医技科室主任、临床科室医疗负责人、科护士长以及部分职能处室负责人参会。


2022年1-7月医疗工作情况

座谈会由王建六副院长主持。据王建六副院长介绍,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上半年医院医疗运行状态良好。

全院齐心协力,通州院区病房全面启用,整体运行情况得到显著提升;周末及节假日门诊全学科全天开放,方便患者错峰就诊,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医院推行外科手术提质增效,经过5个月的推行,手术室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多管齐下,平台科室预约时间明显缩短,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推行“百名护理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护理骨干人才,促进护士职业成长;筑实疫情防控之盾,为医院各项医疗工作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今年3月初,医院分别召开了外科系统和内科系统的主任座谈会,今天再次就2022年上半年医疗工作进行座谈,以“夯实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进一步分析数据,查摆问题,制定目标,讨论后续工作重点和方向,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医疗重点工作梳理与汇报

复盘2022年1-7月医疗运行与质量。医务处处长王晶桐就2022年1-7月医疗总体运行与质量工作进行汇报。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对门急诊人次、出院总人数、住院手术例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对1-7月医疗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国考核心医疗指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重点病例点评分析,详细解读医疗质量指标;从手术室开放时间、手术准时开台率等指标,对手术室效率进行总结;就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报告进一步提出目前医疗工作中存在运行效率仍有进步空间、国考重要指标不达标、围手术期管理应进一步加强、药占比应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以案为鉴,医疗纠纷梳理及对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医疗质量既关系着病人的生命,也关系着医院的生命和发展。医务处负责医疗纠纷工作的周钧老师梳理分析了近年来典型医疗纠纷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使大家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要义和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把握。报告强调要细化落实首诊负责、值班和交接班、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临床用血审核、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十八项核心制度,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视,对医疗质量安全的责任,对医疗质量安全制度落实的力度。

以病历质控为抓手,提升医疗质量。病历是对医疗工作的全面、客观的记录,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载体,有效控制病历质量是核心制度的基础保障。医务处刘盈副处长剖析目前医院病历存在的问题,介绍医院持续开展病历质控相关举措,有针对性的提升医院病历质量。医院通过不断完善以《医疗质控周报》为核心的病历质控体系,组建院级病历质控专家组,建立病历质控月例会制,以检查病历入手,追溯核心制度执行,明确病历三级质控,强化建立以科级质控为基础的运行病历质控机制,不断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扎实提升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让病历有内涵、有灵魂,体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百年传承。

门诊量提升与空间优化并行。门诊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是全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优化门诊工作对改善患者就诊满意度和就医体验,以及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门诊部赵瑞萍主任就门诊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汇报。2022年医院以门诊量提升管理为抓手,逐步强化门诊管理,通过积极稳妥的“三步走”,逐步开放周末、节假日全天门诊,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下半年医院从发展全局高度进行规划,通过以空间换效率的模式,逐步调整门诊整体空间和科室空间,打破空间制约瓶颈,拓展提升诊疗效率,优化门诊就诊环境,疏解门诊楼就诊患者,以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以问题为导向,查摆短板补足弱项

王建六副院长通报今年1-7月的主要医疗指标与药占比情况。王建六副院长用详实的数据,将重要医疗指标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各数据变化。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医院总体各项医疗绝对数均有提升,但也应当意识到还存在可以继续提升的空间,各学科应根据数据查摆问题,根据患者与学科特点,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行之有效的提升措施。在药占比方面,加强规范用药、合理用药、控制辅助药等方面积极落实药占比管理举措,进一步向预计药占比与全院总药占比目标靠拢。

杨帆副院长通报1-7月耗占比情况与医院耗占比管理举措。杨帆副院长聚焦控制耗材成本来优化费用结构,督促科室加强耗材使用、审核、核算规范。未来,医院将继续细化数据,积极与科室研讨与解析,做到标准与分析更精准、更科学,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国考”成绩的提高。

在座谈环节,科室主任与学科骨干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充分交流。大家表示,详实的数据助于更直观地分析自身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定会把数据带回科室,上下一同找出继续优化的方向;同时,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国考指标内涵与意义,看到兄弟科室的优势,互相借鉴科室管理经验,共同分析现状,主动参与改革;未来,积极将医疗服务与数据联系起来,以国考指标为导向,根据自己学科与病种特点,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深度挖潜学科资源,把握机遇,通力协作,为促进医院服务与效率提升、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交出满意答卷。


夯实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王俊院长作总结发言。王俊院长首先肯定了医院上半年的医疗工作和相关改革落实的成效,要求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晰地正视现状、认清不足、直面挑战。王俊院长指出:

把医疗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为固院之“根”;科研为强院之“本”、教学为续院之“源”、管理和服务为泽院之“泉”。其中医疗作为医院发展根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基石,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必须要稳扎稳打,逐步落实,让夯实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成为全员的共识与努力方向。

注重内涵式发展,实现精细化管理。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受到影响,防控成本增加;国家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以及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的实施,倒逼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机制转变,必须改变以前粗放式运营机制,不仅要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开源增收、做大增量,更要注重内部成本控制,处处精打细算,堵塞跑冒滴漏,实现“瘦身健体”,向管理要效益。

实施空间、人才、学科三轮驱动。空间是长期以来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瓶颈,医院要通过时间换空间、效率换空间、管理换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学科资源整合,贯彻强长板、补中板、换短板的原则,对于优势学科、成长学科、弱势学科,有针对性精准支持,对全院学科专业建设、创新能力、科研实力、人才梯队等做出全局性构想与安排。

王俊院长强调,作为医疗水平处于国家第一方阵的大型公立医院,一些学科与国考指标仍然存在差距,希望各学科主任引起高度重视,拥有刀刃向内的魄力与勇气,直面检视科室运行发展过程中的深层与细节问题,对标国考指标持续改进,挖潜学科内涵,积极寻找符合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路线。同时在医院高速发展的轨道上,严守廉洁红线,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做“廉洁醇良”的“人民人”。各位学科主任与学科骨干一定做好传达工作,让医院每一位“当家人”做到心中有数。

2022年已经过半,但医疗质量与安全是没有休止符的重点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晰思路、凝聚共识、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明确下半年医疗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