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 面向未来——2023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高质量发展顾问会议召开
为聚焦发展目标,明晰前进方向,加快推动医学人文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创新发展,2023年12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高质量发展顾问会议在医学部逸夫楼209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张雁灵,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原常务副主任、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柯杨,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晓鹰,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中国生死教育先行者、作家陆晓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董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朱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刘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卫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感染疾病中心主任沈宁,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张藜,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副社长、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副社长郭海鹏出席会议,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嘉宾合影
王玥主持
开幕式由医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玥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致欢迎辞,他指出,医学人文学院是北大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培育德才兼备、医文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人文不仅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更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他希望医学人文学院认真汲取专家智慧,坚持厚道北医精神,打造有温度的医学人文新高地,开创医学人文事业新篇章。
王维民致辞
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作学院发展工作报告,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举措,展望未来规划和发展愿景。她提出,学院将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机制改革为抓手,拓展办学实力,开创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局面,推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完善教学科研成果激励制度体系,并以重点学科为引领,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学科融合创新,建设智库平台,注重加强与临床医院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人文学科群。
郭莉萍报告
顾问会议专家研讨环节由张雁灵主持,与会嘉宾就理念塑造、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交流合作等话题,在共识中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张雁灵主持
专家们指出,医学人文学院首先要明确医学人文的核心理念、价值内涵以及发展方向。王晓鹰援引韩启德的两个观点——“医学是人学”和“医学是具有艺术性的科学,也是带有科学性的艺术,发展医学离不开文学和艺术的作用”,结合个人的求医经历,提出医学和艺术应是对人最根本的关切,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回归人文,他认为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要从早期开始,医学要格物致知,还需要修身养性,从而能够正确地认识人。渠敬东强调,人文不是医学的补充,而是核心精神,要回归生命的本质,诠释医学人文的核心内涵。安友仲认为医学是“了解人,帮助人。作为医者,要终生学习,仁心、精术,缺一不可。”余新忠则从历史是否是科学的争论开始,指出理解医学和科学的本质,是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另一方面,研究医学人文需要从多边关系、双向互动等角度理解,主动把握时代脉搏,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以促进学科发展。董强通过列举国外研究机构现况及瑞士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观念史学家、医学史学家斯塔罗宾斯基的案例,建议吸收医生群体专业力量,充实医学人文学科人才队伍,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多角度,来综合反思医生的作用和工作性质。
王晓鹰发言
渠敬东发言
安友仲发言
余新忠发言
董强发言
在人才培养方面,毕淑敏指出了医学与文学的相通之处,建议要培养具有三方面特质的人才,一是要勇敢,善于探索,并愿意锲而不舍地长期付出努力;二是要有慈悲之心;三是要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文字功底。她还建议学院加强医学与文学相关课程训练,通过举办小组学习班等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专业水平和人文情怀。张雁灵也提出,“教育医生,要从善良的心开始。医学人文人才的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做好传帮带,并建立好工作机制,提供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沈宁则建议学院根据医学生和临床工作人员的不同阶段特征,结合思政教育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医学人文课程。刘靖也建议学院根据医学生不同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医学伦理准则、医患沟通课程等医学人文课程,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并解决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等。卫燕和郭海鹏均指出,医学人文教育要贯穿医学职业培养始终,对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也需要加以关注。此外,医学人文教育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陆晓娅强调了教学的重要性。她认为,面对目前日益复杂的临床决策和健康问题,亟需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们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临床一线找真问题,并用真问题引领科研,重点关注临终心理等热点、难点问题,与不同团队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与会的多位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均建议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开设医学与写作、文学作品阅读等课程,让学生在碰撞中启迪智慧,开放思想,加强多学科交叉学习。
毕淑敏发言
沈宁发言
刘靖发言
卫燕发言
郭海鹏发言
陆晓娅发言
加强学科建设也是医学人文学院工作重点。柯杨强调,学院要思考如何体现北医特色和中国特色,开展医学人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学科建设。目前,学院在第五轮学科评估科学技术史学科评估结果为A,医学人文列入《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保持学院医学人文学科在国内的引领地位还需不断努力、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引进和培育学科带头人,推动设立医学人文一级学科。张藜指出,要把握学科发展新兴生长点,建设学科共同体,推动医学、伦理、史学、伦理、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宽研究路径,深入现场开展田野调查,提高社会影响力,发挥更多作用。
柯杨发言
张藜发言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与医院的深度合作,也尤为重要。“如何成为一个服务患者、服务社会的好大夫,夯实基础,继往开来,做好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朱军提出,要充分依托北医附属医院的丰富资源,发挥临床队伍的专业作用,关注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此外,专家们均建议医学人文学院搭建交流分享平台,打造品牌项目,如定期举办学科学术交流会、青年人才午餐会等。
朱军发言
在听取专家学者的发言后,韩启德系统全面地对医学人文学院的总体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症结所在,并提出对策建议。他建议学院拓展视野,树立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改革评价体系,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弘扬北医厚道传统,加强团结。他为医学史、医学哲学与伦理、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语言和传播学等学科发展把脉开方。他指出,要把教学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要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抓紧提升课程质量,开设品牌课程;要以人才为本,在尽力引进优质人才的同时,更需注重现有人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育;加强与本部与医学人文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合作,要走进医院,走进医生;联合国内各方面力量,搭建平台,相互学习,扩大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韩启德发言
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会议最后,郭莉萍代表学院感谢专家提供前瞻性、导向性、预见性的建议和意见,从战略的高度、专业的深度,为医学人文学院把脉,助力学院把握新时期、新机遇,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要求、更有力的举措破解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学院发展新路径,拓展学院建设新模式,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医学人文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