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再晋级
2023年7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2年度综合科技量值排名全国第16(上升2位)、北京市第6位。2018-2022年五年总科技量值(综合)排名全国第18位、北京市第6位。医院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名,2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0名,2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名。在医院上榜的29个学科中,血液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排名全国第2位;心血管外科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排名全国第9位;胸外科学、眼科学排名全国第10位,以上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与2021年度相比,医院综合科技量值排名提升2个名次;泌尿外科学上升了18位;精神病学上升了16位;普通外科学上升了9位;肿瘤学上升了8位;神经病学和妇产科学上升了5位,多学科保持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持续关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更好的激励国内医学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也为进一步促进医学科技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在临床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指标对于医院科学研究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指导意义。
2022年以来,医院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工程”发展战略,以“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一个总体思路、以“医教研管服协同发展和集成创新发展”为两条主线、以“人才保障、空间发展、运营管理”为三轮驱动,努力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的奋斗目标。高度重视科研发展,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优化服务等方面推出改革措施,促进医、教、研全面协同发展。
2022年,医院共获科研总经费4.6亿,创历史新高,其中作为首席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总经费近1.2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总直接费用逾3000万元,姜保国院士参与承担1项交叉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医院专家分别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等11项科技成果奖。郭卫教授项目组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张建中教授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王俊院士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黄晓军教授获光华工程科技奖;胡大一教授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终身成就奖,申占龙教授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青年科学家奖。
发表SCI论文831篇,其中JCR Q1区发表331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96篇。专利授权156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4项专利进行转化,总金额为逾500万元。胸外科陈克终、血液科裴旭颖、胸外科李浩、消化内科徐俊、血液科朱晓璐分别入选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姜保国院士领衔的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医院目前拥有国家血液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在内的17个科技创新基地。
2023年上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挖掘我院优质科技成果,持续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动,医院于2023年5月举办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技创新转化月”系列活动,包括首届创新转化大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体签约、知识产权系列讲座、专利转化走进临床等系列活动将医院创新转化工作推向高潮。
医院鼓励与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合作,推动转化医学研究,依托呼吸睡眠医学科、皮科和医学信息中心建立院企合作平台,分别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壹智科技睡眠医学联合研发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雍禾医疗毛发联合实验室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医疗联合研究中心,合作经费达3500万元。
医院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积极弘扬优秀学术传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领航者讲堂”和“医学+俱乐部”,每月举办1-2期,每期邀请1-2位国家级人才报告交流,带领医院科研人员走近各领域中的顶尖学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全面了解医学前沿发展,探索交叉合作新模式。
随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学研究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为健康中国助力!
(来源:人民医院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