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生命医学学部与科技伦理专委会全体委员联合会议暨“我国生命医学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与政策规制建设”研讨会召开

11月24日,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生命医学学部与科技伦理专委会全体委员联合会议暨“我国生命医学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与政策规制建设”研讨会在康复大学(筹)顺利召开。会议围绕生命医药科技创新发展、卓越科技人才培养、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以及科技伦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从科技宏观和临床专科角度对生命医学科技发展的重点及难点提出一系列工作建议,充分发挥了教育部科技委作为我国一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张国辉,教育部科学与信息化司规划与综合处处长邹晖,教育部科技委生命医学学部(以下简称“学部”)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教育部科技委科技伦理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任委员、康复大学(筹)校长董尔丹院士,学部/专委会樊嘉院士、黄荷凤院士、陈子江院士等60余名委员,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康复大学(筹)等科研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王坚成处长主持,董尔丹院士首先致辞,他对教育部领导、学部委员、专委会委员和特邀嘉宾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董院士介绍了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生命医学学部和科技伦理专委会的委员组成和近年来落实贯彻教育部科技委工作要点的情况,并希望本次会议各位委员能够继续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董尔丹院士致辞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张国辉代表教育部科技委致辞。张国辉指出,教育部科技委是高校科技工作的战略智库,是汇聚高校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专家,开展高水平战略研究和咨询、推动科技创新的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面临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国内需求,希望委员们重点围绕成果评价、青年人才培养、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加强与科技司的协同配合,积极推动高校科技事业发展。同时他强调本次会议对我国生命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号召生命医学学部和科技伦理专委会积极承担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张国辉一级巡视员致辞

会议第二环节以特邀报告的形式进行,北京大学乔杰院士、中南大学陈翔教授、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副秘书长佟贺丰研究员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关健教授依次进行了主题报告。

乔杰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布局,强调了教育部在全链条布局和争取更多支持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凝聚战略力量向前推进的计划,并呼吁专家们提出问题和大方向,推动有显著性的亮点工作。乔杰院士指出,国家在努力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但希望得到更多支持和政策审批建议。目前在“可保障性”、“精准性”和“可负担性”上面临着挑战。此外,北大医学在精准医学大型队列临床研究和数字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可持续性质量控制和数据共享方面仍存在问题。最后,乔杰院士通过化学重编程、核药等具体案例介绍了医学领域的交叉优势以及医工融合中一系列的临床应用等。同时,乔杰院士强调了科技和教育的融合,以及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最后,希望大家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模式创新三点上提出具体的工作建议。

乔杰院士进行主题报告

随后,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教授以“基于数据的皮肤学科技创新”为题详细介绍了湘雅医院在解决皮肤病领域的创新探索和科研成果。陈翔教授提出,解决皮肤病问题的关键在于揭示免疫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以及进行药物适应症的干预。湘雅医院皮肤科与公共卫生、生物信息、免疫和药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合作,探索代谢对调控免疫系统和皮肤疾病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皮肤病的代谢驱动新趋势。陈翔委员还介绍了基于多组学分析建立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并提出了创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模式。同时,他分享了科研团队在中西方黑色素瘤发病机制的差异,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他最后指出,实现真正技术上的突破,必须基于理论创新,才能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临床治疗的应用。

陈翔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作为特邀报告环节中唯一的命题报告,腾讯新基石副秘书长佟贺丰研究员就“对生命医学卓越科技人才评价、选拔、支持的实践和困境”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佟贺丰研究员首先分享了新基石基金会设立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和“科学探索奖”两个项目的创建历程和初衷,介绍了基金会“选人不选项目”的资助特点,并强调了评审过程中对原始创新和科学突破的重视。他重点阐述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在支持生命医学领域发展中所经历的思考与创新过程。此外,他还提及基金会正在借鉴国外著名生物医学机构对于推动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对参与者的选择、科学项目的评审与持续支持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基金会的运营理念,更好发挥对生命及临床医学交叉人选评审和早期科研人员的支持作用。在报告最后,佟贺丰研究员还表达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生命医学人才成长的期望,并期待与会专家提出更多建议,推动整个生命医学领域的进步。

佟贺丰研究员进行主题报告

受教育部科技委科技伦理专委会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关健教授以“生命医学和医学研究:双效创新科技的伦理治理要求和管理重点”为主题进行大会报告。关教授指出,医学领域的双效创新并非单纯的副作用,而是一个专门的概念,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为伦理治理提供了新的主题和方向。她谈到了宏观化的群体健康,包括重大传染病、大数据平台和国际化的数据共享,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结合。关教授提到了五大因素促使我国成为全球AI中心的愿景,并呼吁对医学科技发展进行规划。在报告中,她以基因编辑技术和医学人工智能为例,强调了医学双效创新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及新使命。关教授呼吁对这类新技术需要进行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管,以确保个体和社会的利益得到保护。最后,她强调了伦理治理的初衷是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保障科技的健康发展,呼吁伦理委员和专家在双层次审查中做好把关工作,以此来应对双效创新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关健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随后,大会进入圆桌讨论环节,由乔杰院士主持题为“高校生命医学科技可持续发展资源的自我创造与社会多元化支持的挖掘”的主题一讨论。武汉大学医学部部长唐其柱教授建议应从学科交叉的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研面向一线和临床以及教育部统一决策规划这三个方面促进医学学生培养和医学科技的创新发展。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赵永祥教授表示,当前的生命医学研究存在技术转化率低的问题,虽然当前的关注力仍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的前沿,但对中间的协同和后端的转化缺乏重视。同时,他呼吁加强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宁夏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姜怡邓教授以建设区域性创新平台为视角,

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需求结合的方面提出三点建议,包括搭建创新平台促进跨领域合作、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政府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全链条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要优化前瞻性政策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专员周娜老师作为“多元”的代表,从新基石项目的3F(即“Funding、Freedom、Flexibility”)介绍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和科学探索奖项目设立的初衷。分享了腾讯新基石基金会对于医学领域的热情和支持。医学科研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腾讯对生命和临床医学领域充满重视,希望不断吸收生命医学工作者的建议,为医学领域的资助搭建新体系,为医学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创造价值。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吕传柱教授作为急诊专家,始终关注着医学创新与资源整合助力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问题。以心跳骤停为引,他表示提倡应发挥大学生基数大,知识储备多等优势,以该群体为切口,加大培训,逐步让全民具备心肺复苏技能,实现医疗保障资源的自我创造,建设社会多元化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渠道。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党委书记阿古拉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卉教授,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费腾教授,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院长叶玲教授围绕“生命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变革”主题二进行了深入讨论。江帆教授介绍了医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积极态势,强调教育部下属高校的附属医院应当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她呼吁医生在临床中要具有不断寻找临床问题并将其转化科技成果的意识,并指出生命医学领域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围绕导向进行的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加紧思考和探索。包头医学院党委书记阿古拉教授结合自身中医和蒙医学专业背景,就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他建议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根据西医和中医的特点实现两者的结合和交叉,促进两种医学体系更好的结合,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培养出一批适合国情和临床现状的人才。刘卉教授结合体育和医学两个领域人才培养的共同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运动训练中培养顶尖人才和基层人才,以及各自适合的评价体系,期望科研成果能够支持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费腾教授呼吁关注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建议国家应强化成果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大中等强度项目的支持比例和数目以及建立多层次的资助渠道。胡薇院长从生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交叉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阶段,包括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职业成长阶段。呼吁教育部在学习阶段,专业设置和培养体系上进行引导性和顶层设计工作,提出了扩展交叉学科领域和建立多方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在职业成长阶段,建议扩大交叉学科领域,建立科学共同体来进行指导和支撑。叶玲院长针对“临床研究的成果评价与提升”,强调了临床研究对我国民众的服务性、形式多样性以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并呼吁临床研究成果的评价应充分尊重临床研究的规律性,关注本质属性,建立有正确导向和积极的评价维度。而医学伦理应该分类、分层次,体现一定的灵活性,保护受试者但不成为科学研究的阻碍。

董尔丹院士主持了主题三的讨论环节,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丁霞教授、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启宁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磊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以及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共同围绕“科技发展中的速度与温度、风险与安全、趋利与公益的平衡与博弈”进行深入讨论。丁霞处长表示,医学与科技的协同发展及伦理审批应该分类、分层次,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灵活性,服务于临床。她强调医学伦理应分类管理,并呼吁制定国际伦理规范加强中医药国际研究,同时呼吁应牵头制定有中医特色的医学伦理体系和中医国际伦理规范;王启宁教授建议科技**方向提出了“三个一”,分别是“一类课程”、“一种标准”、“一类资助”;加强培养学生及教师的科技伦理意识。同时,他还强调应该设立医工交叉的联合基金和平台,鼓励临床与技术的融合研究。李洁教授提出应该努力平衡科学与伦理关系,支持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研究。她认为应该将伦理学纳入医学会议,设立临床医学研究基金,解决大数据研究中法规困境,并就如何解决临床研究涉及泛知情同意相关问题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议。李磊教授建议加强科技伦理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全球监管,倡导国际合作,建立政府引导多层级的伦理机构及交流活动,注重伦理审查的动态跟踪和结题过程。陈小平教授谈及最新的大模型技术给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带来了巨大风险和挑战。指出针对大模型的常规风险、长期社会风险、极端风险及应对办法值得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他敦促各界共同关注,共同解决当前面临的伦理和社会风险,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最后,陈子江院士就科技创新中的伦理和规章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她强调了在生殖医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平衡创新与安全、引领国际发展、推动科教融合等重要议题,呼吁形成专家共识,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备案制度,并希望在教育部框架下形成一些专家组,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担当的支持。

此外,会议期间,康复大学(筹)校长董尔丹院士还向教育部领导及参会委员介绍了康复大学的整体建设情况。康复大学(筹)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山东省共同建设,是全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学校的筹建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继列入国家的“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董院士介绍康复大学是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学生、创造一流成果,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康复人才培养高地、康复科技创新高地、康复医疗服务高地。董院士表示,康复大学的建设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和国际化,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构建以康复学科为特色,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董院士最后强调,康复大学未来将成为中国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为康复医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董尔丹院士介绍康复大学

乔杰院士在总结时表示,教育部科技委作为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支点,将进一步推动医学与化学、信息学、材料学等学科的融合,促进生命医学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同时,乔院士也指出委员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推动多元化资源的挖掘。腾讯在这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通过独立视角,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发展。乔院士认为,除了在体制机制上做出调整外,她呼吁教育部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设立专题委员会,并指出通过强强联合、大数据等手段建立高质量研究资源库。最后,乔院士表示,只有委员们持续不断地提出高质量建议,才能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发展服务人类健康的步伐。

乔杰院士做总结发言

最后,张国辉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生命医学学部和科技伦理专委会能够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科技委工作要点要求,创新融合的工作模式及新颖的议题设置能够激发委员们的创新思维,为我国生命医学和科技伦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指出,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辅助生殖、中医药等领域的讨论对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此外,他强调了创新和传统规制之间的平衡问题,并呼吁将其设置为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希望能够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重大战略研究报告。

张国辉一级巡视员总结发言

【延伸阅读】:

教育部科技委是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高端智库。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由8个专门委员会和15个学部构成,是汇聚战略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开展高水平战略研究和咨询、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平台,是国家教育、科技领域思想库和智囊团。

(来源:教育部科技委生命医学学部办公室、教育部科技委科技伦理专委会办公室)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