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救人的白衣天使,是她!

近期,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党院办收到一面锦旗和感谢信。从这份饱含感激深情的信中,还原了一个高铁上“生死时速”救援的动人故事。

而成功挽救乘客生命的白衣天使,就是口腔预防科的护士长陈云涛。

2月19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预防科护士长陈云涛从外地探亲返京。正逢周日,G996次高铁列车上座率很高,座无虚席。

突然,车厢里有乘客大喊,“乘务员,这里有位老人有危险!”乘务员上前查看后,在报告列车长的同时,也在向车厢里的其他乘客求助。

这时,正在闭目休息的陈云涛见状,出于职业本能,快步走向事发处。只见一位老大妈在座位上双目紧闭、面色灰白、口唇青紫,旁边的老先生着急地呼叫着她,而老太太没有任何反应。

“快!帮我把她放平!放地上!”陈云涛立即上前奋力将老太太架起,同时大声呼喊旁边的乘客。

抬起、放平。陈云涛触摸患者颈动脉无搏动,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她立即跪在患者身旁开始30次心脏按压,随后抹去患者口鼻分泌物。此时她观察到患者牙关紧咬,口舌黑紫,于是后仰患者头部,压额抬颌,毫不犹豫的俯下身进行口对口呼吸。

此时,列车长已经赶到,维持着现场秩序。有位姑娘在旁拿着手电查看患者情况,告诉陈云涛“没有脉搏,瞳孔散大了。”

陈云涛低头继续按压。

几个回合下来,她体力下降,按压频率明显减慢。这时,人群中有个声音说:“你累了吧,我是护士,我来替换你!”就这样,她们开始配合替换着做心外按压。

期间,又赶来了两位护士,列车员也拿来了医疗箱。

而陈云涛,和大家一起边操作边观察情况,随时“发出指令”。她的每一个抢救要求都得到了及时的回应和落实。

周围旅客也帮忙找来了衣物,垫高患者的颈部(便于打开呼吸道);拿来餐巾纸(擦拭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列车员劝散围观群众(保证空气流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抢救,患者面色口唇青紫明显减轻,逐渐恢复血色。过了一会儿,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在场的几名医务人员都露出了微笑,心肺复苏成功了!

但陈云涛还不敢离开,一直在旁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意识仍未恢复,呼吸频次明显异常。她询问患者老伴,得知老大妈是鼻咽癌患者,并伴有心脏病史,此番就是进京就医的。

这时还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陈云涛判断患者仍未脱离危险。列车长果断询问患者老伴是否需要停车就医,并联系隔在另一车厢的患者孩子,征得同意后,立即开始紧急协调临时停车,联系救护车等事宜。

邻座的一位乘客主动询问陈云涛,他携带一台制氧机,患者是否需要?他可以提供使用。

开始吸氧后,患者面色逐渐好转,呼吸频次趋于正常,但意识仍未恢复。

过了一会儿,列车在中途站紧急停车,急救车已等候在站台,急救医生迅速转运走了患者。

至此,列车重新启动了,车厢已被打扫干净,乘客们恢复了安静的旅程。

陈云涛也才有时间清理自己脸上、脖子上、手上、身上都沾染着的患者口鼻分泌物。列车员也拿来一次性毛巾和矿泉水给她洗漱。

乘客也纷纷为陈云涛竖起大拇指:“你带领大家救人,太感动了!”。

列车到站后,列车员在车厢门口深深地为陈云涛鞠了一躬,再一次对她表示感谢。当晚,列车长来电告知她,老大妈已转危为安,病情稳定。

患者的转危为安,离不开周围每个人都伸出的援手,才汇聚成这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抢救迅速有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列车员的尽职尽责,无数乘客的暖心善意和医务工作者最平凡的本能之举,构筑成旅途上为生命奉献的安定与奇迹。

“陈云涛护士长,是你的挺身而出,才为我的母亲带来了生的希望!”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