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扬帆远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俱乐部”正式拉开帷幕

2023年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105周年,也是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精神,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医院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一二三四”发展战略,以集成创新发展为主线,把科研工作摆在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大力发展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医院科技创新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科研处牵头搭建了交叉学科合作交流平台--“医学+俱乐部”。

3月15日,“医学+俱乐部”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邹如强院长、张婧党委副书记及顶级科学家团队莅临交流。医院王俊院长、王建六党委书记、赵翔宇副院长、高杰党委副书记,以及多个学科主任和团队参与了现场交流。

活动由赵翔宇副院长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长致开幕辞。王俊院长指出,要实现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交叉学科合作研究,先后设立临床科学家项目、临床科学家培养项目、临床医学+X项目及青年项目、医工交叉合作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人民医院每年都能获批多项交叉学科合作研究项目。与此同时,医院也设立了多个交叉学科相关的院内基金项目,包括临床医学+X青年项目、医工交叉培育项目等,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研究方向非常切合人民医院多个学科的研究需求。希望通过今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双方能够相互探讨,分享经验,增进友谊,激励创新,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取得更多的交叉学科合作研究成果、项目以及进一步的临床转化。

邹如强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交流会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交流与联动氛围。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友好的交流关系,逐步推进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为今后的学术创新与科研发展寻找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共赴新征程。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欢萍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整体情况和未来的建设规划,期望能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现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研究中心。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9位专家教授分别分享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合作需求:郑玉峰教授进行题为“医用可降解金属”的报告;吴水林教授进行题为“智能响应抗菌材料”的报告;侯仰龙教授团队成员王術人助理研究员代替侯教授进行题为“磁性纳米生物材料”的报告;吕华教授进行题为“基于聚氨基酸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报告;崔悦副教授进行题为“慢病监测生物传感器”的报告;雷霆助理教授进行题为“高分子柔性生物传感器”的报告;沈杰助理教授进行题为“低背景生物体内成像材料”的报告;吕世贤助理教授进行题为“高分子药物载体材料”的报告;黄泽寰助理教授进行题为“超分子聚合物及其生物医用探索”的报告。每位专家讲课结束后,多个学科主任即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合作需求,期望能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全场讨论热烈,双方人员都表示收货颇丰,认为本次活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会在线下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院士也亲临现场。张锦副校长指出,要重视基础研究,布局好一线,做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一定是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建议材料学院的老师们以此为契机,真正的深入到一线,真正的深入到临床中。通过今天的讨论,建立起一个机制,形成产学研链条。张校长高度认可人民医院的平台搭建,建议双方充分建立联系、共同答题、共同阅卷,与临床一线真正结合。

此次活动由王俊院长、王建六党委书记总结。王建六书记表示,今天的活动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会根据需要,经常展开类似活动,争取促成一批交叉合作项目,推动新医科建设。王俊院长表示,双方团队的结合,是导弹与导航的结合,强强联合,才能精准投放。王俊院长强调“坐在实验室,看到的都是问题;现在各位到了临床,看到的都是新问题。发现问题是好事,能更接地气,在座各位都有带动产业发展的潜质,期待合作的成功!”

交叉学科合作交流平台——“医学+俱乐部”,将每月邀请1个优秀团队来和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做面对面交流,“导弹与导航的结合”,必将碰撞出更多火花。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人民医院科研处)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