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国际肉苁蓉暨沙生中药材学术研讨会及中国中药协会沙地中药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屠鹏飞教授当选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3年4月24日至26日,“第十二届国际肉苁蓉暨沙生中药材学术研讨会及中国中药协会沙地中药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挖掘肉苁蓉价值,做强肉苁蓉产业,打造中药材大品种,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门关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3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肉苁蓉主产地政府领导和地方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肉苁蓉500亿大品种培育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介绍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肉苁蓉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肉苁蓉产业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西部沙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特色产业。在当前我国全面进入生态中国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政府应该从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战略高度重视肉苁蓉产业的发展,从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给予产业发展更大的支持;尽早将管花肉苁蓉列入食药同源中药材品种目录;号召大型制药企业和健康产品生产企业更多地加入肉苁蓉产业化行列,为打造肉苁蓉大健康产业,培育高质量中药材大品种,促进西部荒漠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沙生药用植物不仅在中医临床防病治病和中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市场开发价值,而且在荒漠地区生态保护和沙区振兴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副书记郭耀峰介绍,师市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持续推动沙生中药材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资源产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生态发展道路,逐步呈现出“沙漠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良好局面。

“铁门关域内中草药材富集,甘草、红花、枸杞、肉苁蓉等产量居全疆之首,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苁蓉生产区。后续将围绕肉苁蓉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积极引进肉苁蓉初加工、深加工企业,实现农业生态化,生态农业化目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熊红红期盼大家来铁门关寻找商机,共创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肉苁蓉产业不仅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更为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邓小丁在致辞中建议:推进中药守正创新,开发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的中药新药;重点提升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系统推进中药质量提升;充分发挥中药标准全球引领作用,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中药协会沙地中药材专委会的成立,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协会分支机构管理提升的需要,更是中药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表示,沙地中药材专委会将搭建沙地中药材交流平台,开展科学研究,交流产业发展经验,制定标准规范,培训技术力量,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开发新产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25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大会发言,对以肉苁蓉为代表的沙生中药材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报告。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鹏飞教授提出了肉苁蓉产业高质量发展纲要,北京大学药学院姜勇、张亮仁、曾克武、乔雪、袁硕等也进行了大会报告。其他学者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肉苁蓉及其寄主的生态种植和全国推广、肉苁蓉新药效和新用途的发现、肉苁蓉的毒理、肉苁蓉传统药效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肉苁蓉相关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发展。

针对甘草等其他沙生中药材,甘草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全报告了对甘草产业发展相关技术问题的思考,其他学者报告的内容涵盖了甘草的高质量栽培、甘草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等。

研讨会报告内容丰富、深入,创新性和实用性很强。尤其对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抗抑郁作用发现及其机制研究、松果菊苷抗脑缺血直接作用靶点的发现、肉苁蓉通过“肠-肝轴”发挥抗酒精性肝病的机制研究以及甘草药效物质的全面阐明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于肉苁蓉药用资源已经解决,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下游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研讨会专门举办了“产业发展圆桌会议”,就如何利用当前我国政府发布的一系列中医药发展利好政策和肉苁蓉列入食药同源中药材品种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肉苁蓉大健康产业,将肉苁蓉打造成为中药材大品种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详细、可操作的发展方案。

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中药协会沙地中药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屠鹏飞教授当选为专委会主任委员。沙地中药材专委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沙地出产中药材的学术交流和产业推进,为沙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栽培、加工、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促进沙地中药材和西部沙产业的发展。

4月25日,全体代表考察了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34团梭梭和肉苁蓉栽培基地、马鹿养殖基地以及普惠农场的甘草栽培基地。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推动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发展,发挥肉苁蓉产业在健康中国建设、西部荒漠化治理和沙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

背景链接:

肉苁蓉为著名补益中药,具有补肾阳、滋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传统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病证,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提高性功能、抗衰老、防治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抗抑郁、调节免疫功能、保肝、润肠通便等多方面作用,广泛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和保健产品,为名贵中药材之一。

1990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相关研究团队开展了肉苁蓉的系统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阐明我国肉苁蓉属植物的种类和资源,发现管花肉苁蓉优势资源,通过化学成分、药效作用和安全性系统比较研究,将管花肉苁蓉收入《中国药典》,实现管花肉苁蓉从“草”到“宝”的华丽转变,不仅为中药肉苁蓉新增优势基原,也为新疆南疆地区发展管花肉苁蓉特色产业奠定法律基础。

深入揭示肉苁蓉的寄生机制,突破寄生植物种子萌发、人工接种、“肉苁蓉-寄主”一体苗繁育、病虫冻害防治、机械化接种、采收加工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发现荒漠肉苁蓉新的优良寄主四翅滨藜,在国际上首创了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实现了肉苁蓉人工种植“0到1”的突破。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人工栽培取得了突出成就,至今已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沙漠中推广种植梭梭、柽柳和四翅滨藜约900万亩,接种肉苁蓉约300万亩,年产药材8500余吨,彻底解决了肉苁蓉药用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临床用药和200多个中成药和保健产品的原料供给,并为肉苁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大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有效保护了野生资源,成为履行华盛顿公约的典范;治理沙漠6000平方公里,为肉苁蓉主产区和华北地区构筑了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为国家节约治沙资金180多亿元;培训农牧民6300多人次,助推20余万沙区人民致富,为沙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中国特色可持续治理沙漠和荒漠化地区精准扶贫新方法,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阐明了肉苁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功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发现肉苁蓉具有抗衰老、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防治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抗抑郁、保肝、抗心肌缺血和脑缺血、促进骨质生长和抗骨质疏松等新的药理作用,创新其临床价值和保健功能;研发了一批创新药物和保健产品;建立了肉苁蓉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了肉苁蓉全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年产值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不到20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200多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韩娜 付东红 图/杨力 韩娜)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