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王俊:建议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暨健康教育科普基地

“中国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治、健康促进、疫情防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是健康文化的核心内容。建议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及时总结、传承和弘扬中国现代医学,能够促进健康文化传播、加强医患互信,提升人民健康素养。”今春两会,王俊作为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他向大会提出了如上建议。

王俊委员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健康文化,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最终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博物馆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是传承弘扬健康文化的最佳场所。但目前存在着如下问题:

其一,我国医学相关博物馆整体规模小、数量少、开放程度低。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总数为6183个,其中对公众开放的三级以上医学博物馆只有6个,年参观量18万人次(占比约3%),在覆盖面、传播力、影响力方面无法承担开展健康教育、培育健康文化的任务。

其二,我国医学相关博物馆陈列内容简单,代表性不强,无法系统反映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脉络和精华,难以承担传播健康知识的使命。部分博物馆主要展示所在医院自身发展的历史,对于百余年来中国人自己建设和管理现代医院、传承和发扬现代医学的历史挖掘不够,对有历史意义的物证和史料整理不足,对医护人员在不同时期践行的职业精神展示不完整。

其三,我国现有的医学博物馆建筑缺乏历史厚重感,难以体现百余年现代医学在中国发展进程的时代性和文化内涵。多数医学博物馆建在现代建筑中,远离医疗功能区,建筑缺乏历史感,不足以作为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国家级地标,对社会公众的参访缺乏吸引力,难以在世界医学博物馆中拥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此,王俊委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北京设立首家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引领带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在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建设首家现代医学博物馆,既能以健康文化完善全国文化中心内涵,又可以借助北京文化资源底蕴繁荣发展健康文化,同时授牌全国健康教育科普基地,推进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倡导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国范围形成示范效应。同时,现代医学博物馆可以服务北京国际交流中心建设,开展现代医学的国际交流,宣传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健康与医学领域的发展成就。

第二,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有助于全面展示中国现代医学发展脉络,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由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创建、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现代综合医院,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伍连德、钟惠澜、林巧稚、吴阶平、陆道培等老一辈医学名家,已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该院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史书,在现代医院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第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建设现代医学博物馆,有助于形成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国家级地标,为北京博物馆之都的建设做出贡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具备成为专业博物馆的先天条件。院区既完整保留了建院时的建筑风貌,在外观上具有深厚的时代特点和烙印,同时,仍保留和运行着较为完整的诊疗功能,可以再现不同时期手术室、病房和诊室的场景,让公众在参观中学习现代医学发展历史,在近距离接触疾病诊治过程中体会健康的宝贵,思考医患关系的人文真谛。

“综上,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支持对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相关建筑进行修缮,批准建设中国现代医院博物馆,并授牌全国健康教育科普基地,推动健康文化繁荣发展。”王俊委员强调。

(统战部摘自中国网·新闻中心2023年3月1日)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om.cn/zhibo/content_85135843.htm?bsh_bid=594006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