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医,他们续写着“雷锋日记”

编者按

每当春风拂面的三月来临

我们总能想到雷锋的名字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他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

树起“为人民服务”的丰碑

60年,历经岁月磨洗

雷锋精神滋养着

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百十赓续,厚道传承

北医青年循着前辈足迹

续写穿越时空的“雷锋日记”

让志愿奉献的星火永不熄灭

他们的身影

走进整洁明亮的淑范医学图书馆,路过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书架,静谧的场馆只有依稀的脚步和翻动书页的声响。贴了编号的书脊整齐地码放着,方便师生寻找心仪的书目。咨询台前,不时有人驻足浏览电子查阅屏,值班员正耐心解答读者的疑问……

图书馆里留下师生们静静阅读的身影、认真思考的面庞,而在这个别有洞天的世界里,保障它正常运转的除了图书馆教职员工,还有一支特别的学生志愿服务团队。

他们来自“医书之缘”学生志愿服务团。其中,有稚气未脱的低年级本科生,有远道而来的留学生,有对北医心怀憧憬的交换生,还有即将远行的毕业生……不同的身份,却共享同一份珍贵的经历。在北大医学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他们是一盏盏烛火,默默散发着光和热。

正在工作的学生志愿者

杜润茗,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长学制学生。曾参与支教项目,担任多个论坛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过往的经历使她逐渐感悟奉献的价值和意义。即将在2023年毕业的杜润茗,尽管面临论文答辩和实习工作的压力,还是毅然报名参加图书馆志愿服务。

“在北医的求学生涯就要结束了,图书馆陪伴我七年青春,老图书馆转眼间就换了新颜,在我即将离开学校之际,我想再好好感受一下它的温度、它的气息和它的书香,也想和图书馆好好说一声再见。”学生志愿服务团发出招募通知时,没有抢到名额的她,找到团队负责人再三表达自己强烈的服务志愿,“我就要毕业了,因为实习在校时间有限,明天是周末,可否给我这个志愿服务的机会。”

杜润茗担任图书馆项目运行专班志愿者

作为学生志愿服务团的一员,预防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罗梅梅主要承担的是日常图书馆上架工作,她也曾担任讲解员,为返校校友开展20余小时的讲解服务。“引导校友参观图书馆,介绍图书馆的新概念、新设计、新变化。当我看到校友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感到自己的付出值得!”

谈及志愿服务的初心,罗梅梅说:“从小到大,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一直影响着我。螺丝钉虽小,其作用不可估量,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甘于奉献、服务人民、小我融入大我,雷锋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不断努力。我想,无私奉献、服务他人,也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目标。”

罗梅梅担任图书馆讲解员

临床医学专业2021级本科、尼泊尔留学生雷若龙对图书馆志愿服务也有着很深的感触。他的第一次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10岁那年——为去往尼泊尔的中国牙医做门诊翻译。此后,他多次参加红十字会和学校举办的志愿活动,也是“医书之缘”学生志愿服务团的成员。

作为在华留学生,他一直着迷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医学图书馆给了我很好的机会,让我走近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同时,让我可以认识很多中国老师与同学,和他们一起工作、学习,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雷若龙在图书馆做志愿服务

来自石河子大学2021级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吉锦平,目前是北京大学药学院的一名交换生。来到北医第一个学期,她就加入了医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医学图书馆志愿服务。在北医的交换生活,是她求学路上宝贵的经历。

“就像认识一个人要了解他的内在一样,认识一所大学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它的人文底蕴。作为交换生,我特别珍惜在北大医学的每一分每一秒,想要感受北大医学更多的人文气息与厚道精神。医学图书馆志愿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既能为北医留下一些属于我的痕迹,又可以深入感受书籍的魅力,感受同学们学习的气氛,感悟北医的底蕴。”

吉锦平在医学图书馆读书

我们的丰碑

每年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我们总能想起“雷锋”的名字。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深刻地留在了一代代人心中。

自1963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悄然过去60个年头。星移物换,时代变迁,从前听着他故事的人已经长大,如今的青年人依然在听着他的故事成长。“雷锋”二字,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一则故事、一张照片,更成为了一个榜样群体的代名词,是引起我们情感共鸣的最大公约数,是一座“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丰碑。

雷锋图片源自网络

“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在2月23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大家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至简实则不凡的精神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着昂扬向上、青春热血的时代风貌,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穿越60年的时空,北医青年用行动续写着“雷锋日记”。爱心社、红十字会、山区支教团、志愿工作者……他们以雷锋为榜样,将涓涓暖流汇聚成奉献与爱的海洋,将火种带到祖国各地。

不灭的星火

一柄蛇杖,一侧是丰收的麦穗,另一侧是捧起的手掌,书本与笔墨中生长出的麦穗,蕴含着百年古校的翰墨书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正是“医书之缘”学生志愿服务团的精神内核。

“医书之缘”,谐音医书志愿,是一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各学院本、硕、博各学段、各年级的北医学子,如今已有773名成员。

团队立足于医学图书馆志愿服务,旨在鼓励北医学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参与到图书馆建设运营、文化传播等各个环节,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图书馆、走近图书馆、深入图书馆,促使更多同学热爱读书,热爱校园,热爱志愿服务。

罗梅梅、杜润茗、雷若龙和吉锦平,只是志愿服务团队中小小的缩影。在北医,每一个学生志愿者都有一段自己的“雷锋日记”,而志愿者与图书馆的故事从未间断。

医学图书馆学生志愿者

2022年10月10日,医学图书馆试运行倒计时暨“医书之缘”学生志愿服务团成立仪式举行。庞大的储备志愿者库和北医学子热心服务的精神,使图书馆在开馆前16天时间内,完成了从跃进厅到新馆的搬迁。截至目前,志愿者帮助图书馆已完成20余万册图书的整理、分类、搬运、上架等工作。

志愿者正在整理图书上架

“图书馆是我们学真知、悟真谛和拓宽眼界的重要场所,医学图书馆陪伴每一位北医学子的求学生涯,‘医书之缘’就是希望服务到更多同学,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图书馆建设、运营、发展中来。”团队负责人、医学技术研究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洪波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任凭岁月流转,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用火热的青春奋斗,续写那本穿越时空的“雷锋日记”,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志愿奉献的星火永不熄灭。

(联合策划 / 宣传部、团委、北医学生新传社 采访 / 武慧媛、张苑 文字 / 王静宇、王洪波 图片 / 学生志愿服务团、北医学生新传社)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