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命分析与药物分析科学前沿论坛举办

2023年6月3日,由北京大学药学院主办,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暨药学院药物分析学系成立三周年系列活动,生命分析与药物分析科学前沿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科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的众多院士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地区的众多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的科研人员和学生约200余人现场参加了会议,另有来自全国其他科研院校和企业共计超过1000人注册参加了线上会议。大会分为专家座谈、学术报告,药学院青年教师汇报三大板块。

841693a3423241748f008444ffd1cd00.jpg

全体与会老师合影

正式学术报告开始前,张礼和院士和药学院各位领导与谭蔚泓院士、李景虹院士及与会的各位领导与专家一道就北京大学药学院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03eecc21e62647cebfd98089aecf71c6.jpg

张礼和院士与谭蔚泓院士会前交流

大会伊始,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焦宁教授作开场致辞,对与会嘉宾进行了介绍,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马双成主委致辞,对药学院药物分析学系的成立和三年来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

99787f1cf0d84cc0ad188286ffa0d607.jpg

马双成主委致辞

张礼和院士发表讲话。他结合自己将近60年来在药学院学习工作的经历,对学院学科发展及为药学院的未来学术方向提出了恳切的建议和衷心的期盼。

bd1e4c8c279b4ac1bcf22da40c111a98.jpg

张礼和院士讲话

药学院副院长兼药物分析学系主任叶敏老师代表药学院对药物分析学科和药物分析学系的发展历史和学科现状、师资力量、研究方向等进行了介绍。他邀请与会的专家一道,为药学院药物分析学的发展建言献策,精诚合作。

本次论坛的嘉宾报告环节,谭蔚泓院士和李景虹院士两位生命分析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与其他与会专家一起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共同探讨了生命分析与药物分析科学的前沿发展和实践成果。

谭蔚泓院士在核酸适体、分子识别、纳米生物传感等领域做了大量系统的原创性工作。在题为《功能核酸与膜蛋白》的报告中,谭院士提出了基于核酸适体细胞筛选的膜蛋白研究方法,该方法揭示了细胞识别的基本性质,并提供了细胞膜蛋白研究,尤其是单细胞蛋白质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和新的研究范式。

c2dc505561a7433bab47512a20515515.jpg

谭蔚泓院士作报告

李景虹院士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生物分析化学》的报告中提出,分析手段要顺应检测灵敏度、选择性的需求。从非典到新冠,基因检测技术、人工智能疫苗开发等多项新方法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与力量。李院士还针对生物电化学、生物传感及细胞成像等新方法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讲解,在座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fb41401e37be40cf8325939bb072b69e.jpg

李景虹院士作报告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庞代文教授以《量子点单病毒动态示踪》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此技术可以在宿主细胞内长期实时监测单个病毒或标记有量子点的病毒成分的行为。在重建单个病毒的运动轨迹后,可以细致地提取相关的动态信息,以揭示病毒的感染机制。该技术适用于需要研究病毒感染动态机制的广泛情况。

4343455b27fd4032a3896645d5acbe7d.jpg

庞代文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研究员以中药调剂的药材质量基础研究为切入点,进行了《中药质量及标准策略及国际化发展》主题报告。报告中强调要加强中药“多维多息”的质量控制,运用“多维质谱”等有效检测手段,增加中药质量的分辨度。通过分析国内外中药质量标准,果德安研究员提出要加强我国标准制定的主导地位、加强国际间合作与协调互认机制等方式,逐步完善中药质量标准。

00b77838a7e64ca79adda68fce277462.jpg

果德安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毛兰群教授就《脑化学活体测量和功能模拟》为主题,进行深刻且生动的报告,带我们走进脑化学的神奇世界。目前脑化学测量主要面临解析与模拟、发现与调控这两大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就此发展了活体原位传感对生物体内多种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除此之外,还进行脑水肿机制研究、耳鸣神经网络研究、脑化学功能的电化学模拟等一系列研究。

027c365f039a417abc2adeb63785799b.jpg

毛兰群教授作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贺浪冲教授进行了《CMC分析装备与应用》的主题汇报,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细胞膜色谱分析法(CMC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CMC分析法目前主要在药物发现和目标物识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定向键合的CMC固定相在新冠病毒颗粒的直接识别和检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建立的CMC筛选平台对于抗新冠病毒膜融合药物研究至关重要。

f514c0f7b3044a2496ee8d6ba3da6494.jpg

贺浪冲教授作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汪乐余教授以《含氟纳米探针构筑及活体成像分析》为主题的汇报。汪乐余教授课题组成功地将含有19F功能分子的无机或有机纳米颗粒嫁接到表面,显著提高了含氟功能分子的数量,从而增强了19F -MRI信号强度。这些含19F功能分子的纳米探针具有活性,并能在成像过程中提供强大的19F -MRI信号。基于这一技术,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多功能纳米探针系列,可用于肿瘤的19F -MRI、CT、荧光和光热成像示踪,同时实现光热治疗(PTT)。这一研究成果为深度组织成像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ed333b55f1164b9ca6df18cfc117941e.jpg

汪乐余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化学系梁琼麟教授在会议中针对“类器官/器官芯片与药物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进行了分享。类器官技术的成熟将减少动物实验,加快药物临床前研究。梁琼麟团队最近成功构建了多样性的三维器官模型,如肝、肾、血管和肠道,高度模拟了器官的微环境。类器官芯片作为未来新药评价的重要趋势,对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转化医学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梁琼麟教授强调了多学科交叉对于这一新兴前沿技术的重要性。

a4781e2d6bd0404db7d022dbe9329022.jpg

梁琼麟教授作报告

后续来自北京大学的几位生命分析和药物分析领域的教授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岩谊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分辨率可达亚细胞级的快速空间基因表达分析技术。传统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会造成细胞空间位置信息的丢失,目前已有的空间分辨单细胞原位测序技术又存在空间分辨率低、通量低等问题。基于此,黄岩谊教授团队所研究的快速亚细胞分辨率空间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对基因表达分析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36f56c9590cb45f08c709142dd436bce.jpg

黄岩谊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白玉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关于单细胞质谱分析的内容,对其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介绍。近年来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在疾病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白玉教授在单细胞多组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也希望借此来揭示疾病更深层的生物学机制。

65d781ac9f1f4755bbb75b37825c2770.jpg

白玉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药学院谢海燕教授结合自身课题组多年研究积淀,对仿生纳米生物探针在肿瘤免疫响应的活体监测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光学生物探针对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及重大疾病的临床诊疗至关重要。

f38ebf2440df4f0bbc0e74e671c99bfd.jpg

谢海燕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药学院乔雪研究员分享了如何在中药复杂体系中发现活性药物,并进一步揭示了他们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

be8851a7489d44aaaebbe26d3861ac7b.jpg

乔雪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药学院李鲜婵研究员生动地讲述了如何在组织层面和细胞层面利用电化学手段,检测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的释放过程。

4be58c09ed724a5d8119360f9505400b.jpg

李鲜婵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药学院张力勤研究员简要介绍了课题组最近的研究工作,基于人工碱基和功能化筛选方法构建核酸适体探针和核酸药物高通量功能化筛选方法研究。

c00bdfaee88140d68e51bed35d51676a.jpg

张力勤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药学院宇文泰然研究员团队着重于探索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以及微观动态性质,利用核磁共振等实验和计算方法开展药物开发设计相关的各类课题项目。

03658f45b23d497aa9a93da9726fc2bd.jpg

宇文泰然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药学院刘国全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以自由基/活性氧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基于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药物靶点发现,以及基于自由基活性中间体机制的药物开发。

34059adca3f64c158ad0c514fd8d7001.jpg

刘国全研究员作报告

最后,北京大学药学院艾晓妮副研究员团队主要发展器官芯片和类器官新模型,具体介绍了器官芯片和类器官开发新方法以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a785b88fbd664f9fb5d4f4edfcce1a7f.jpg

艾晓妮副研究员作报告

通过老师们的精彩分享,参会人员表示学到了很多,了解了最近药分研究的新进展,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938b29ebe3d9495ebc06012bf6368724.jpg

参会人员聆听报告

本次论坛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的前沿和重点研究内容,从传统的药物分析、中药质量标准,到器官芯片和单细胞测序等新兴技术。本次论坛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在交流和探讨中碰撞出更新的学科思维和发展方向,促进了各高校,各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学互鉴,使得参会的同学在此次论坛中受益良多。本次论坛还得到了多家医药分析仪器公司的赞助与支持,并设立相关展会,让参会的老师同学深刻认识到了产研结合的学科魅力。

629378c8a51a44aba8bd0b72d2d9d167.jpg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学系)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