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为婴儿打开光明之窗——北京大学医学部“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多学科合作诊治先天性白内障

小欧珠(化名)家住昌都市,出生后家长发现他双眼瞳孔发白、不能追物,在成长中也无法用眼睛与父母交流、感知多彩世界。

2023年11月初,父母抱着刚3个月的小欧珠辗转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寻求帮助,援藏主任范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专家)为其进行了眼部B超检查、排除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病变后,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进一步排除风疹等疾病后,拟行手术治疗以打开眼睛的光学通路、促使视网膜黄斑发育从而获得视力。但术前经手术麻醉科评估,小欧珠月龄小,在高原接受全身麻醉手术风险大,而家长不愿长途跋涉前往内地手术,表示愿意等全身麻醉风险较小时手术。手术麻醉科建议他满6个月、体重达到8kg时再行手术,就在今年藏历新年结束后,家长带着7个月的小欧珠来到眼科住院。

范翔(左)、闫琦(中)、刘晓宇(右)为患儿查体

范翔(中)、闫琦(右二)、刘晓宇(左二)进行MDT讨论并向患儿家长交代病情

鉴于小欧珠是目前西藏自治区年龄最小的儿童白内障手术患者,范翔主任在他入院当天立即申请多学科合作诊疗(MDT),邀请手术麻醉科援藏主任闫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专家)和儿科援藏主任刘晓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专家)一同诊治。三位援藏主任在给小欧珠查体后,刘晓宇主任发现小欧珠大运动发育稍落后,建议明确先天性白内障的成因,追问病史排除宫内感染因素,完善尿钙检查、了解尿钙肌酐比例以排除眼-脑-肾综合征,手术当天儿科ICU留床以备不时之需;闫琦主任检查了小欧珠口鼻及气道情况,发现他颈短、脖粗,存在困难气道风险,心功能大致正常,她向家长详细交代了麻醉风险并制定了周密的麻醉方案;范翔主任依据《中国儿童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综合权衡小欧珠的麻醉风险、就诊难度以及眼部情况,向家长充分说明风险和益处,拟在同一天内即时连续行双眼超微创白内障截囊吸取、囊膜中央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的三联四级手术,并在围手术期对双眼使用完全独立的2套手术用品,确保减少双眼同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左图:范翔(中)为患儿实施手术;右图:术中利用手术示教系统可以看到27G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中仅0.4mm的超微创手术器械

经过充分的准备,小欧珠于3月7日接受了手术治疗,通过仅0.4mm(27G)的超微创切口,历时15分钟,清除病灶、打开光学通路,并且无需缝合、避免后续再次手术拆线。小欧珠的手术麻醉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次日复查他的双眼已经能够追物、可以跟父母进行互动,并且眼压正常、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3月12日小欧珠顺利出院,全家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后续小欧珠还将进行配镜矫治,待满2岁时便可以植入人工晶状体进一步提高视力。

患儿术后能够跟家长互动交流,并与医务人员合影

自2015年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已先后派出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多学科合作诊疗也极大地提升了雪域高原疑难重症,尤其是儿童疾病的医疗诊治水平,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和“大病不出藏”的兜底目标做出了不懈努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