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援藏总结交流会召开

2024年4月27日-4月28日由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西藏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西藏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联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共同承办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援藏总结交流会暨第八届血流动力学珠峰论坛在拉萨召开。

大会主席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友仲主任,执行主席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藏专家王斌副主任医师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蔺国英主任。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尹海燕部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处王晶桐处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仁增院长以及大会主席安友仲主任为大会致辞,肯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三年援藏的成绩,并为今后双方的持久合作指明了方向。

会议对北京大学人民重症医学科三年援藏进行了总结。自赵慧颖主任医师2021年援藏起就面临着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战,而重症医学科又是重症新冠患者救治的主战场。当2022年8月其他援藏队员按时返京时,赵慧颖主任医师选择留下,帮助西藏地区与疫情搏斗,直到10月份才得以返京。紧接着接替赵慧颖大夫的吕杰主任医师刚落地拉萨就紧急调往山南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工作,40多天里吕杰医生走遍了西藏的边境地区,巡视了山南市所属12个县,为藏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大量建设性意见。2023年王斌副主任医师接下援藏接力棒,针对自治区医院部分薄弱技能以及科研工作展开了针对性的帮扶,效果显著,部分危重病患者的艰难救治过程相继被《人民日报》《西藏日报》等官媒报道。3年时间,3位医师帮助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申请藏自然等课题3项、书写论文数篇,并协助申请西藏自治区重症质量与控制中心、重症医学住培基地等。

安友仲主任医师已经是第五次进藏,始终关注藏区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虽然是进藏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但是会议过程中安主任面对大家诸多的提问总是专心致志地进行详细的解答。藏区的同道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安主任的讲解,一边也担心安主任的身体,忍不住说,“安老师先吸下氧”。其他队员多为首次上高原,头一天落地,第二天就开始了授课。部分队员飞机落地后血氧饱和度仅有不到80%,出现了较大的高原反应,但所有人都怀揣着同藏区同道深入交流的迫切愿望,不约而同地选择咬紧牙关、克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藏区重症同道同样充满热情,西藏地广人稀,部分同道驱车上百公里前来参会,那曲、日喀则、山南等更远地区的同道也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听课,线上及线下共有约200位同道参会,这在西藏地区重症医学从业人员相对稀少的情况下,可谓藏区重症医学学术交流的一大盛况。

安友仲主任医师现场授课

吕杰主任医师现场授课

援藏副主任医师王斌现场授课

27日的集体会议上,安友仲主任授课“每搏输出量是心功能的关键”“常用凝血指标解读”,吕杰主任医师授课“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王斌副主任医师授课“超声导向的休克快速诊断”,沈佳伟副主任医师授课“重症科研,从临床出发”,王光杰主治医师和张洋护士就ECMO进行授课,吕姗呼吸治疗师授课“神经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同道就血流动力学系列内容进行授课交流。来自拉萨及周边县市的百余位重症同道在会场展开热烈的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安友仲主任医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查房交流

安友仲主任医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重症医学科查房交流

28日一早,安友仲主任医师便带领团队进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床边查房、带教及交流。就呼吸机、ECMO使用,高原重症科研等话题展开床边深入交流。完成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天的学术任务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次仁主任盛情邀请安主任团队前往藏医院进行查房带教,直到下午6点一天的交流才结束。通过一天的接触,北京团队和藏区医护团队成员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就许多具体问题的解决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

短短的2天排满了日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团队不放过一点可利用的时间同藏区同道深入交流,他们被藏区同道的学习热情感染,藏区同道也被北大人民团队的敬业精神感动。时间虽不长,但京藏重症同道就血流动力学、出凝血、机械通气、重症营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各自建立了联系,不仅现场解答了学术上的问题,也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交流奠定了基础。

(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