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赠书仪式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查房实录》新书发布活动在淑范医学图书馆举办

10月30日下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赠书仪式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查房实录》新书发布活动在淑范医学图书馆二层琼苑报告厅举办。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党委常委朱双龙,国际中心主任李海凌,学术中心副主任兼编辑五部主任蒋冉,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医学图书馆馆长张卫光,新书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鲍永珍,副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常务副主任苗恒,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相关部门人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师生出席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张卫光和苗恒主持。

活动伊始,张卫光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捐赠,并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业界地位,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查房实录》一书的出版对医教研传承的重要意义。

张卫光主持仪式

朱双龙副总编代表人民卫生出版社致辞。他对北大医学办学112周年表示祝贺,对由黎晓新教授担任名誉主编,鲍永珍教授担任主编的高水平学术专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查房实录》出版表示祝贺。今年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社71周年,数十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北大医学的合作悠久而深远,共同努力为我国的医学教材建设、学术专著建设以致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贡献了一大批实用优秀的医学出版物。为了表达对北大医学人的敬意和感谢,在今年的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际,向医学部图书馆捐赠了一批书籍。紧接着他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查房实录》这本书,该书凝聚了北大人民医院20多年查房实录中的100个经典案例,经过专家精心挑选梳理,具有特别突出的科学性、权威性、原创性、规范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北大医学优质专家和医疗资源向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下沉的一个重要载体。

朱双龙致辞

王维民教授对人民卫生出版社多年来对北大医学和中国医学教育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连年资助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的专业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医学教育研究成果的生成、转化和实践推广;联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连续主办“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与医学教育研究暨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年会”,汇集了国内医学院士、专家、学者,成为全国医药卫生界、医学教育界、文化出版界深入探讨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会议,已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效应。提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团队的这部新书,他指出,在目前人工智能浪潮下,这本根植于临床案例的学术著作尤为珍贵。临床思维是计算机、大模型等不能轻易替代的,这本书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特别重要,今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在垂直领域做的更深更准确,建立数据时代的医学教育实验室,让学生时时可学,触手可学,人人可学。

王维民致辞

鲍永珍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深耕专业所取得的成绩和肩负的责任,也提到了新书的诞生历程。20多年前,黎晓新教授作为当时的眼科主任,想方设法把每周一次的病例讨论录像保留了下来。这么多年,病案讨论的办公室几经变化,这一传统却始终坚持了下来,虽然早期影像有所遗失,但仍然有了可观的积累。她提到,在每年的进修学习班里,大夫们对病例资料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为了促进教学研究和学术专业发展,我们有责任把这些资料整理总结出来,向更多的人传播。无论做什么,尤其是在专业发展上,要坚持长期主义,这样一个信条,使这本书与大家见面。

鲍永珍致辞

张卫光教授向人民卫生出版社颁发捐赠感谢状。活动进入第二个阶段,苗恒博士主持,鲍永珍教授和梁之桥医生分别为到场读者带来主题分享。

苗恒主持主题沙龙

鲍永珍教授“光明行闪耀眼科人文光彩”主题分享为大家讲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9年以来,从国内的老少边穷地区,到走出国门,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中亚、非洲等国家或地区,4万多台白内障手术,为人们带来光明,重燃生活的美好憧憬,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际友谊。鲍永珍教授用亲身经历勉励同学,着眼大局,从小事做起,坚持长期主义,先修炼自身身体和精神,再以饱满的热情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进。

鲍永珍主题演讲

梁之桥医生以“杏林有道传灯火,疑案凝思著锦书”为题,以一位大师兄的视角为在座学弟学妹讲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查房故事,以及对传承和创新的探索。他从一幅床旁观察为主题的油画切入,引出医学生角色的成长之路和心路历程。他从“杏林”、“传灯火”、“疑案”、“著锦书”四个部分,以时光电影的诗意形式,生动展现了临床医学的学生如何在查房中摸爬滚打、小试牛刀,成长为一个能够捕捉病魔的福尔摩斯。

梁之桥主题演讲

活动中,与会嘉宾共同抽奖,为现场师生赠送签名版新书,并与师生亲切互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活动圆满结束。

抽奖赠书合影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

编辑:玉洁